APP下载

我国网球训练方法近20年演进及其规律研究

2018-05-14路映明

好日子(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演进训练方法网球

摘 要:利用文献资料法和Cite SpaceⅢ对 CNKI1997-2017年以“网球训练方法”为篇名的 138篇技术种类、训练方法及应用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网球训练方法的研究近几年增幅较大,趋于成熟化,但总量不算多,整体上升幅度偏低;我国网球训练方法热点集中在步伐训练、发球和截击技术训练方法、网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多球教学法等方面;我国网球训练方法研究热点呈现研究从单一化向多样性演进、保守性向为开放性演进,以技术类训练方法为主,发展规律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转变融合,网球训练方法逐渐科学多样。

关键词:网球;训练方法;演进;规律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对体育工作的新要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推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网球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网球作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并且是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目前网球运动在国内开展的如火如荼[1],其产生的综合价值及其相关问题也日益突出,而网球训练方法对网球运动发展的作用尤为重要,不仅推动职业网球运动的发展,也成为了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领域,多学科多视角的综合性研究在网球训练研究中愈发重要,而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知识,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网球训练方法的理论基础。想要了解我国网球训练方法演进趋势,则需对网球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探索我国网球训练的前沿热点及演进路径;分析出目前网球训练方法的的演进及其规律研究,进而有根据的推进和应用网球训练方法的趋势和方向,提高我国网球训练质量以及网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中国知网,以及可视化的运用;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所选取的大量数据通过某种算法进行整理分析,从而达到将大量复杂抽象的数据通过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相信可视化方法未来在探索网球学科领域的科研过程中会广泛的运用到网球科研实验以及预测发展方向等。本文以“网球训练”为篇名,检索1997-2017 年“SCI来源期刊 ”、“EI来源期刊 ”、“ 核心期刊 ”、“CSSCI” 选项的文献,共706 篇,为了突出主题,加上“方法”一词共得文献138篇,检索时间为 2018年1月15日。利用Cite SpaceⅢ分析检索出的文献,达到了解我国20年网球训练方法研究的技术种类、训练方法、应用及发展动态[2]。

1 总体趋势分析

由图1可知,我国网球训练方法的年发文量从1997~2017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参考文献的年份从1982~2017呈现曲线上升;引证文献从2005~2017年整体上升幅度较大。由所选文献和参考文献的走势来看,我国对于网球训练方法的研究有两个明显示的上升期,分别是2007~2008年和2014~2015年;从引证文献的单一走势来看,起始时间较短,上升趋势尤为明显,说明在近十年文献影响因素越来越大;从三个变量的综合走势来看,整体呈现上升,而14年以后出现下降趋势。从总被引数657和篇均被引数4.8来看,这方面的科研略微欠缺。我们从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方面分析,网球训练方法文献的影响因子偏小,但近几年呈现上升趋势,从这一重要指标来看,研究网球训练的发展趋势稳步增进。

综上所述,我国网球训练方法的发文量呈上升趋势,符合文献指数增长规律,近几年增幅较大,趋于成熟化;但量不算多,整体上升幅度偏低。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我国网球发展相比国外先进国家存在滞后,网球整体氛围不够浓厚以及网球文化底蕴不够深厚;依然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这些受制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网球人口及文化等,是导致我国网球训练相关的文献研究较为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体育举国体制发展,一方面积极推动了网球的发展,另一方面制约了网球特别是竞技网球的发展;由于我国是以竞技为主线,竞技网球上升一个层次,其他的也会随之发展。

2 关键词共现网络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主题的是高度总结概括。由图2可知,近20 年间我国科研人员在网球训练方法主要以“高校”和“网球训练”“网球教学”为子集群中心点。图2中的关键词圆圈大小表示关键词共现网络的程度,关键词圆圈的颜色及颜色出现的频次突出其中心性强度;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训练方法”63 次,“发球技术”18 次,“高校”10次。“青少年”“体能训练”都为 8次,即我国网球训练方法研究主要围绕着“网球训练”“网球教学”“高校”“青少年”等关键词进行,主要对发球、体能、力量等方面进行,研究的点出现的比较浅,没有深入到具体的方法。

从子集群分析:高校体育是代表了我国学校体育的最高水平,也是学校与社会的连接点,“高校”作为子集群,说明高校网球目前是我国网球训练方法研究的重点,网球作为富有激情和高雅的运动项目,深受大学生的接受和喜爱。高校网球也是中国网球开展比较好的一部分,对高校网球训练方法的研究占比较高;但高校的网球训练方法也受到一些限制。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受制于场地设施,受地区和高校本身的条件限制导致网球设施;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网球开展普及较快,而网球专业教师缺乏。另外两个子集群“网球教学”、“网球训练”而与这两子集群交叉较多的“发球”、“青少年”、“体能”。表明我国对于网球训练方法的研究重点在教学训练方面,次重点集中在青少年训练、发球及体能方面;其中教学训练是网球训练方法的研究重点,其网球训练方法的发展离不开教学训练的推动;作为网球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训练可直接影响网球训练方法的演进。

