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胜则国盛

2018-05-14付戬

名家名作 2018年7期
关键词:引导者改革课堂

付戬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7-0150-01

普天同庆贺华诞,短调长歌盛世扬!六十春秋功业伟,百年教育普新章!

——颂祖国 庆华诞

序曲

課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这里承载了太多的希望!

世纪沧桑、历史巨变,而传统的“授受”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仍未见根本改变。现代技术让课堂更显生动、更具现代化,但课堂仍是以追求分数为目标的考试训练基地,以“克隆”书本知识和生产人才标准件的车间。改革若触动不了课堂,便不能彻底。始于世纪之交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组织起浩浩荡荡的改革大军,重新认识课堂、重建课堂,给课堂的传统根基以有力的冲击。课堂这个追求分数的考试训练基地,以复制前人知识和生产人才为目的地标准件车间,开始变成以学为中心、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开始变成尊重个性、关注差异,学生全面发展的人生驿站。

第一章“灌输—容器”时代

长久以来,我们的课堂都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这种教育理念下,学生无法进行创造性思维,而是死记硬背,接受孤立的、僵化的、现成的知识。这种教育满足于传授旧知识,脱离了生活实际,割裂了学科间的内在关联,扼杀了人的创造力,极其有害。

孩子一旦成了分数的奴隶、注入知识的容器,他们本应多彩的童年便不再具备温馨而无瑕的情趣;他们的生活空间也就被锁定于校园与家这个狭小的范围内,过早感受成人世界中的焦虑与躁动,而没有属于自己遐想的空间。

第二章“导演—演员”时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许多教师积极尝试探索教育的新路,可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未彻底搞清新课改理念之时就按自己的理解来设计课堂,认为只要推翻传统就是好的,因而又出现了一系列矫枉过正的问题:以前是教师一味讲,现在成了教师事先导、学生来表演,又或是教师设置一系列的陷阱问题就等着学生掉到里面,再严重就是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写!

“教师是导演”这句话看似合理,但若深究,便是隐藏在专制思想下的一种流变。教师“导”的是学生,而非演员。导演总是按照剧本内容和预先的意图来指挥演员,最终引演员入“情”、入“理”、入“格”,这样便极大地压抑了演员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若课堂也如此,必然会滑入批量生产的流水作业的程序中,学生丧失主体性和主动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说起。这种“导演”下的课堂绝不是新课标精神下的课堂,更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第三章“引导者—学习主人”时代

引导者即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先前经验以及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习方法。

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既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做人的道理;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激起其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向前。

如今课堂教师的“讲”也可以贯穿一节课的始终。但不再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知识结论,而是借助教师的讲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建立起以学生为主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给学生学习的鼓舞、智慧的挑战、方法的启迪、发现的乐趣、思维的碰撞、思想的提升。

第四章课改最深层次的改革就是改变人

人改变课堂,课堂也改变着人。课改最深层次的改革就是改变人。

新课程增添了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师生交往方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主体和个性差异受到尊重,学生也愈加喜欢新课程,喜欢学习,热爱校园生活。经历了“活动、合作、反思的学习”的学生,学会知识,也学会学习;学会了课堂学习,也能够自觉将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增强了学习主动性,也提高了信息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质疑和探究的能力。

尾声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胜则中国盛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中国教育之改革一定可以强少年,少年的强大必能赢来民族复兴、国家强盛!

60年一花甲,60载数轮回。又是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身处开放的大好时代,我更坚定信心,振奋拼搏,爱岗敬业,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跨马扬鞭蹄飞扬,誓为祖国献力量!又是一年桃李香,杏坛如故教亦忙!

——题诗自勉

猜你喜欢

引导者改革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重视高中历史学科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新形势下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写字大课堂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