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2018-05-14赵崇建

好日子(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职业中专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赵崇建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体育教育改革不仅体现在书本上的内容改革,同时也体现在学生日常身体锻炼方式上的改革。各大职业中专院校受到全社会教育改革的影响,也更加重视学生体育锻炼实践活动的开展。随着中专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育也逐渐成为学校教育课程的重点。本文则是针对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分析及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改革;职业中专

引言

中专学校的学生处于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在这一关键阶段的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由于学生在此阶段所具备的知识较为薄弱,在自我成长中往往存在诸如缺乏自信、过度自负等问题。因此,这一阶段的体育教育,如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明确个人的成长方向就显得十分重要。现阶段,在新理念教学改革的影响下,不仅要求中专体育教育在教学模式上实现创新,还要求在教学理念上实现突破,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1 提倡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原因

1.1传统体育教学老套不符合现代化教学要求

由于中专体育教育未能得到教师的重视,因此,中专体育教学的方案和模式依然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但传统体育教学方式过于老套,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因此,唯有实现体育教学改革,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心中对体育的热情。

1.2中专学生体质明显下降体育改革迫在眉睫

随着网络进程的加快,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加剧,导致学生对于体育活动越来越疏远。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的体质状况越来越差。为了加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强身健体的观念,学校要对体育教学进行重新评估,通过摆脱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探索新的中专体育教学的新思路,来改变学生对于体育的态度。由于中专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而有些职业对于身体强度的要求有明确的规定,这就要求中专体育教育改革要充分考虑学生专业需求,结合专业知识开展体育项目,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唤起对体育的兴趣,重新认识体育;另外一方面就是让学生知道,体育教育同样是专业技能中不可缺少的教育。

2 中专体育改革的必然性

2.1让学生养成终生体育观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身体投资。比如通过去健身房来提高体质,改善身体的肌肉分布。这为以后中专学生进入社会提供良好地环境基础。而中专体育是中专学生进入社会后,最后一次接触体育教育,可以说,一旦未能养成终生体育观念,就有可能在工作后懒于锻炼,导致身体状况下降,从而影响工作进程。因此,通过现有中专体育改革,帮助学生树立终生体育运动的观念。通过中专体育改革创新的教育手段,强化学生对于体育的热情,使学生养成终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帮助学生理解体育健身的好处,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和提升健康状况。

2.2保持学生良好的就業基础

中专教育具有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保证学生的就业,为学生提供一技之长。但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身体素质要求。例如,需要站立的工作就要有强健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由于传统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尤其是教师一人式教学方式,更是让学生的听课效率下降,大大阻碍体育意识的普及。为了能够重新激起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中专体育改革成为新方向,逐渐形成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的体育模式,结合专业背景知识,让学生认识到未来就业对于体育的要求标准,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如果要改善学生传统的体育观念,重新树立新的体育意识,体育教师就要不断地创新,展现出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课堂,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

3 未来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路径

3.1学校体育改革政策顶层设计需要吸收基层智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化趋势,而听取或吸收不同主体的意见是顶层设计克服历史局限性和主体有限性的有效途径。首先,顶层设计的主体多元化有益于多元利益的合理表达。在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中,顶层设计从国家单一视角转换为顶层和基层多元视角,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基层智慧,并赋予基层充分的参与权和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权利,保障顶层设计来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高课程改革的成效。其次,由于基层主体的多元性和多变性等特点,吸收基层智慧有利于发挥顶层设计的代表性和普适性,避免顶层设计的片面性和水土不服。

3.2学校体育改革需促进体质增强和体育教育的相互融入

历年来学校体育改革中学生增强体质的初衷主要体现在国家需要和学科要求上。首先,体现在国家的需要上。在建设和保卫祖国的热潮下,积极倡导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为实现四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好坚实的身体基础,进而满足改善体质的国家和社会需求。其次,体现在学科要求上。增强体质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提倡身体素质课课练、循环练习等,有利于发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时代价值,满足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社会需要。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如果学生增强体质的初衷在于国家和学科等外在力量的强制执行,必然存在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局限,所以增强体质和体育教育的相互融入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价值。

3.3学校体育改革需注重文化自觉和自信

近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改革是伴随着西方学校体育思想的大量传入和广泛传播而进行的。从近代初期强国保种的兵操,到近代中期的主智主义体育,再到近代后期的自然主义体育,直到现阶段的体质教育、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等,近代以来学校体育发展的历程都可以看到西方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子。背后的原因是,学校体育改革是在近代以来国门被打开的背景下,惊醒于西方政治社会的快速发展,进而意识到我国传统教育和本土体育的有限性,然后通过不断模仿学习国外学校体育的先进理论思想和实践活动,奋起直追以弥补国内外学校体育发展的差距,并逐步走向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之路。

结语

总而言之,中专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要围绕学生兴趣展开,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学生对体育的看法。其实,中专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改革中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体育教师创新教学方案,两者的结合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何绵良.发挥中职学生特长探索体育有效教学[J].中学时代,2013(10).

[2]穆桢.管窥: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有效策略初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3(6).

猜你喜欢

职业中专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基于衔接理论的职业中专英语完形填空教学的实证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