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双低杂交油菜发展策略浅析
2018-05-14王泽明周云祥甘雪梅张盛元秦刚邓大林
王泽明 周云祥 甘雪梅 张盛元 秦刚 邓大林
摘 要 简要介绍了忠县油菜生产历程和双低杂交油菜生产概况。阐述了自2010年以来忠县采取的双低杂交油菜发展策略:找准支持环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统供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必需的硼肥和农药,给予加工设备购置补贴、划拨专项业务经费);推广双低杂交油菜配套栽培技术(推广选用中熟种、发展“旱”油菜、适期育壮苗、栽足窝苗数、施足磷硼肥、培土防倒伏、防治病虫害等);开展高产核心示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技术指导服务。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发展策略;重庆市忠县
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1.022
双低杂交油菜,一般指油籽中芥酸含量低于3%,菜饼中硫苷含量低于30 μmol·g-1的优质杂交油菜。非双低油菜品种的芥酸、硫苷含量高,其油籽中含芥酸40%~50%、硫苷80~200 μmol·g-1,严重影响具有重要营养价值的油酸、亚油酸含量,不利于人体消化和吸收;高硫苷菜籽饼渣在芥子酶或水解酸的作用下可产生异硫氰酸盐、哑唑烷硫酮等有毒物质,导致家畜中毒,降低其饲料价值。把双低优质和杂种高产优势结合起来育成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芥酸含量低(3%以下),硫苷含量低(30μmol·g-1以下);油酸、亚油酸含量高(达到脂肪酸含量的80%以上);植株粗壮,根深叶茂,抗倒抗旱性好;杂种优势强(一般比常规种增产20%~30%);制种及栽培技术简单易行,增产效果显著,油菜籽价格高,经济效益好[1]。
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全县面积2 187 km2,辖29个乡镇和街道,属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山地气候,温热寒凉,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温18.2 ℃,无霜期341 d,年降雨量1 200 mm,相对湿度80%,为典型的丘陵地貌,适宜种植油菜。忠县是国家产粮大县和重庆市产油大县之一,油菜成为其种植的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忠县采取了一系列组合措施,大力发展双低杂交油菜,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忠县双低杂交油菜生产概况
油菜是忠县小春生产的主要作物和全年的主要油料作物。改革开放以来,忠县油菜生产发展历程主要有4个阶段:第1阶段是1978—1990年,种植品种为常规甘蓝型品种和芥菜型黄籽油菜,种植面积在
2 879~7 986 hm2变化,产量水平在945~1 335 kg·hm-2波动;第2阶段是1991—2001年,种植品种以芥菜型黄籽油菜为主,多点示范推广甘蓝型杂交油菜,种植面积在7 421~10 009 hm2变化,产量水平在1 065~
1 493 kg·hm-2波动;第3阶段是2002—2009年,种植品种为芥菜型黄籽油菜和甘蓝型杂交油菜,各占一半,种植面积在8 319~11 309 hm2变化,产量水平在1 562~2 078 kg·hm-2波动;第4阶段是2010—2017年,种植面积在10 367~12 361 hm2变化,种植品种中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占主导地位,少部分种植一般杂交油菜,零星种植芥菜型黄籽油菜,产量水平在2 032~
2 265 kg·hm-2小幅波动。
2010年以来,忠县大力发展双低杂交油菜,双低杂交油菜已经成为忠县的一大优势作物。双低杂交油菜种植面积从2010年的0.38万公顷发展到2017年的1.13万公顷,占全县油菜面积(1.24万公顷)的91.1%,平均产量达2 287 kg·hm-2,双低油菜籽年产量2.27万~2.58万吨,总产值1.02亿~1.29亿元。推广种植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主要有渝黄4号、中油6766、油研10号、中双11号、中油116、油研817、福油508、鼎油杂3号、庆油1号、三峡油5号、德新油59、川油36、广源68等。双低杂交油菜的发展发挥了显著的助农增收作用,为加工优质食用菜籽油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的优质食用油。
2 忠县双低杂交油菜发展策略
2010年以前,由于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扶持资金投入不足、栽培技术落后、群众认识上有误区等诸多制约因素,忠县双低杂交油菜始终没能得到大面积推广,而芥酸、硫苷含量高的芥菜型黄籽油菜种植面积仍占全县油菜面积的一半左右。2010年以后,忠县采取了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推广绿色优质配套技术、开展高产核心示范、加强组织领导等一系列举措,大力发展双低杂交油菜生产,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扭转了忠县双低杂交油菜长期处于多点示范而大面积生产推不广的局面,双低杂交油菜发展跃上了新台阶。
