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来自“城中村”

2018-05-14吴华峡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2018年10期
关键词:盆菜下沙城中村

吴华峡

在深圳,有许多“城中村”,下沙村便是其中的一个。

我虽然不是下沙本地人,但我出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我早己成为村里的小村民。听大人讲,下沙村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但现在,村边高楼林立,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大型购物商场;又有高档住宅“泰然广场”;还有“绿色家园”金域蓝湾。村里则是土著居民自建的六七层高的“握手楼”,我家就租住在这儿。村里有古色古香的黄氏祠堂,祠堂旁边有一个大广场——下沙广场,每到夜晚,广场灯火通明,村民们来这里散步、聊天、跳广场舞、打太极拳。这里汇集了祖国东南西北的文化,南腔北调,“城中村”并不寂寞。

我家在下沙街的转角开了家商店。周末,我有空就幫忙做生意。我先是帮忙抬饮料,把批发来的汽水从汽车上搬下来,再搬进店里,还没等喘口气,顾客便前来买东西。“老板,这洗衣粉怎么卖?”“七元三角。”“嘿嘿,老同学,这本子多少钱?”我见是同学来买东西,就原价卖。“哈喽,这糖多少钱?”一个老外用生硬的汉语问道,我却用英语搭腔,老外忙翘起大拇指,一个劲地称赞我。

我家门店虽小,但由于童叟无欺,生意十分红火,新老顾客都喜欢“荣记商店”,回头客越来越多。我做生意体验生活,知道爸妈的辛苦,懂得了勤俭节约。当别人叫我老板时,我心里甜滋滋的,不愧是潮州人的后代,我也因此学会了如何理财,如何组织义卖活动。

因为我和同学们住得近,关系也密切,我们经常相约到村里的博物馆和图书馆看书、查找资料,还会坐在附近的金鱼池边赏荷花,看金鱼争食,抬头望不远处的高楼发呆,或是用画笔描摹下沙大街。这条足有一千米长的大街,处处有商业元素,高档的饮食店,低廉的速食摊,世界名优汇,中国风情街,店铺一间挨一间,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叫卖声、喇叭声交织在一起,“城中村”生意真好!

我最喜欢这里的大盆菜。每年元宵节,下沙村民都会举行黄氏宗亲恳亲会,召集来自世界各地姓黄的人坐在一起,吃大盆菜。这活动是村里的盛事,每当新年开始,下沙村的村道两旁就会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我们学校对面村委会的传统土灶便汇集了不少村级厨师,专门烹煮大盆菜。一锅锅大盆菜,香味四溢,引得我们在上课时都想吃上一口。等开席那天,下沙广场人山人海,广场地面铺满红地毯,圆桌子一张张排开,每桌十或十二个人,一盆由肉、蚝士、腐竹、蒜头等上等食材组成的大盆菜端上来让来宾们品尝。这边吃着,那边的舞龙队舞着长龙,锣鼓喧天,好不热闹!来自全球七大洲的贵客,边吃边交谈,沟通感情,小孩子们却大快朵颐,而我每年都会去帮忙做义工。记得有一年,来了六万多人吃大盆菜,活动打破了吉尼斯纪录。这里还是辛亥革命志士黄思铭的家乡,怪不得下沙村是全国著名的文明村,深圳旅游八景之一,“城中村”历史厚重,人才辈出。

下沙村,交织着现代与传统,村里住着来自四面八方善良淳朴的人们,让我们的课外实践“村史拾遗”有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我爱下沙,它是我成长的幸福家园。

小编点评

通过小作者的笔触,我们可以了解到下沙村是一个集传统与现代、朴实与时尚于一体的村落。作者从村子的样貌、村中的商业形态、村中的传统习俗等方面,将一个多元化的城中村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体现了发展中的国家风貌,题材具有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盆菜下沙城中村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杭州下沙
盆菜小传
香港和广东的本土菜
长乐下沙的前世今生
客家围龙屋的大盆菜
拱墅:融资300亿元推动城中村改造
从一个村到一座城
新城公交线路优化问题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