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构建宁波发展新生态

2018-05-14林毅夫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林毅夫

非常荣幸参加2017宁波发展论坛,尤其是在十九大刚刚结束以后,来讨論一下十九大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跟我们宁波发展的机遇。大家知道,十九大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里程碑的大会。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宣示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道路,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我们目前处于中国现代史上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一伟大时期。

为了抓住这个时代的机遇,我们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们面临两个百年之交,确立未来的发展,明确了从现在到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年到2050年分两步走,要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这样一个总体的框架下,中国在未来的发展,根据我个人的分析,有三点是不变的,有三点是变化的。

一、“改革进行时”的基本判断、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以及中美合作共赢的基本态势不变

1.“中国改革永远在路上”这个基本判断没有变。

大家知道,我们改革开放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1978年到2016年,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左右,贸易增长速度达到14.8%,这是在人类经济史上,从未有过这么高的速度,在这么长时间段上的经济发展。在这样的高速增长态势下,我们从1978年人均GDP连原非洲国家平均数三分之一都不到,到2016年人均GDP达到8100美元,变成中等偏上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七亿人摆脱了国际贫困线——也就是每天1.25美元的生活费用值,我们对全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并且,中国也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唯一一个没有出现系统性经济危机的国家。

改革开放以后,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经济总体表现呢?

最主要,我们的改革不是简单照搬西方。我们是根据中国国情、中国实际,像十九大报告说的,走自己的道路。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有很多落后的、效益低的大型国有企业,当时我们采取了“老人老办法”,继续给大型国有企业以必要的转型期保护,经济维持了稳定。同时对一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采用“新人新办法”,不仅允许准入,而且政府还积极因势利导。另外,就是搞经济特区、加工出口区、工业园区,在全国基础设施普遍不好的情况下,在这些园区里集中把基础设施搞好;在全国营商环境还不太好的情况下,我们在这些园区里面实现“一站式服务”;为了让产品快速进入国际市场,我们用招商引资的方式,把一些原来在国际经济生产价值链上生产的港资企业、外资企业招商引资到国内。由此,我们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而苏联东欧采取一次性从计划经济跳到市场经济的方式,他们经济崩溃,危机不断。

当然,我们采取这种方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一方面取得全方位的亮丽成绩,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这就是在“老人老办法”中,为了保护效益稍逊的国有企业,在转型期过程中保留了一些对市场实施干预的做法。例如金融,我们是以大型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这样的金融体系是结合当时大型国有企业的需要,能够给它提供资金;并且为了保护大型国有企业运行,资金和主要的运营成本是人为地压低。这样的好处是,使这些大型企业能够在转型过程中维持稳定;但其结果是,占大多数的一般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的扶持,而且资金的价格是压低的。随着三十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很多民营企业也变大,而我们那种以收入比较低人群收益补贴收入比较高的大型企业这种做法,也使得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且,因为行政垄断,干预资金,出现了寻租行为。金融是这样,矿产资源产业上也是这样,在大型的服务业,像电信、电力产业也是这样。也就是说,为了维持转型过程中的稳定和快速发展,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收入差距扩大的代价。

改革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我们还是一个低收入国家,在大型国有企业运行过程中,转型期的“老人老办法”,给予必要的保护,这是雪中送炭。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是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资金、资本已经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的短缺。原来很多资本密集型的大型制造业,今天由于我们的资本积累,这些企业只要有好的管理就可以获得资金;这些企业原来缺乏自身生存的能力,到今天,应该已经有了自己生存的能力,这样保护补贴的性质,就由过去的雪中送炭,变成锦上添花。

2013年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后,我们深改组,推出各个领域的一千多个改革方案,但是这个改革方案的落实,需要一段时间。而一旦这些改革方案都落实了以后,是不是改革就完成了?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来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随着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进展,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基础不断提升,上层建筑也不断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基础的提升,必须不断要有相适应的调整、相适应的改革。这样,我们的经济发展才能不断地前进。

从这一点认识来讲,我们改革将会永远在路上,绝对不会说,到了哪一天我们的改革会停止。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地在路上——这是第一点认识。

