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研究

2018-05-14孟庆超

好日子(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新时代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繁荣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是繁荣我国文化的重要因素和条件。本文分析新时代下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状况,并就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人次;新时代

管理是组织通过高效行为来实现目标的一种实践。将管理施行于文化产业,便是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教育机构创设的,它解决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所需要的专门人才问题,专业服务于产业。

一、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现状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是我们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认识新概括,也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人才是制约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与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因素,中国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日新月异与人才储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我国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相关领域的需求又与人才培养严重脱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100多所大学拥有艺术类单独招生资格,培养文化艺术的专门人才,提前单独招生;有300多所大学开设有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艺术管理等本科专业,培养涉及文学、艺术学、传播学、管理学等毕业生,不足3所大学开办了国际文化交流、国际文化贸易专业。从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本科人才培养目录,到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都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为前提。

高校文化产业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实用型专门人才、广电媒体的专门人才、研究型专门人才等各种提法。由于文化产业管理作为新兴学科,其内在本质还未暴露出来,还未为人们所认识,因此这些人才培养目标还难说就与文管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一致。从现状看,无论是哪一个培养目标,在高校中都还处于探索之中。表现就是,各高校都还只能结合自身已有优势学科,利用已有优势专业资源来建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因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都显得杂乱和模糊。因此,确立文管专业的主体性,促进文管专业的发展,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讨论和共识。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文化领域自身发展的问题,人才培养也不仅仅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问题。习近平会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海外委员和中方企业家委员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培养人才,根本要依靠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教育领域要呈现新气象,就需要打通教育体系人才供给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鸿沟,贯彻新发展理念,厘清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客观属性,从文化创作孵化、文化艺术生产、文化经纪、文化组织管理、文化贸易与交流、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实际出发,贯通人才培养与成才的全过程。

二、新时代加快我国文化管理人才建设的对策建议

首先,建构对接文化产业的高校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链。调研不同企业的特点及对文化产业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探讨文化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定位,明确文化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高校特色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链的研究与实践。要对目前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包括课程的增减、整合,及对不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根据“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四层次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部门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对接。

其次,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在职业教育阶段,一方面着力培养文化遗产手艺传承与保护的多样人才,同时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培养适应标准化、可复制、规模化文化产业发展所需人才。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务实发展继续教育,实施中高级专业技能型文化人才提升计划,对接文化领域发展现实,直接服务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需要,弥补文化领域人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紧密结合,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再次,创新校企联合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针对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薄弱的現状,依托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完善校企联合,校企联合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急需型人才培养基地,设置丰富的实践项目并辅以工业实习,为产业持续发展培养急需人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部门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对接。依托文化产业的重大项目,探讨学校-学校联合、学校-企业联合建设实践(实习)基地有关政策问题,建立急需型人才培养基地,明确学校、企业在工程类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责任、义务与收益。

最后,实现学科联通、教育环节与文化发展互动互补,在这方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进行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有益尝试,积累了创新经验。2012年教育部批准全国首个交叉学科国际文化贸易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实现了国际贸易学与外国语言文学的交叉互动,从多学科专业招生,在一个平台上复合培养,互相补充不同学科专业内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通过前沿学术科研引导人才培养,深化专业学习与学术创新;通过“政产学研”联动的培养模式,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实践模式造就人才能力;通过务实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英、美等国外知名高校共建人才培养平台。经过近年来的培育,文化贸易企业的人才需求指向越来越明确,有越来越多的文化贸易毕业生从事文化贸易工作。从需求反射到跨界创新,有的放矢、与文化贸易企业合作培养的人才指向性更强,更符合综合型、实用型人才的标准,事实证明,也更加为文化贸易企业所认可。

作者简介:

孟庆超,研究方向:管理与法律。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新时代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