总体来看网球训练方法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网球教学、网球训练、高校三个方面;网球基础性训练是我国目前研究的重点,且较为全面和成熟,对促进我国网球训练方法的完善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以高校网球训练为依托,加强我国网球理论的全面性,青少年网球训练方法研究对于我国未来网球的发展尤为重要。我國目前对于技术、体能、教学领域的研究较为丰富,关于网球训练方法我国学者已开始从不同载体、其他学科知识交叉融合进行研究,训练方法趋向多元化;

但对于其他训练理论应用研究有所欠缺,尤其是康复和竞赛训练方法只做到了基础性的研究。

3 研究层次分布

由图3文献研究层次分布看,网球训练方法涉及10个不同层次;其中社会科学类的包括基础研究、行业指导以及自然科学类包括工程技术、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分别位列前四位;占全部的95.49%,其中基础研究占76.69%[3]。关于网球训练方法的整体研究侧重于社会科学;网球训练方法虽与社会学科有关,与体育具有社会服务性存在直接关系;但从图3相比关于网球训练方法的自然科学类和其他学科的相关性研究明显占重偏小。社会科学作为研究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随着科技创新的推动研究方法不断革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渗入也不断增强。从上述分析来看,我国网球训练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上已经比较成熟,但为了我国网球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不仅需要个性突出,更需要在共性问题上投入;在研究层次分布上需要更均匀,让更多的学科推动网球的发展;另外影响网球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存在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教育因素等,网球训练所属的社会学科也与其他学科存在客观性差别。我们要认识这种差别的存在不利于网球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要虚心学习国外先进的训练方法,借鉴和关注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客观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对我国当前网球训练方法的研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进而完善我国网球训练方法体系;即缩小学科、研究层次分布上存在着某些规律性的差别,加强研究层次多样性。以及研究层次的交叉性,努力实现多学科、多层次之间的多元与共融,为适应当前科技、经济产业的创新变革,网球的发展也面临复杂程度的增加,过去相互没有联系的学科之间趋向交叉融合,呈现出综合的趋势,不同学科的科学理论、技术手段、操作方法交叉渗透于网球训练方法的领域;网球训练方法的发展正在步入多学科、多层次交叉融合的新时代。

4 作者及机构分布分析

运用可视化分析对1996-2017年138篇有关“网球训练方法”的论文作者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对相关论文作者出现的频次以及所在研究机构的分布构成,对当前全民体育的背景下我国网球训练系统的科研生产格局进行透视分析。如图4所示,网球训练方法的论文作者主要以体育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以及少数体育研究所引领当前网球训练发展趋势,特别是体育类院校在网球领域训练方法的研究占主导地位;体育院校作为主力军源于体育院校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众多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其中一部分甚至是各体育项目中世界级、国家级的运动员和各领域的教师、教练、科研及管理人员。如图5所示我国目前对网球训练方法有科学研究主要人群集中在高校教师,尤其是体育院校中年龄相对较高的教师,并且高校教师在网球训练方法的研究重点侧重于教学方法以及康复训练;而研究表明,人的科研创造能力最佳的阶段应处于记忆力、理解能力最好的年纪;这个阶段的科研潜力及精力与科研人员的年龄层次亦步亦趋;通过对网球训练方法相关作者年龄层次进行划分可以初步判断当前我国网球训练科研水平以及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表明我国网球训练研究领域需要更多年轻的力量融入进来提高科研的创造力以及活力,推动我国网球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提高我國竞技网球以及业余网球的技战术训练水平,更需要一线教练员、相关体育研究所和网球管理部门的积极参与;恰恰当前教练员和有关部门对于网球训练方法的理论研究较少,不能将一线教练员丰富的教学训练经验升华转换为理论层面,在实践操作上进行理论层面的科学研究,成为当前网球训练方法的发展瓶颈。研究方向分布不均,在内容上出现较多重复;研究缺乏新意,分析不够深入;网球科学研究成果中的引文缺乏国际性[4]。

5 学科分布

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年间国际上网球专利的年度申请量整体上呈波浪式上升趋势;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仪器、体育科学、工程设计、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建筑工程学等18个学科领域;而我国目前网球训练方法的学科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体育科学、计算机科学、教育学、特种医学以及临床医学等5个学科领域;说明当前网球专利已经渗透到了各个不同的学科领域,深化不同学科之间联系的同时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促进了网球专利技术的发展[5]。我国目前的涉及的学科不够全方位,整体呈现不够立体式,由图6显示学科分布呈现一边倒的趋势,主要以体育科学主导地位。其他学科对于网球训练方法的科学化没有起到辅助作用,我们现阶段需要在学科交叉而出现“化学反应”的补强,从而出现科学地、全面地发展。