2.经济增长潜力巨大的基本态势没有变

我们的改革开放持续了38年,平均每年有9.6%的增长。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他们都曾在一个阶段取得了经济快速增长,也曾经像我们一样达到每年平均8~10%的增长,但是维持的时间,一般也就是二十年,二十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就从8%变到6%,降到5%甚至是4%。而我们现在,已经是38年了,这可以说是超常规、超快速的、超长期的发展。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潜力到底有多大?这些年来在全世界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有人认为,那些跟我们处于同样阶段的经济体,维持8%的增长速度也就二十年,我们已经38年,将近两倍了,我们还能维持高速增长吗?尤其从2010年以后,我们的增长速度节节下滑,去年增长速度为6.7%。在这种情况下,国外有不少学者认为,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从9%点多降到6%点多,降到5%点多,甚至是4%点多。国际上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经济学家、美国财政部部长,同时也是拿克拉克奖的,他认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常规增长速度是3%,他说中国正在向3%的速度滑去。

要分析这个看法,必须要先了解经济增长的本质。经济增长的本质,当然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本质,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靠的是现有产业技术的创新,每个劳动力可以生产越来越多的东西,质量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高。因此,不断涌现新的附加值更高的产业,把原来附加值比较低的产业劳动力、土地资源、资本配置到附加值高的产业,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两种必要的机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一样:发达国家维持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靠的当然是提高新附加值产业不断的涌现;发展中国家或者像我们处于中等偏上国家,也是这样。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一个本质的差异:发达国家现在收入水平处于世界最高值,产业技术是处于世界最高值,他的现有产业价值也是世界最高值。在这种情况下,他要继续增长,就必须发明新技术、发明新产业,要发明新技术、新产业投入巨大,但失败的概率很大。发达国家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一百年来平均每年的收入增长2%,也就是说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大约是2%,加上人口增长的因素,发达国家过去100多年来,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大约是3%。

我们改革开放38年,是怎样以高于发达国家三倍的速度增长的呢?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有一个后来者优势,你现在用的技术比过去好,就是技术创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有差距,就代表技术有差距,把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比你好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就是技术创新;你现在的产业,只要比过去的产业附加值高,就是产业升级。发展中国家靠后来者优势,有可能比发达国家更快地发展。这个道理很简单,但真正能用这个道理的国家不多。

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0多个经济体,只有13个经济体取得了持续二十五年或更长时间人均GDP发展为7%或更高的成绩。改革开放以后的我们,是这13个经济体之一,而且我们表现是最好的,我们增长速度最高,持续时间最长。

那我们发展潜力还有多大?有人认为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了,已经没有什么潜力了。但是我认为,判断的方式不是看已经用了多少,而是你跟发达国家产业差距有多大。怎样判断你跟发达国家产业差距?当然要看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因为这代表着你的平均技术水平,你的所在产业平均附加值。从2010年公布的2008年以前世界各个经济体人均GDP指标看,在2008年的时候,我们的人均GDP是美国21%。这相当于什么水平呢?相當于日本在1951年,那时候他人均GDP也是美国的21%。相当于新加坡1967年跟美国的差距,我们台湾在1975年跟美国的差距水平,韩国在1977年跟美国的差距水平。这四个经济体,就是我谈到二次大战以后懂得利用跟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后来者优势,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日本从1951年到1971年,维持二十年,平均每年9.3%,新加坡1967年到1987年,台湾是1975年到1995年二十年的增长。这些东亚经济体,都是懂得利用后来者优势取得发展的13个经济体中的几个,他们维持了二十年,大约平均每年是8%到9%的增长。

从这个角度——我们从后来者优势看,应该从2008年以后,我们还有二十年8%增长速度的潜力。

当然有人说,你有8%的增长潜力,这些年为什么一直往下滑,滑到现在6.7%、6.9%?增长潜力是从技术来看,从供给侧来看的,实际上增多少,还要看需求侧。从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发达国家经济进入到比较长期的疲软,例如我们出口比较多的国家有些产能过剩;当然,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也有自己内部的供给侧结构性问题,导致增长潜力不能完全发挥。我想这是主要因素。

