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档案馆员专业服务水平
2018-05-14赵晓春
赵晓春
摘 要:档案馆员的整体素质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决定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档案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档案管理水平不高、档案队伍专业程度不高等问题。鉴于此,文章重点就如何提高档案馆员专业服务水平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业内人士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档案馆员;专业素养;服务水平;研究
引言
档案以其真实性、权威性,在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组织和公民利益,保障社会公正与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现代社会,人员流动频率加快,而档案随人走,也具有“流动”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档案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档案馆员有必要提高其专业水平。
1 提升档案馆员专业服务水平的必要性分析
在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注重其自身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因此,只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培养技术骨干,才能有效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这要求档案馆员队伍必须具备最基本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并拥有一定的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从而适应和满足不断增长与更新变化的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总之,人才队伍建设将会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档案馆员必须要能够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因此,要不断提升档案馆员队伍的业务水准,通过让他们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功,为档案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依据,不断地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事业的有效进步和发展。
2 档案馆员工作现状
档案管理工作涉及材料的收集、整理、修缮、归档等烦琐程序,档案管理人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从事相同的工作环节,面对这种单调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情绪,结果导致的症状如下,即一定工作压力下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尤其是长期从事档案管理和研究人员,与外界沟通较少,性格内向,精神抑郁,容易出现偏头痛、失眠、健忘等症状,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影响;心理承受能力降低,面对机械重复的工作,档案馆员往往缺乏成就感和敬业精神,认为得过且过也不失为一种生活常态,没有必要进行更高、更远的人生目标规划,甚至会忽视自我价值实现的意义,一旦工作中遇到困惑或不如意时,就会显露烦躁、沮丧、绝望等不良情绪,产生对职业价值观的扭曲理解;当职业倦怠情绪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对社会角色定位产生矛盾心理,比如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自我封闭地对待周围的事物,也无法很好地处理与外界的人际关系,悲观、消极、戾气十足地对待生活。总之,职业倦怠情绪弥漫的环境下,不但降低档案部门的服务效能,还有可能使档案部门成“人才洼地”。
3 档案馆员专业水平不高的原因
第一,馆员对专业的学习性认识不足,这与长期以来档案工作重服务轻专业的传统有关。馆员仍将自身定位于档案管理的角色上,将管理好档案、服务好需求者作为唯一的任务,放弃了更高的追求,忽视了专业研究的职责,使档案研究丧失了群众基础,完全异化成自发、分散的个人行为;第二,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结构参差不齐,对于非专业的馆员来说,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新的工作技能等方面都需要实践经验,在专业研究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三,当前专业界普遍存在学风浮躁的现象,表现为治学不严谨,急功近利,在业务考核、职称晋升、干部任用等方面,只注重专业成果的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导致馆员在专业研究上追求速度和效益,难以保持厚积薄发的治学态度,难以取得真正有分量、有价值的专业成果的。
4 提高档案馆员专业服务水平的对策
4.1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很多年轻馆员可能是第一次接触档案工作,或者在该领域内资历尚浅,所以工作的过程中离不开学习,往往学习与工作并重。我国档案学是一门以管理为基本方式,以文件的归宿为逻辑起点的学科,档案案学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外,其更大的优势可能在于通过对管理资源的组织与整合、从文件的运动规律中总结出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因此,完成日常工作不难,但要在工作中总结出规律并上升到理论水平并不容易。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新时期要求档案馆立足于大数据,在提高原来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向社会发布一些知识成果,提供参考咨询等服务,这意味着档案人员的服务模式和流程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所有的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努力提升自身来得以实现。档案事业的发展终究要靠工作在一线的馆员去实现,年轻馆员要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的意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争取为本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4.2加强人才培训
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要实现其现代化建设,就必须要制定规划,优化资源,组建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业务人才为核心的高素质精英队伍。对此,要依据档案工作人员的不同个体情况、素质水平以及岗位特点,来为他们制定一个科学化、制度化的人才培训计划,通过讲座、研讨会甚至是进修等方式,来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与高校教育相比,对档案管理者的继续教育将更具直接性、目的性和高效性。继续教育的具体纲要也必须要作为人才培训计划的重要内容,纳入档案馆员培训机制中。继续教育必须要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出发,要注重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学习内容上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实践性,尤其是在学习信息化技术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多动手操作,注重将信息化知识与档案管理知识进行实践上的关联,并多进行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概念方面的知识培训,而且也要注重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如管理学、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等,拓展档案工作者的眼界,让他们能够更有深度、更正确地去理解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素能,这对他们工作能力的提升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4.3做好人才考核及激励等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管理工作的考核内容中,具体就是要根据岗位特点和工作要求等因素来对档案管理工作者建立一套全面化、客观化以及量化的考核体系,以业绩为考核中心,围绕职业道德、专业素质等因素来建构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考核标准,同时立足于考核机制的基础上,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发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热情。相关领导一定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心理诉求和现实诉求,然后定期依据量化的考核系统,来对优秀工作者进行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4.4增强合作意识
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激发人们的热情、智慧,增强归属感和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档案馆的大部分工作都是通过人来运转的,各种事情时时刻刻都在与人发生着联系,并为人服务。随着智慧档案馆概念的提出,馆内业务沟通和馆际交流会越来越频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也会随着更加紧密。可以说,往后的工作中如果没有合作意识,就无法做好工作。因此,年轻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不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克服不良心理,与新老同事精诚团结,在馆领导的引领下为发展档案事业共同努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工作具有集政策性、专业性、操作性为一体的特点,客观上要求档案人员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因此,档案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锻炼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質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朱焕芝,朱秀春,阮梦怡.刍议档案馆员专业素质的提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6):59-60.
[2]杨志斌.档案馆员职业素质培养策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