6 引证频次

本研究将引证文献的次数分为 4个频次,分别为0~10次之间、10~20次之间、20~40次之间、40次以上。其中引证频次最高的区间在0~10次之间,总计122篇,占总体的88.4%;10~20次之间引证次数为8篇,约占总体6%;20~40次之间引证次数为5篇,40次以上引证次数为3篇,而这两个引用次数较多的仅占总体的5.6%。通过引证频次研究数据显示,近20年来我国关于网球训练方法科研文献的引证文献的数量整体偏低,主要集中在0~10次之间;而10~20次以及大于20次的引用文献不到三分之一数量太低;表明近二十年关于网球训练方法的科研文献整体质量偏低,有待完善;进一步表明我国网球科研方面需要加强创新和提高。

7 国内外训练方法比较分析

综合来看,近20年,我国网球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区域不均衡,在特大城市、沿海和中西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发展较好,而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相对落后。出现这些大部分人并不了解网球,缺乏专业指导的人进行网球运动易造成损伤,而网球肘则是网球运动中出现最为典型的伤病;再者,当时我国的经济条件有限,人们经济收入尚不能满足业余生活消费,且大部分人的观念比较保守,不会将自己的劳动收入用于消遣娱乐、锻炼身体,因此,我国学者当时的研究仅局限在基础性和介绍性层面,并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某一点[2]。而欧美等国网球发展历史悠久,经济整体相对发达,网球的氛围和网球人口都与国内有很大差距;从而欧美国家对于网球训练方法的研究更为科学全面。

国内对网球训练方法的研究各核心期刊上面的文章通常为实证研究,大致分两类分别为:网球中研究预判和运动专长等采用ERP研究;在认知干预(表象训练或自我谈话训练)、核心力量训练[7]、振动训练、多球训练的不同方案、悬吊训练等实验中,一般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实验组和干预组),对所有被试进行一段时间训练,通过两组因变量的显著性检验,判断实验效果。而目前国外对于网球训练方法的研究也多采用对照试验(实验组和干预组),但在实验过程中多采用生理、生化、医学以及生物力学等;具体表现为抵抗训练,网球特定耐力、线性和重复冲刺能力(RSA)和跳跃能力、渐进式电刺激力量训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女性网球运动员进行周期性耐力训练的生理变化以及训练诱发骨质问题的研究等;国外的训练方法研究以多学科介入实现叠加效应,打通训练专项化节点[7],是目前国内对网球训练方法研究需要学习和探索的重要部分。

总结

纵观近20年来我国网球训练方法研究的发展历程,总体研究成果也算硕果累累;不断的实现量的的递增和质的突破。研究的点和面不断细化和拓宽,深度不断在增强;由最初的技术点和面不断细化,衍生出体能、生理学、训练学以及生物力学等;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粗略到精细、局限性研究转变为拓展性研究[8]。以竞技网球为主要对象,结合高校;各方面展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从研究层次来看,我国网球训练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上已经比较成熟,但研究层次分布不均,社会科学类侧重点太过明显,为了我国网球的可持续性发展,在研究层次分布上需要更均匀,让更多的学科推动网球的发展。从作者及机构的分布表明,推动丰富我国网球训练方法发展的主力军来自各高校,其中以体育院校为主;这也从侧面表明我国网球资源以及网球人口的分布不均,网球发展出现“贫富”和“东西部”差距。由学科分布发现我国网球训练方法的科研渗透到了各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各学科的交融也是遍地开花,由“网球训练方法”研究到“类比学习方法”“ERP研究方法”等研究呈现了多学科与网球交叉融合,不断拓宽了网球的研究方向,但学科还是出现比较严重的“偏科”现象[2]。由引证频次来看我们网球训练方法方面的文献质量,表现出我们的质不够扎实,需要更多的网球学者共同创新和提高。最后看国内外的比较,由于网球的发展时间等各方面原因,我们在科学训练方法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浅析福建师范大学网球运动现今发展状况[J].《互联网论文库》,2015.

[2]王明震.中国网球研究主题20年演进脉络分析 孟国正[J].《体育文化导刊》,2017.

[3]王伟,吴信岚.关于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的研究现状[J].《图书馆学研究》,2011.

[4]朱庆刚.2003~2012年体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网球科研论文现状分析[D].《天津體育学院硕士论文》,2014.

[5]张元梁,司虎克.国际网球专利技术领域竞争情报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3.

[6]赵国明,张忠秋,李坤.中国跳水队备战重大比赛心理干预模式的理论建构[J].《中国体育科技》,2010.

[7]沈传茂.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近年发展特征[J].《体育科技》,1999.

[8]董琦.国内知识组织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探索》,2012.

[9]毕晓婷,蒋宏伟.网球发球认知辅助训练的“干预-水平匹配”效应[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

[10]张元梁,司虎克.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国际网球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J].《体育科研》,2013.

[11]邢祥林.我国高水平排球队教练员团队现状的调查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16.

作者简介:

路映明(1993-),安徽,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演进训练方法网球
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特点及训练方法研究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
超级殚跳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
基于企业营销理念演进的道德营销探讨
网球移动步法的作用及训练方法的探究
当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演进及发展探析
星系的形成与演进和宇宙的膨胀现象及暗物质与暗能量
烹饪刀工技能训练方法与运用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