如果从实际增长看,2008年到2016年我们实际增长平均是8.3%。从这个角度,从潜力来看,我觉得我们在未来十年左右,或者稍微更长一点,这个潜力还是有8%可以继续挖掘。从这一点来看,这个基本国情不会变。

3.中美合作共赢基本态势不会变。

大家知道,我们现在被计算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我们的贸易总量是世界第一。我们的经济增长潜力巨大这个基本态势没有变。也就说,我们还是会以比发达国家更快速度的态势来发展。我相信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会不断提高,我们的经济总体规模也会不断扩大,到2035年,无论用哪一种指标,中国都会是世界第一大国。美国目前还是世界最强国,而我们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经济基础在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就有所谓“世界老大”和“老二”位置的变化。

从过去情形来看,老大和老二位置互换的时候,会发生一些矛盾。像周围一些国家的问题,如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甚至跟印度的问题,背后都有美国的煽风点火。这一点大家从报纸上看,也是非常清楚的。

对我们来讲,维持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而外部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跟美国的关系。中美之间到底能不能维持一个基本和谐稳定的态势,这也是大家关心的。

我个人的看法是,老大、老二的位置固然要变化,但是决定两国关系的最重要因素还是经济。中美之间,经济上是共赢的。如果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经济规模我们超过美国,但是我们只是规模超过美国,人均GDP水平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因为我们人口是他的四倍。按通行算法,美国现在人均GDP达到57000美元,我们是8100美元,只有他的七分之一,这样的收入水平代表了不同的劳动生产率,代表不同的产业水平。我们有优势的产业,但相对来讲,还是处于附加值比较低的。美国产业水平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在附加值高、资本技术比较密集的点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经济跟它是互补的,而不是竞争的。

从美国的角度来讲,他当然希望维持他的国际老大地位,但美国老百姓、企业,关心的是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样,一方面就要有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二方面,必须要有不断扩大的市场,能够把他生产出来的东西卖出去,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我们知道,从2008年以后,按照购买力评价,我们是世界最大市场,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世界的最高点,我们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也就是每年全世界市场扩展的30%以上在中国。从美国自己的经济利益来讲,如果没有中国这样扩张的市场,他的经济态势会很差,他的就业水平会很低。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他每四年要选举,选举要花很多钱,要选民支持。在美国,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如果要站稳董事长、总经理的位置,必须要交出一个亮丽的企业盈利成绩单,他不能没有盈利。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跟美国的发展是共赢的。

特朗普上台之前,在选举过程中将很多矛盾焦点都聚焦在中国,把美国的问题都推给中国,他提出要对中国进口产品增收关税,到现在是雷声大雨点小。他对墨西哥,说要建长城,说建就建。最主要的问题,中国的发展是符合他们利益的。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中美关系,在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国际影响交叉变化的过程中,矛盾是不能避免的,但只要我们保持自己的定力,继续发展我们的经济,我相信这一切都将会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当然有一天,中国人均收入水平达到美国的水平了,我们的产业跟美国在同一个水平了,在这种情况下,中美两国这种关系能不能维持?我觉得还是能够维持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如果我们人均收入水平达到美国的水平,大家知道,美国现在人均收入水平跟欧盟国家相比,他们的产品是同一个档次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经济关系是怎样的?有竞争。在国际贸易理论上,同一收入水平国家的比较优势,是靠每个国家的专业分工专精化而达到规模经济,然后向其他国家出口。在这种情况下,欧盟跟美国最主要的经济合作方式是大家互利共赢:你生产的产品卖给我的市场,我生产的产品卖给你的市场。如果中国人均收入水平达到美国的水平,我们经济关系的原则,就會变成分工进行合作,所以互利共赢还是不会变。

第二,如果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达到跟美国的同一水平,我们的经济规模跟美国比较会怎么样?人口是美国的四倍,经济规模就是美国的四倍,我们的实力就是美国的四倍。到那个时候,我相信美国就像拳击运动员一样,轻量级选手不敢挑战重量级选手。因此,只要我们保持定力,充分利用我们的发展,中美关系基本是稳定的,基本还是可以保持比较好的状态。

