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伴奏的风格演变
2018-05-14刘菁菁
【摘要】钢琴伴奏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学科,也是钢琴演奏艺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钢琴伴奏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本文着重从钢琴伴奏历史发展的角度并结合钢琴乐器本身的特性,通过对西方音乐发展史中巴洛克乐派、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现代乐派等几个时期典型的钢琴伴奏进行实例应用分析,从而阐述不同时期的伴奏风格与演奏特点的转变。
【关键词】钢琴伴奏;风格演变;音乐时期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钢琴伴奏的风格发展变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时代的拨弦古钢琴,这种古钢琴伴奏最开始是极其简单的一种形式,伴奏手法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旋律的单一性和色彩的单调性是那个时期的短板,总的来说钢琴伴奏的发展循序渐进,历史悠久,大致上可分为四个时期,虽各自拥有不同特色和风格,但却也前后承接,一脉相承,与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有着紧密的联系。既相辅相成又各具特色,既融会贯通又风格鲜明。以下将按照时期的不同来介绍各个时期的钢琴伴奏乐派及其风格特点。
一、巴洛克乐派时期
巴洛克乐派大致是从公元1600到1750年发展起来的,始于歌剧的诞生。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经常使用的是带有和声效果的复调性多声部旋律,两个声部同时进行相互对比,强弱与速度节奏的变换对比,进一步增强了旋律的层次性和色彩感,这个时期最重要的艺术成就就是歌剧,歌剧多采用的是以宣叙调为主要基调,在古钢琴的伴奏下就像一个老人家在讲话,娓娓道来,深沉而凝重,和声的进行用数字来标记,音乐从头到尾都是这种连续不断的低音,循环往复,单调而不失韵味,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通奏低音”,这种方法是和声的简化记法。此外还以复调写作手法为主,多采用柱式和弦伴奏织体,旋律精美而柔和无半分刻意,自然通透,庄严肃穆,每小节的节奏并不刻板,音乐庄重、虔诚,富有灵性。
二、古典乐派时期
大约公元1750年到1820年,西方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继巴洛克时期之后,古典派音乐开始展露锋芒,这个时期的创作特点告别了传统的宗教色彩的束缚,开始变得更加人文化生动化,追求自然朴素的真理,音乐风格清朗明快,旋律自然优美,充满着人文情怀,这与巴洛克时期比较死板的固定格式的复调音乐大为不同,主要得益于一件乐器的改进和发展,十八世纪末,随着钢琴的改进和发展,演奏风格更加灵活自如,富有表现力充满着对时代的挑衅。这一时期的伴奏风格改变大多是以主奏乐器或者是独唱声部的旋律线为主,伴奏声部作为陪衬的主调串联,结构工整匀称、音乐风格简洁晶莹、玲珑剔透,具有浓厚的时代烙印,极具艺术感染力。
例如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乡村舞曲》单簧管独奏曲的钢琴伴奏就是那个时代古典乐派风格的典型例子。作品的主题乐章层次分明、对比清晰,与巴洛克乐派时期的复调音乐,相互交错的风格极为不同,和声织体简洁明了,旋律的进行悠扬婉转,两种不同创作风格的分明对比使得音乐大气而不失色彩,伴奏完完全全处于一个陪衬的位置,起到了烘托铺垫的作用。
三、浪漫乐派时期
整个19世纪都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这个时期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浪漫主义乐派,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错综复杂,涌现了一大批的优秀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以及各种类型题材的音乐作品,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和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自我,人文情怀的发展日益深入,音乐风格越来越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风格充满着个性化、理想化、自由化而且富有诗意、感性大于理性,感情饱满而不拘一格的音乐风格,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按部就班发展式的古典形式,推陈出新出了更加自由人性的语调,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热情奔放地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感受,直接而奔放,情感炙热。这一时期的钢琴伴奏和声色彩极为鲜艳多彩,织体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不拘泥于单一的格调,音乐风格也更热情、奔放、舒展、大胆而情感饱和。
拉赫玛尼诺夫是20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演奏家,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并且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浪漫主义风格进行了发扬,《二十四首钢琴前奏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晚期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也是最具有个人风格,最为独特的作品之一。这首伴奏曲创作很具有“钢琴化”,琶音音型奔放而不失格调。离调、转调、半音等手法被广泛地运用其中。音量对比鲜明,感情浓厚洋溢其中,充满着诗歌般的浪漫气息,将浪漫乐派情感至上、不拘泥于格式的艺术特点和音乐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20世纪现代音乐时期
20世纪初,由于浪漫主义过度地宣扬个性和强调作曲家个人情感的表达,传统的艺术歌曲创作的手法被滥用,这种滥用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继承性创新,而是一种大胆的想象,传统的艺术手法受到前所未有地挑战,面临这变革的危机。再加上人文主义的肆意宣扬和各地区之间矛盾积怨不断激化,艺术家们开始力求运用新的哲学和美学观念来寻求艺术创作的新的出路,于是一大部分艺术家摒弃了浪漫主义、转而运用新的艺术观念和新的艺术创作手法,随着这股风潮而产生的是各种大胆、反叛、探求的反传统反大众风格的流派。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的钢琴伴奏节奏变化频繁而富有技巧性,经常运用复合式的拍子,并且为了具有挑战性而经常采用无调性写法,使我们在识谱上有了一定的难度。伴奏也写得比较具有独立性,使技巧难度进一步提高。
法国作曲家梅西安,是现代作曲家中最有个性且最具特色的一位作曲家,他的风格对现代音乐影响深远。在他的伴奏中一反传统经常会运用大量的临时升降记号(现代派作品通常不用调号而用临时升降号),节奏十分复杂,复拍子较多,音区跨度较大,需要学习者花费很大的功夫来学习掌握其运用技巧。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最开始并不是用钢琴来伴奏的,近代以来,随着钢琴乐器在中国的普及和中西方音乐的不断交流和融会贯通,采用钢琴伴奏的民乐作品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了大众和国家型的音乐舞台上,并产生了良好的演奏效果,深受民众的喜爱,人们对于钢琴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现在我国采用钢琴作为伴奏的民族乐器主要有二胡、琵琶、扬琴、古筝等。在中国民乐曲目中大部分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调式——宫商角徵羽,所以由钢琴做出来的伴奏也同样是五声调式,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既有西方乐器的神秘又有中国传统五声调式的民族魅力和灿烂的文明,该曲的伴奏琶音就是运用五声调式写成的,形象地塑造了“天下第二泉”的背景,使音乐极富有流动感。从听觉出发,却给了人们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情感自然流露,直达听者的内心。中西音乐的相互融合运用,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发展,感性与理性地结合,在这首钢琴伴奏曲上达到了惊人的统一。
五、结语
通过以上几个不同时期的作品的展示及其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中带有作曲家本人强烈的个人创作特色,具有浓郁的个人风格。在演奏这些艺术作品的伴奏时,应该时刻注意学会将音乐的时代特点和作曲家个人创作风格有机地统一起来,既要博采众长又要继承创新,学会理解与把握作品的深刻主题与内涵,坚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将音乐作品所包含的个人和时代印记表达出来,展现出巨大的艺术生机与活力,彰显不同时期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2]程蕴.浪漫主义钢琴艺术的审美观照[J].当代音乐,2015(22).
[3]张乐妮.关于钢琴伴奏藝术审美与文化理念层面上的辩证思考[J].当代音乐,2017(04).
[4]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的作用和地位[J].党芳.齐鲁艺苑,2007(04).
作者简介:刘菁菁(1983—),女,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