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数学练习设计的探索

2018-05-14李文强

好日子(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减负低年级设计

李文强

摘 要:当前,不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课业负担比较繁重,深陷题海当中,本文通过探索如何设计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堂与课后练习,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力求以少而精的有效练习使学生加强对已有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用更多的时间去发展特长与兴趣爱好。

关键词:低年级;设计;减负

一、要把握数学的思想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用形象化的思维思考问题,可以通过由具体情境到抽象概括的练习设计,层层深入,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使思维品质不断上升,为高年级和中学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二年级上册《乘法》单元中,开始对乘法初步认识时,课本中说“2×3表示2个3相加的和或是3个2相加的和”,学生刚刚接触乘法,对于乘法的意义理解并不深刻,尤其在对于几个几相加,例如2个3相加,3个2相加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上,很容易出现错误。常规的练习是这样的:

请写出2个3相加的算式和3个2相加的算式。

然而有的学生会把这两道算式都用2×3=6表示,当然是可以的,但这些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2个3相加和3个2相加的区别,我们教师并不清楚。

为了考察他们是否真正搞明白了它们之前的区别,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堂练习:

请写出2个3相加的算式(要求写2道,第1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第2道用加法算式表示)

再写出3个2相加的算式(也要求写2道,第1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第2道用加法算式表示)

鼓励他们通过摆小棒来解决。

当交流发言时,孩子们很快发现了这两种说法的不同,根据“2个3相加”,大家摆出的小棒是:||| ||| 列成的加法算式是:3+3=6

根据“3个2相加”,大家摆出的小棒是:|| || || 列成的加法算式是:2+2+2=6 无论是哪种情形,大家列出的乘法算式都是2×3=6。

这样一来,这道练习就变活了,不仅让大家明白了“2个3相加”与“3个2相加”这两种不同的说法列成的乘法算式是一样的,而且也发现了这两种说法列成的加法算式是有区别的,如果只是要求大家列式,由于比较抽象,不少孩子会感到吃力,但如果有小棒的配合,立刻就使这道练习更加形象化。孩子们通过摆小棒,更加直观地发现“2个3相加”这种说法中的“3”有2个,“3个2相加”这种说法中的“2”有3个,从而对“几个几相加”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从“摆小棒”这样具体的实物分配到 “直接列算式”这一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过渡,也是对学生反复进行抽象思维的渗透过程,使学生逐步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

新课标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可见好的练习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思维的发散,练习解答的过程往往就是数学思想运用的过程,暗含着数学思想渗透的契机,教师在设计的时候要积极地挖掘练习中蕴含的数学思想。

二、要适合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的学生

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各不相同,在设计练习的时候注重分层设计,因材施教,可以给不同水平的学生配以不同类型的练习,使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我在布置回家做的练习时,往往会设计两套练习,分别给不同类型的学生完成。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除法》这个单元时,在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我设计了这样两道练习:

(1)小军和他的5个好朋友共买了3种颜色的气球18个,平均每种颜色有多少个?

(2)3种颜色的气球共18个,平均每种颜色有多少个?

显然,第(2)题比较基础,让基础薄弱的孩子对“平均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即可,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孩子,在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还要对“题目的问题是平均分成了几份”有所判断。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力强的学生不至于“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不至于“够不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学习力的提升。

三、要针对易错,易混淆的练习加强对比与突破

易错题,易混淆题的设计十分关键,可以让孩子避免在同一个地方反复出现错误,从而提高效率。

在教学二年级上《乘法》和《除法》时,我发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特别容易把乘除法和加减法混淆。为此,我设计了这样几道练习:

A组第一题:每组要做5朵小红花,6组一共要做多少朵?

A组第二题:第一组做了5朵小红花,第二组做了6朵小红花,两组共做了多少朵?

B组第一题:一本书一共48页,乐乐打算用8天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几页 ?

B组第二题:一本书一共48页,乐乐已经看了8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

A组是把乘法和加法作对比,B组是把除法和减法作对比,便于孩子对于这类易混淆题型加以区分。

在关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有关实际问题时,不少学生对什么时候该加,什么时候该减模糊不清,有的孩子认为看到“多”这个字就加,看到“少”这个字就减。我为此设计出两道对比练习:

(1)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多5人。男生有多少人?

(2)有14名女生,比男生多5人。男生有多少人?

这两道练习一眼看上去差不多,仔细观察才会发现细节上的不同,孩子们经过比较,发现是该加还是该减并不是看有没有那个字,而是看要我们求的那个量是多还是少,多就加少就减。

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有效减少练习的数量,从而有效提高练习的质量,把孩子们从“题海”中解救了出来。

四、要使练习具有多样性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往往对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练习感到乏味,因此要让练习的形式变得新颖,多样。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这一单元时,不少学生对于分米和毫米在周围物体中的实际应用体会不深,对于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尤其是什么时候用分米做单位,什么时候用毫米做单位缺乏感性的认识。当把“分米”,“ 毫米”和二年级上学期学的“米”,“厘米”放在一起区分时,很多孩子就會更加迷惑。为了让学生理解,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练习:

沙发长2( ) 中国象棋棋盘厚15( ) 洗衣机高8( ) 乒乓球桌高76( ) 一支钢笔长14( ) 一根旗杆高 9( )

然而如果一味地以这样单一的形式来让学生反复操练,难免会让孩子出现厌倦,于是,我想办法把一个个枯燥的填空串联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修改小马虎的日记):早晨,我从2分米的床上爬起来,穿上22毫米的鞋,吃过早饭,我走了600厘米来到学校,进教室后拿出7厘米厚的数学书准备上课。课堂上,老师用大约80分米的粉笔在长40厘米的黑板上写字。

如此一来,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练习就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在了孩子们的眼前,大家都跃跃欲试,就连平时对数学最头疼的几个孩子也都争先恐后地想帮助小马虎。孩子学习数学的热情就这样被调动起来了。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根据一道乘法口诀编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时,可以让同桌两个同学你说乘法口诀,我来编算式;或者我来说乘法口诀,你来编算式。角色的互换能使孩子体会到乐趣和新鲜感,从而精力充沛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把练习设计得使孩子们乐学数学,从而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同时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我们不断努力着。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教育部制定.北师大出版社,2012

[2]《小学数学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辽宁教育杂志社

猜你喜欢

减负低年级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