这三点,我认为无论就未来中国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过程中的中国来看,都是基本不变的国情。

二、人们需求、外部环境、国际治理等三个方面的变化及其影响

1.人们需求发生的变化

我们知道,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需求会变化。按照马斯洛理论:收入水平低的时候,要满足的是温饱;温饱解决以后,是满足安全问题;安全问题解决以后,要满足在和谐社会里生存的需求;再上一个层次,不仅要和谐,每个人要得到尊重;最后,每个人要追求自我的实现——就像王阳明讲的,追求每个人成为圣人的自我追求。

目前,我们属于收入中等偏上的国家,相信到2025年左右,我们就会进入到高收入国家,到2035年,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需求跟过去的需求就不一样了,就是十九大所讲的主要矛盾变化。我们要不断满足人民比较高层次的需求,包括环境优美,生活要有质量,食品要安全,人要得到尊重,并且在各种事务上要有更大的发言权、参与权。尤其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跟过去不同,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微信的时代。因此,任何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自然问题,很容易被宣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各种治理,社会治理、政治治理必须与时俱进来改善,才有可能实现人民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2.外部环境的变化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我们能不能实现8%的增长,这在宁波应该感觉得更深刻,因为宁波是一个开放性的港口城市。发达国家过去平均每年增长3%,从2008年经济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能不能恢复到3%的增长?发达国家2008年金融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的,然后到欧洲。一个国家,一个经济体,如果爆发金融经济危机,它内部一定有不少深层次的问题。发达国家爆发经济危机有很多内部的深层次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该要进行结构性的改革。结构性改革,在我们国内是大家都熟悉的词,在国外也是琅琅上口的词。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发达国家一直喊要进行结构性改革,去年杭州G20峰会上,也把结构性改革作为一个共识。但是我想,发达国家要进行结构性改革相当难。主要原因是什么?发达国家必须要降低一般工人的福利,金融机构必须要去杠杆进行改革,政府必须要减少财政赤字,这是发达国家面临的结构性改革,如果这些能落实到位,他们会有好处。但是,工人福利水平降低,等于收入降低;如果金融机构能去杠杆,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就会弱;政府财政赤字减少,碰到外部冲击的时候,政府利用短周期的积极财政政策能力就不够。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就远低于3%,现在只有1~2%,失业率已经处于历史高位。如果降低福利,就要减少需求;金融机构要去杠杆,就会减少信贷;政府财政赤字减少,投资就会减少——这样,失业率会更高,经济增长幅度会低。在这种情况下,哪个国家愿意呢?所以对这种结构性改革,他们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很可能陷入像日本1991年泡沫经济破灭后到现在的经济低迷期,进入经济增长1%、2%左右的徘徊。现在大家觉得美国经济好,实际状态是怎么样呢?按照世界银行测算,2016年美国增长只有1.6%;2017年按照世界银行的预测,从1.6%增到2.1%;2018年预测美国增长速度是2.2%,还是达不到3%;2019年按照世界银行的预测,1.9%。我想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国、欧洲、日本都是这样。

世界经济发展慢,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英国脱欧,实际上是因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经济增速放缓,当地居民和移民的矛盾放大,他就想脱离欧盟。美国特朗普上台,实际上也是因为美国经济的问题。各个地方爆发的一些恐怖袭击等等,实际上也是由经济发展的问题引发的。

在国内经济发展不好的背景下,美国、欧洲特别容易把矛头转向我们,所以像我们周边的问题,他们常常会煽风点火。

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过程中,很可能面临各种外部环境。相对和平、相对稳定、相对友好的外部环境,这是我们的心理预期。当然,我们也必须保持定力,来发展我们的经济。

