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师《声乐》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实践探索

2018-05-14黄彦孙建华

北方音乐 2018年6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精品

黄彦 孙建华

【摘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实施是高师教学改革纵深推进、持续性发展的新阶段。精品资源共享课以精品课程为基础,以开放网络平台为媒介,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快捷传递和共享的最大化。地方高师《声乐》精品资源共享课在课程建设中如何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型升级的具体要求为指导,如何结合学校地域性、办学师范性、课程专业性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仍是长期关注的课程。本文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声乐》为例,从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师资队伍、网站资源五个方面就课程建设进行探索。

【关键词】地方高师;声乐;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系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纵深推进、持续性发展的新阶段。相对精品课程而言,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更加强调以开放的网络平台为媒介,通过数字的方式传播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优质课程,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快捷化和最大化,以满足教育公平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岭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声乐》课程是在我国精品课程建设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建设起来的。根据2011 年和2012年教育部前后发布的《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 号)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 号)两个文件的精神要求,音乐舞蹈学院省级《声樂》资源共享课在校级《声乐》精品课程的基础上优化课程结构体系,以粤西地区音乐基础教育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针对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声乐课程改革存在教学内容、方法、课程设置未有实质性改进、与基础教育改革步伐脱节、课程改革进程推行相对迟缓等问题,以精品资源共享课申报、建设为契机,通过以评促建的方式,探索地域性特色的《声乐》精品课程的构建,以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地方高校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达到实现区域性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升地方声乐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声乐》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设计路径

岭南师范学院《声乐》精品资源共享课自2014年申报到2017年通过项目验收历时四年,课程建设期间团队结合学校的区域性、等级性、师生资源、物资财力等实情开展实践探索,以创建课程精品为首要任务,在完善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

(一)确立立足粤西、实现区域共享的课程建设总目标

湛江市、阳江市、茂名市三个地级市所辖范围构成广东省粤西区域,岭南师范学院就位于广东省最南端雷州半岛的湛江市。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岭南师范学院长期在粤西基础教育领域中担当着龙头的作用。据《岭南师范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一文统计2011-2013届三年毕业生就业于粤西地区的比例分别为37.9%、33.6%和38.6%;另据《岭南师范学院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一文显示,2016届有43.99%的学生来源于粤西地区,21.39%毕业生毕业流向于粤西地区。2017年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提出把湛江打造成省域副中心城市。新的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给学校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新形势下,学校明确定位发展策略为“错位竞争、内涵发展、特色兴校”,学校的发展定位为二级学院学科发展提供了遵循的标准。

声乐专业作为学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舞蹈学院一直是核心专业和学位课程,是粤西地区基础师范教育声乐人才培养的孵化园。声乐精品课程建设以来,课程团队结合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学校办学定位以及学生来源特色、毕业流向特点,以学院“拓宽专业,夯实基础,增强能力,体现特色,不断发展”的基本思想和“一专多能”的培养规格为指导,在课程建设总目标设计上重点强调以“以点带面”方式向市内七所一至三本高校,53所中专中职学校以及茂名、阳江等周边学校实行资源辐射,以精品课程网站为平台搭建起一个融一流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学管理为一体,既能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又能覆盖到地方区域师资培养和教学资源共享的地域性艺术资源的立体化声乐课程精品。

(二)完善“演、教、研”三步推进课程教学体系

声乐课程涵盖声乐基础理论、声乐技能训练和声乐舞台实践三大部分,内容涉及声学、生理解剖学、音响学、美学、语言学、语音学、心理学、声乐理论、舞台表演等学科领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课程。课程团队以完善学生演、教、研综合能力为主线,注重结合地域性特色文化,建设模块式教学体系,使学生站得了舞台、讲台,做得了研究,达到胜任各级各类岗位要求的基本能力水准。目前,团队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演、教、研三层递进”教学体系,获得了同行的高度评价与认可,现已逐步向省内外部分高校推广,《声乐》课程模式和实施方案正在被齐齐哈尔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呼伦贝尔学院、嘉应学院、惠州学院等院校采用。

1.实施《声乐理论》+《声乐技能》+《声乐教学法》应用型课程“三元并进”模式

为了辅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声乐演唱的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 达到唱、教能力融合,实现从舞台到讲台的顺利过渡,课程团队重新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中《声乐教学法》课程比重,修订《声乐教学法》教学大纲,整合当前声乐师资积极申报省级教学团队,通过《声乐》精品课程与《声乐理论》《声乐教学法》应用型课程“三元并进”的模式,使声乐教学从重技能、轻理论的自由式发展向有章可循,有理可依方向转变,实现声乐教学在学科理论指导下的规划式发展。课程按照声乐学生的专业表现,采取优等生“一对一”、良等生“一对二”、中等生“一对四”、差等生“一对多”的差额授课方式实现学生间的良性竞争,通过个别、小组、集体三种授课模式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课程组坚守和追求激活能动性,创造自媒体,快乐演、教、研的教学宗旨,整合省、市(厅)、校级科研项目,以课程网站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媒介,通过丰富的影音资源的共享和在线会课厅,搭建校内师生教学互动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与此同时,引领学生参与课程项目建设,通过微课教学、论文写作提升学生的教研能力。

