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奏鸣曲NO.26OP.81a—之研究与演奏诠释

2018-05-14马双

北方音乐 2018年6期
关键词:大调奏鸣曲乐章

马双

【摘要】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时期著名的作曲家与音乐家。他对于发展和提高现代钢琴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做出了重大贡献,开浪漫主义先河,承古典主义大成。本文选取op.81a“告别”这首奏鸣曲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以及诠释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对未来钢琴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 op.81a (告别);演奏诠释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的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中西方地位举足轻重,被称为“新约圣经”,这32首钢琴奏鸣曲贯穿了作曲家的一生,带有自传性的色彩和意义,是贝多芬创作的重心,他对于发展和提高现代钢琴的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做出了重大贡献,开浪漫主义先河,承古典主义大成。贝多芬一生经历坎坷和磨难,但他的音乐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和乐观主义精神,提醒着我们对生活保持热爱和憧憬。使作品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界,成为全人类的音乐文化宝藏。

一、贝多芬奏鸣曲创作的三个重要时期及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大概分为三个时期:早期(1792—1800)(作品第二号至作品第二十二号);(1801—1814)(作品二十二号至作品九十号); 1814年以后的作品(最后五首奏鸣曲)。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是每一位专业琴者必弹的作品,在钢琴教学中被视为重中之重,研究目的是为了能够从曲式分析、和声、复杂的创作感情和丰富深刻的哲理等多方面来入手从而能更好地诠释这首作品。并且透过对这首作品的研究和分析,更深刻地认识贝多芬和了解贝多芬的创作特点,准确掌握贝多芬的风格,把贝多芬的作品演绎得更加精准。

对于这首钢琴奏鸣曲的研究方法,我采用先分析和声,通过对和声的分析从来掌握整首曲子的创作脉络,深入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思路。再去分析这首奏鸣曲的曲式,通过和声来划分曲式结构,进而从整体来把握这首钢琴奏鸣曲。在老师的启发下,也让我对贝多芬的奏鸣曲更加充满好奇和兴趣,通过老师的指导让我找到了研究的切入点和方法。

二、贝多芬“告别”奏鸣曲标题意义及解析

这首奏鸣曲是降E大调的Op.81a,创作于1809年春至1810年初之间,贝多芬亲自命名的“告别”(Das Lebewohl)。贝多芬称此首奏鸣曲是“有特性的奏鸣曲”,并且为每个乐章题了名称:Das Lebewohl 告别;Abwesenheit 别后;Das Wiedersehn重逢。这一年对贝多芬来将是相当沉重的,纷繁的战争、生活上的灾难、疾病和严重的物质困难,但贝多芬没有因此低头,在他的思想里爱国主义因素悄悄的滋长。贝多芬在鲁道尔夫大公离开之后彷徨无助,在依依不舍得情感下,写下了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并在草稿上特别标注“告别”,可见贝多芬对这位大公是何等想念。这首奏鸣曲不仅具有许多华丽的钢琴演奏技巧,还表现出了一种从冷静中磨练出来的透明感,情感表现得非常细腻,每个乐章均由貝多芬亲附标题,这种对标题性的原则运用是在贝多芬奏鸣曲从未有过的,十分新颖。这首奏鸣曲每个乐章都能前后贯穿,构成了一个严密的整体,达到了钢琴技巧的绝美效果。贝多芬首次用德语的标题和表情记号在乐谱上,这就已经表明了,战败的屈辱激发了贝多芬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贝多芬奏鸣曲“告别”的曲式分析和演奏方法

以第一乐章为例:

1引子 (1-16)

2呈示部 (17-65)

(17-25)主部主题 (降E大调)

(25-50)连接部

(50-57)副部主题 (降B大调)

(58-61)第一个结束主题

(62 -65)第二个结束主题

(66-71)第一、二括号

3展开部 (72-111)

4再现部 (112-159)

(112-126)主部主题 (降E大调)

(126-143)连接部

(144-163)副部主题 (降E大调)

5 尾声(164-257)

结论:奏鸣曲式

本乐章是奏鸣曲式,乐章较好地体现了告别时的离别忧伤和道路欢快的愉快景象,人们可以在乐曲中感受到马车奔腾在旅途中的景象。引子中最初的三个四分音符是该奏鸣曲的动机(g-f-e),从这三个音入手,带动这一乐章,贝多芬曾附加了“Le bewohl”等字,作为这一乐章的标题,一直贯穿着整个乐章,最终在结尾处的旋律中渐渐消失。贝多芬的缓慢引子一般包括在主题材料之中,并且在后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这里却起着调节速度快慢的作用,使速度的连接更加完美。呈示部是以(g-f-降e)等三个音基础上加工的,主部主题是热情激昂的,副部主题则是前面动机的旋律转位,表现了内心的惶恐与不安。但是两个结束部却具有安详、从容不迫的氛围。

这一乐章的引子中,最开始的三个四分音符(g-f-降e),声整个乐章的骨干,好像在模仿低沉的号角声,如唱歌一般。随后右手的旋律连线像小提琴拉弓的手法,旋律感强,左手的下行三、五、六度要连贯顺畅。11小节中,节奏的时值必须保持十分的准确,休止符的休止时值也要非常的精准。绝不能有一点疏忽大意。引子中最后的两个八分音符的力度(pp)应当充分表现出来。呈示部(Allegro)以强音力度f弹出热情雄壮的主部主题,很像一个大的弱起拍,作为下面乐段的一种准备力量。18小节(g-f降e)是“告别”主题的再次出现,第一拍和第三拍需要断奏特别强调。21小节开始(crease.)这里是广阔宏大的主题音型,右手的旋律表现是sf的力度但是左手却只要保持p的力度就可以。左手要弹得均匀圆滑有旋律感。32小节中的crease要十分明显的推出来。双手的跳音要饱满、灵巧而富有精神,反向的乐句要弹得流畅连贯,渐强要弹奏的自然,而且层次要清晰。在35小节中声部降B这个音的力度是sf。在36小节转换成高声部的力度是sf,中间声部的要清楚连贯。第50小节进入降B大调的副主题,是以延长音符的形态而扩大了“告别”的动机,声部的立体感强,层次感清晰。62小节第二个结束主题,是结束祝三和弦的音型化,以弱的力度p开始,一点点向前推进。70小节以主部主题的“告别”的动机为材料进行展开,要把握好左手的连断奏法,统一脉动地进行下去,不能出现重音,并且要弹得有想法。94小节开始全音符的和弦,很明显是增大的动机,必须有底气地弹到底,全音符线条的整体下行,表现了一种悲伤的情绪。108小节开始有明显推进,然后进入再现部。164小节开始,这里是单纯的写景意象,要营造出令人回味的优美的画面感。199小节开始八分音符的跑动必须做到颗粒感强、力度要均匀、线条感清晰、流动连贯、力度均匀,把真挚的情感融入到音符中表达出来。243小节开始是pp的力度弹奏,右手高音区八分音符的弹奏,像叮当声,音乐内在情调相连接,低声声部的音声要沉稳连贯,越来越弱的慢慢离开。整个乐章的最后两个小节的和弦要弹得肯定、有力,结束感强,表现离别的愁绪。

参考文献

[1]郑兴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

[2]赵鑫珊.贝多芬之魂[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

[3]卡尔·车尔尼.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正确演释[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大调奏鸣曲乐章
手机上的奏鸣曲
谱写肌肤新乐章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月光奏鸣曲
G大调随想曲
“跑调”了怎么办
饥饿奏鸣曲
呼噜奏鸣曲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