3.国际治理发生的变化:中国的作用越来越大。

现在的国际治理体系,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国为首所制定出来的,包括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这种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治理结构,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二战以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治理结构,反映的是美国的理念、发达国家理念。但同时,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道义上的帮助。所以,成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援助。此外,还有很多来自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双边援助。据统计,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援助达到3万亿美元,从资金数量来说并不少,但是实际的效果怎么样?二次大战后,20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只有两个从低收入进入高收入,一个是我们的台湾,一个是新加坡,到2035年,很可能中国会成为第三个进到高收入的国家。1960年时,有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到2008年,只有13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进到高收入,其中有8个是西欧国家,像希腊、西班牙,或者是石油资产性国家,另外就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这就是二战以来形成的国际框架带来的结果。与此同时,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陷入了低收入陷阱或者是中等收入陷阱。二次大戰后,发展中国家普遍摆脱殖民统治,开始追求他们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但实际上成功的不多。在和平框架下,应该是发展的好机会,但为什么成功的不多呢?因为现有国际治理框架和认识体系下,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自己经济的时候,普遍按照发达国家理论制定政策,走发达国家给他们建立的道路,而不是走自己的道路。他们认为可以直接套用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理论,这就违反了要素比较优势,没有针对自己的发展阶段来制定政策。

而第二波——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则过于忽略政府的作用,把制度看做是万能的,认为发达国家最好的制度必然对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好的,没有考虑各自发展阶段的不同。那么,发展中国家为什么经济发展不好?新自由主义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造成发展中国家没有像发达国家那么充分的市场经济,所以导致了失败。当时提出的看法,就是推行华盛顿共识。

二次大战以后,少数发展比较好的经济体,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的发展道路、转型道路基本上都是走自己的道路。二次大战后少数几个真正赶上发达国家、缩小差距的国家,首先是日本,他们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开始,当时这样的发展路径被认为是错误的,但他们却发展起来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进行转型的时候,当时很多理论,说计划经济要转型要改革,中国采取“渐进-双轨”的“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被认为是错误的。但现在看,少数在转型期维持稳定和发展的国家,像中国、越南、柬埔寨,都是渐进的方式,当时都被认为是错误的。实际上,在美国为首的这些国际治理体系,反映的都是以发达国家做参照系,代表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以发达国家作为参照系,出发点很好,但是效果不一定好。王阳明说“知行合一”,发达国家提出这些理论,好像都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但是你按照他的理论,却得不到明显的效果。

当今中国地位越来越高,在国际治理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大。中国除了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资金,还应该提供经验:我们怎么样从一个原来连非洲人均收入三分之一都达不到的国家,变成一个稳定发展的新型经济,向高收入经济体迈进的。所有理论都来自于实践。以发达国家作为参照系理论,看起来很好,但这是以发达国家的前提、条件作为基础的,拿到发展中国家来必然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就有这个责任,有这个义务,也有这个机会,总结中国的经验,提出怎样让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不断发展经济。

未来发展的选择是什么?发展中国家的条件跟我们一样,把我们这个理论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我想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他们的问题也会有更大的参考价值。

目前为止,全世界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15%。中国变成中高等收入经济体以后,发达国家人口将达到34%,全世界还有66%的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他们跟我们一样,会追求自己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我想,来自中国的理论,有利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他们现代化的梦想。这是未来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的第三个变。而这个变化,我相信对发展中国家会有很大的帮助。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的问题就是发展缓慢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输出我们的发展经验,这对发达国家也好,对发展中国家也好,都会是一个合作共赢新时代的到来。

宁波改革开放以后,其业绩一直在领跑。我今天上午算了一下:改革开放38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是9.6%,宁波增长13.3%,比全国高了3.7个百分点,是了不起的。宁波现在人均GDP按照人民币计算超过11万,按照美元计算已经达到1.8万美元。1.27万是高收入经济体,所以宁波已经是高收入经济体了。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是巨大的,中国经济增长还在持续。我希望宁波能够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继续领航全国的发展。

宁波过去的发展中,我觉得有各方面都做得好的许多经验。如果从共享的角度来说,宁波本来有这方面的优势;绿色也是宁波的优势;协调,宁波各种制造业非常发达;创新,“中国制造2025”示范试点城市,宁波是第一个,如果抓住“中国制造2025”示范试点城市的机遇来进行创新,我相信宁波的未来一定会维持比较好的发展水平。宁波可以抓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机遇,继续领航全国的发展。

谢谢各位。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中国经济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