2.1 找准支持环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中的弱势产业,效益不高,但作用重大,给予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是实现既定目标的有效措施。发展双低杂交油菜,需要在优质品种、肥料和农药等生产物质方面给予经费支持。从2010年以来,忠县把上级拨付的产油大县奖励资金全部用于发展双低杂交油菜生产:1)实行免费统供优质品种、硼肥和农药三项关键物资的政策,通过政府采购方式,采购足拟定种植面积所需的双低杂交油菜种子、硼肥和农药,免费发放到各乡镇街道、村委会、小组,最后发放到农户手中,充分调动了农户种植双低杂交油菜的积极性;2)对小微企业添置双低油菜籽加工设备给予补贴支持,助力延伸双低杂交油菜产业链;3)给予基层农业服务部门一定的专项业务经费,保障工作顺利开展。8年来,共计投入产油大县奖励资金1 760万元。
2.1.1 统供双低杂交油菜品种
适宜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是发展双低杂交油菜的關键。根据忠县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每年从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推荐的主导品种中,选择3~5个适宜忠县种植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按照100 g/667 m2的标准免费统供种子。通过多年实施,现已彻底改变了过去存在的油菜品种多、杂、乱现象,形成了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占主导地位的良好格局。
2.1.2 统供必需的硼肥
硼是油菜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特别是双低杂交油菜生长需硼量大。根据双低杂交油菜需要硼肥多的特性,按照300 g/667 m2速溶硼和100 g·m-2颗粒硼肥的标准给予免费统供。这一措施改变了多数农户不爱施硼肥的习惯,还解决了由于油菜种植面积大,绝大部分地块因连作极易发生“花而不实”生理病害的难题。
2.1.3 统供必要的农药
油菜菌核病是忠县双低杂交油菜的最主要病害。为确保防治效果,把防治双低杂交油菜菌核病的有效药物纳入免费统供范围,按照667 m2配90%多菌灵水分散粒剂80 g的标准给予免费统供。
2.1.4 对双低菜油加工设备添置给予补贴
把双低杂交油菜籽加工成优质菜籽油,有助于双低杂交油菜稳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目标,满足广大群众需要。针对本县无大型油脂加工企业、小作坊设备差的问题,在新立、三汇两个双低杂交油菜主产镇,发展了3个小微企业,共给予添置双低油菜籽加工设备补贴50万元,支持优质菜籽油生产。
2.1.5 给予专项业务经费
乡镇、街道基层农业服务中心是负责本辖区双低杂交油菜生产发展具体事务的技术服务单位,开展相关的工作,就要有相应的工作经费支持才能落到实处。县财政根据各乡镇、街道的双低杂交油菜种植面积,给予每个农业服务中心每年3 000~5 000元的专项业务经费,确保有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推广双低杂交油菜配套栽培技术
根据双低杂交油菜的生理特性和本地气候条件,结合高产示范经验,总结提炼出一套双低杂交油菜配套栽培技术。在双低杂交油菜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培训,改变了农户存有的杂交油菜种植技术要求高、工序多的观念,推广“选用中熟种、发展‘旱油菜、适期育壮苗、栽足窝苗数、施足磷硼肥、培土防倒伏、防治病虫害”等高产栽培技术,发挥双低杂交油菜的品种优势。
2.2.1 选用中熟种
从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推荐的杂交油菜主导品种中,选择具有出油率高、品质优良、熟期适中等优点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作为统供品种,既能做到优质和产量兼顾,又能解决杂交油菜生育期过长与其他大春作物茬口矛盾的问题。
2.2.2 发展“旱油菜”
为躲避强伏旱的影响,忠县杂交水稻通常选择早播种、早栽插。杂交水稻栽插时,油菜尚未成熟收获,稻田种植的杂交油菜与水稻的茬口矛盾非常突出,加之在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下,抢收稻田油菜与整田插秧的劳动力矛盾也十分尖锐;而且绝大部分稻田欠缺完善的排灌设施,农户普遍不愿意种植稻田油菜。鉴于此,积极引导农户在旱地上谋出路,推广油菜间套种冬季蔬菜、春玉米、春大豆等作物,示范推广“油菜-花生”等复种轮作模式,大力发展旱地油菜,确保了全县油菜特别是双低杂交油菜种植面积的稳步扩大。近年来,忠县旱地油菜占全县油菜的95%以上。
2.2.3 适期育壮苗
