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学中作品情感的把握
2018-05-14李妍
李妍
摘 要:声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它包含了语言和音乐两个方面,用其独特的方法将两者巧妙地融合到一起。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所在,只有付出感情的歌手,他的音乐才会更加打动人心。歌唱者要掌握住音色的准确,把握情感的内涵,并结合自己的自身经历,认真体会歌词中的每一个字,用自己的方法将歌曲呈现出来,从而感染听众,这便是歌唱的最高境界。歌曲演唱的情感可以通过歌曲的创作背景、旋律、歌词等方面去掌握。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作品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是歌唱的精髓,一份作品中存在千千万万的音符文字,要想让作品脱颖而出,就需要歌唱者深入挖掘作品中的亮点,将单一的音符文字转变成生动的情感。因为无论作者把歌词写的多生动,曲调写的多详尽,都无法表达一首歌真正的内涵,只有通过歌唱者内心的情感波澜,才可以将一首歌的情感发挥到极至。词曲作者往往是通过内心的思想触发情感,从而写出歌曲,但词曲作者和歌唱者所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这就需要歌唱者深深体会其中的情感。所以说,只有通过感情的歌唱,才是音乐的意义所在,这也就证实了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
一、情感在声乐作品中的意义
众所周知,声乐演唱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情感表达,它在演奏者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声乐演奏的核心,还是其重要的灵魂。歌唱是声乐的表达形式,一般情况下,声乐艺术的艺术形象主要是从歌唱式的言语动作和形体动作两个方面来塑造的。在一首聲乐作品中,要想达到高水平的标准,一是要具备良好的歌唱功底及歌曲的创作条件,其次就是要将所想所见、所感受到的东西加以融合。一首成功的音乐作品,人们经常会用“声情并茂”来形容。只有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才能使作品蕴含丰富多样的情感得到充分表达,从而展现出音乐的灵魂所在。
二、把握歌曲中情感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歌唱者的情感表达必须要符合感情诉求。不同的演唱者在理解以及体会不同作品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因为人们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就声乐作品而言,它是人们生活、生产等的具体反映,歌唱者要想科学、积极的演唱出来,就要从歌曲本身出发。其次,歌唱者的情感表达要真实。在演唱中,不少歌唱者会存在虚情假意等一系列情感,这些情感的存在只会让听众感到厌烦,所以演唱者必要要注意挖掘作品的思想感情,从作品的内涵出发,把握好演唱的分寸,确保在演唱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听众体会到艺术的魅力。最后,歌唱者的情感表达要具备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同一首歌曲,由于每个演唱者所处的环境、文化背景都不同,所以唱出来的感觉必然不同,风格也会千差万别。所以不要因为某个歌唱者唱的好听就一味的去模仿别人的情感,要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
三、探究声乐教学中情感的表达
第一,要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及歌词。了解歌曲创作背景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歌曲的情感基调;熟悉歌词是为了帮助我们充分体会歌曲中的情感。从创作背景和歌词两方面准备可以让自己在表现一首歌时把握住歌曲中的情感内涵。演唱者有了这样的准备,在歌曲的情感表达上就不会出现找不到主题这样的问题。以歌曲《明天会更好》为例,它是唱片界为自己的生存权益站出来,那是一个没有人丢鸡蛋、举白布条的年代,唱片界为反盗版而战,背后的题旨是严峻的,但他们以歌曲的柔性诉求来表达,歌声的穿透力却无远弗届。作者就是想通过塑造这样的形象来呼吁人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憧憬未来。那么歌唱者在演奏这首歌时就应该带着渴望、积极的情绪去唱。第二,认真分析作品内容,了解作品的风格。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分析声乐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内容进行全面分析。例如一部歌剧选曲,首先我们是该十分了解这部歌剧的剧情,因为每一部歌剧都是以人物的事件发展为导火索进行描述,从而得到一个完整的故事,结局的喜或悲与人物性格特征也会有联系,但每个人饰演的角色性格不相同,起到的作用也不相同,这些就把剧情中的矛盾冲突、起因、经过、结果很微妙的联系起来。所以演唱者要把握好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情感波折,给自己表演时的情感清晰定位。例如说著名歌剧《茶花女》:这首歌剧是根据巴黎当时一个年仅20多岁就被社会迫害致死的名妓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真实故事写成的。茶花女是一个贫困的乡下姑娘,在她的角色中热爱文学、音乐,谈吐不俗的一面下又与令人厌倦的卖笑女形象的一面。要充分了解这一角色,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内涵。第三,细致的处理歌曲的情感。首先是咬字与吐字的情感把握。歌词是作者抒发心怀的文字表达,那么歌词就是一首歌情感的载体。所以,在演唱前要熟读歌词,通过歌唱的咬字吐字的规律进行指导,由于每首歌曲的情感表达不同,所以咬字吐字也各有特色。其次是前奏、间奏、尾声的情感把握。什么类型的歌曲,在前奏中要以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表达这首歌的感情便是一个作品的主要动机。要通过前奏来酝酿自己的情绪,为后续情感做准备;间奏有着承上启下和歌唱休止的作用,但并不代表就可以停止,而是通过这一小段事件根据歌词内容的转变,情绪很自然的跟随变化;有些歌曲,歌词唱完之后,还有很长的尾声,所以,演唱者要保持造型塑造一直维持到最后一个声音落下,让观众有回味无穷的感受。第四,情感把握的同时要注意的关系。其中包括“声”与“情”的关系、“技”与“情”的关系、“意”与“情”的关系。如果发声的技巧掌握不好,那么演唱就很难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所以,声音是歌唱者的必要条件;在声音训练中,可从音高、语言、旋律方面进行训练,针对作品的重难点加以改造,成为适合训练声音的曲目,这样有技巧的训练可以使演唱练习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歌唱是通过演唱者在歌曲曲目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之后的产物,而歌曲本身是没有感情的,只有再加工之后这首歌才有了灵魂,所以,艺术的美首先要有真挚的情感。第五,真实、合理的演唱是歌曲灵魂的表现。作为一名演唱者来说,演唱的每首歌都是演唱者二次加工后的作品,所以既要保证有原作者的情感在又在融入自己的情绪,对原本内容进行补充,丰富其情感,在其中发现词曲作家所留下的情感。
总结
将情感教学融入到声乐教学中,是目前声乐教育所要研究的问题。教师在授课时首先要保证自己情感足够充足,这样才能以身作则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以正确规范、动情的情感去演唱,是我们声乐教育的最终目标。只有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效果,才是最具艺术表现的歌曲。
参考文献
[1]王耀.浅谈声乐教学中作品情感的把握[J].科学咨询,2015(6).
[2]康国军.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把握与表达[J].都市家教月刊,2013(8).
[3]曹慧.浅谈声乐教学中作品情感的把握[J].音乐时空,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