2.构建雷州文化为中心的课程资源系统

被列为”中国三大半岛”的雷州半岛是是雷州文化的发祥地。雷州方言、雷神雷祖、雷州换鼓、雷乐雷菜、雷歌雷剧、雷州石狗、醒狮、人龙舞、傩舞组成半岛丰富的人文资源。其中,雷州民歌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广泛的地域影响成为课程重点开发的校本特色教学资源。团队根据地域优势采取将雷州“姑娘歌”演唱引进课堂,聘请“姑娘歌”传承人进行系统传授,建立“姑娘歌”数据资源等手段,让地方资源成为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真正形成声乐课程教学的区域性特色;与此同时,结合声乐教师籍贯分布,突出湖南、河南、东北、内蒙、西北、四川等地风格民歌的教学;结合欧洲留学归国教师的阅历优势和学校对外国际交流合作聘请国外声乐大师举办长短期大师班的机会,丰富西洋歌剧作品的教学,拓展师生国际视野,构架起以雷州文化为支点,以国际、国内、地方为纵线,南北东西区域为横线的课程资源系统,使过去单一的教学内容得以拓展、更新、升级。

3.实施“双平台”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分为舞台实践和教学实践,是“演、教、研”教学模式具体实施的领域。舞台实践采取两种形式:分散表演。定期举办以专业教师为名的小型教学实践音乐会,让教师名下的多数学生能够参与到舞台实践,扩大声乐学生舞台实践的普遍参与性;集中汇演。为优良等级学生提供大型的专业音乐舞台,体现精英化教学。教学实践在常规的见习、实习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声乐教学法》与《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法》课程的衔接,让学生教学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三)特色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团队师资队伍规模在省内同类院校趋于前列,团队18名声乐专业教师中归国博士3人、硕士11人;教授3人,副教授7人;主讲教师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是一支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构建合理的师资队伍。如此规模的课程团队除了职称、学缘、学歷的优势之外,还因师源地分布于国内东西南北中等地区,有利于不同区域民歌风格的准确把握,形成鲜明的民族声乐教学师资队伍;留学归国教师多毕业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形成了“俄”派美声风格教学师资队伍。课程团队在“品牌教材+数字资源+实践平台”的模式运作下,编写出版多部自编教材,在国内专业核心刊物发表高水平的科研教研论文,雷州民歌的研究成果突出,教学成果成效显著。

(四)挖掘精品课程网站效能

设计精良的网站可以充分发挥优质课程的可利用性,使课程获得最大限度的共享效能。为此,课程团队在网站建设中除上传人才培养计划、声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经典课例等文字资源以及课堂实录、大师讲座、音乐会等影音资料供校内外师生共享之外,还通过“网上会客厅”“在线答疑”互动栏目给学生布置作业、答疑解难,让学生更加灵活地支配学习时间,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课程网站补充了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线上线下人机交互有效地促进声乐教学。

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是课程建设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

全系18名声乐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组成的课程团队在课程建设中普遍能听从课题主持人的安排,按时完成分配的任务,但由于团队人数较多,当工作任务分配细化不足时,往往容易致使大部分工作任务局限在个别老师身上,团队成员间配合不足,合作不够,影响工作效率。

(二)网站管理员一般由团队成员担任

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声乐教师要完成各类音频、视频的剪切、后台文字编辑、网站页面排版等工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如果将各类材料交给网站设计单位由专业人员来处理又会影响网站的更新速度,延误教学资源数字化的进程,因此如何提高专业教师的计算机技术能力,建立网站管理员和网站设计单位间便捷的沟通渠道,促进网站维护、更新和使用效率等系列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的。

知网数据显示关于声乐精品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10-2015间。与其他专业学科丰富的成果相比,《声乐》精品课程不到10篇的研究成果显得十分薄弱,远远不能满足精品课程建设发展的需求。《声乐》精品课程建设关系到国家艺术专业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全民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富有战略意义的工程,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林明远,陈新兵.岭南师范学院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04):87-88.

作者简介:黄彦(1968—),女,重庆巫山县人,硕士,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声乐副教授;孙建华(1970—),男,黑龙江安达县人,硕士,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声乐教授。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精品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精品画廊
贵州铜仁万山区:探索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
釉光青精品欣赏
Wi-Fi网络资源共享现状及发展研究
视界 精品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