双低杂交油菜的生理特性要求其播种时间较早,试验示范表明,育苗移栽效果最好。确定最佳播种育苗时间,海拔400 m以上地区在9月10—20日,海拔400 m以下地区为9月15—25日。选择透气性好、土壤肥沃、上年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作育苗地块,按每10 m2泼施100 kg人畜粪+0.5 kg过磷酸钙细粉,均匀撒播50 g油菜种子的要求育苗。搞好间苗、施肥和防虫等苗床管理,培育壮苗。适期育苗移栽解决了直播油菜存在的浪费种子、全苗困难、与秋季在地作物存在茬口矛盾等问题。
2.2.4 栽足窝苗数
实践证明,采用4叶1心的中壮苗移栽,具有明显减轻移栽后的缓苗程度、防止形成高脚苗、通风透光良好、利于培植高产苗架等优点。栽足窝苗数是夺取双低杂交油菜的关键技术之一,净作地块实行宽窄行条栽,宽行60 cm,窄行40 cm,窝距27~33 cm,错窝移栽,每窝双株,667 m2种植6 600株以上;2 m开厢的带状轮作地,每带栽2行油菜,窄行距40 cm,窝距33~40 cm,每窝双株,667 m2种植3 300~4 000株,移栽时只壅土不按土,栽后及时淋定根粪水。合理的栽培密度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个体优势和群体效应,为实现高产优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2.2.5 施足磷硼肥
双低杂交油菜对磷硼肥反應十分敏感,需要量较多,施足磷硼肥可有效防止“花而不实”和分段结实现象,提高籽粒饱满度,从而显著提高产量和品质。将纠正农户迟期直播、不施磷硼肥等习惯性做法作为重点,要求在施足农家肥和氮肥的同时,施足磷硼肥。移栽时,每667 m2施500~1 000 kg土杂肥和40%(N-P2O5-K2O为20-8-12)复合肥25~30 kg作底肥;栽后7 d左右施10~15 kg尿素加统发的300 g颗粒硼肥作提苗肥;初花期用统发的100 g速溶硼肥作根外追肥。与以往施用过磷酸钙和碳铵肥料相比,施用复合肥和硼肥既能满足油菜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又能实现化肥减量施用的环保要求。
2.2.6 培土防倒伏
双低杂交油菜植株较高大,生长茂盛,特别是移栽油菜在开花结荚期遇到大风大雨天气易发生倒伏现象,因此在冬至前后油菜封行前,指导种植农户进行1次中耕松土和培土上厢,有利于双低杂交油菜壮苗过冬,防止其开花结荚期出现倒伏造成减产。
2.2.7 防治病虫害
移栽的双低杂交油菜草害发生较直播油菜轻,不提倡施用除草剂除草,对杂草多的地块可采取中耕松土来除草。双低杂交油菜在苗期易遭菜青虫、甘蓝夜蛾幼虫等叶面害虫为害,开花期易发生菌核病,做好防治工作十分必要。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加蚜虱净喷雾防治叶面害虫;采取轮作、摘除老叶等农业措施防治菌核病,开花初期每667 m2用统发的90%多菌灵水分散粒剂80 g兑水喷雾防治,达到防治效果良好、农药减量增效的目标。
2.3 开展高产核心示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推广应用新的农业技术,必须先在当地通过试验、示范证明可行性,只有通过示范才能使新技术成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和学得会的技术。在忠县粮油主产核心区的马灌、拔山和新立镇,每年都要组织实施133~200 hm2的双低杂交油菜高产核心示范片,展示新品种,严格落实配套栽培技术,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4 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技术指导服务
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推进双低杂交油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忠县双低杂交油菜推广过程中,组建了分管农业的副县长负责的双低杂交油菜推广领导小组,县农委、县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在县农委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双低杂交油菜生产的日常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工作。县农委成立相应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制订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督促各乡镇把产油大县项目的各项政策、技术和工作措施落实到农户、地块。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辖区内项目的组织协调、宣传发动、技术指导、物资发放等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制订严格的目标责任制,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几年来,在党政部门的重视下,通过县、乡镇街道农业部门的宣传指导,掀起了双低杂交油菜的种植热潮,推进了忠县双低杂交油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思存,刘国忠.我省推广双低杂交油菜前景广阔[J].甘肃农业,2000(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