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类型及含水量对桑椹瘿蚊羽化率的影响研究初报

2018-05-14任杰群陈力杨义郭铭建张明海郑章云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7期

任杰群 陈力 杨义 郭铭建 张明海 郑章云

摘 要 为探明土壤含水量与桑椹瘿蚊发生轻重的关系,开展不同土壤类型及含水量对椹瘿蚊羽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对桑椹瘿蚊羽化有显著影响,在土壤含水量为10%时,两种土壤类型的桑椹瘿蚊羽化率均为最高,土壤含水量较高或较低时,其羽化率明显受到抑制。在适宜含水量范围内,桑椹瘿蚊在砂土中的羽化率显著高于砂壤土。两种土壤类型的桑椹瘿蚊羽化趋势基本一致,3月18日桑椹瘿蚊成虫数量开始缓慢增加,在3月28号出现高峰,随后在4月初出现小高峰。

关键词 果桑;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桑椹瘿蚊;羽化率

中图分类号:S888.72+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9.016

桑椹瘿蚊(Cotarina sp.)又名桑椹浆瘿蚊,属双翅目长角亚目瘿蚊科,是为害桑椹的主要害虫[1],最早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分布于陕西关中一带[2]。该虫寄生于桑椹小果中,导致桑椹畸形,种子不能正常发育,研究人员将其暂命名为桑椹瘿蚊[1-3]。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现,桑椹瘿蚊发生程度与气候关系十分密切,主要表现为春季干燥少雨天气轻发生,多阴雨天气重发生。为探明土壤含水量与桑椹瘿蚊发生轻重的关系,调查不同土壤含水量下桑椹瘿蚊羽化率,研究土壤含水量对桑椹瘿蚊羽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2017年2月20日至4月28日,在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甘宁基地开展试验,试验地海拔325 m,土壤为砂土、砂壤土,土层厚度≥1.0 m,pH值为8.2。

1.2 试验材料

供试虫源:2017年2月底,选择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果桑示范园头年发生严重的田块,淘土收集桑椹瘿蚊蛹。

供试土壤:砂土、砂壤土,采自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果桑示范园。

烧杯(400 mL)30个,5 mL医用一次性注射器1只,经晾晒处理的自来水。

1.3 试验处理

试验前用筛子筛除杂质后,将土壤(砂土、砂壤土)烘干5~6 h至恒重。将干燥处理后的土壤分别装入30个烧杯中,每个烧杯装土200 g,各接入蟲体均匀的桑椹瘿蚊蛹30头;然后用医用注射器向烧杯中按设计含水量注水,砂土、砂壤土含水量分设0(CK)、10%、20%、30%、40%,共10个处理,3次重复,用纱布将烧杯口封好,温度保持22~28 ℃。统计每个处理下羽化成虫数及羽化率。

1.4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Office 2010和 IBM 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据差异性分析方法为One-Way ANOVO,表示方法为x ± s,n=3。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土壤类型及含水量对桑椹瘿蚊羽化率的影响

不同土壤类型及含水量对桑椹瘿蚊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见表1,土壤类型不同时,桑椹瘿蚊羽化率存在差异;当土壤含水量不同时,桑椹瘿蚊羽化率存在差异,当土壤含水量为10%时,两种土壤类型的桑椹瘿蚊羽化率均为最高。砂土:土壤含水量在10%时桑椹瘿蚊羽化率最高,达40%;干砂土(CK)的羽化率最低;土壤含水量在10%~40%时,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加,桑椹瘿蚊羽化率降低。砂壤土:干砂壤土(CK)无桑椹瘿蚊羽化成虫,土壤含水量10%~40%的桑椹瘿蚊羽化率差异不显著。当土壤含水量在0%~30%时,相同湿度下,两种土壤类型的桑椹瘿蚊羽化率存在差异,桑椹瘿蚊在砂土中的羽化率高于同一湿度下砂壤土中的羽化率。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保持在一个适度范围内时,有利于桑椹瘿蚊蛹的个体发育和成虫羽化出土,其羽化率普遍较干燥土壤高,土壤含水量太高以至于超过桑椹瘿蚊的生存极限时,不但降低了羽化成虫出土前的虫口基数,而且使羽化成虫出土受阻,羽化率降低;在土壤含水量适宜的情况下,砂土更有利于桑椹瘿蚊羽化。

2.2 不同土壤含水量的桑椹瘿蚊羽化动态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桑椹瘿蚊逐日羽化情况如图1所示,桑椹瘿蚊羽化始于3月15日,土壤含水量为20%和30%的桑椹瘿蚊逐日羽化率在前期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然后逐日下降;土壤含水量为0的桑椹瘿蚊羽化率最低;土壤含水量为10%的桑椹瘿蚊逐日羽化率前期低,后期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总体羽化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2.3 不同土壤类型的桑椹瘿蚊羽化动态

不同土壤类型的桑椹瘿蚊逐日羽化情况如图2所示,两种土壤类型的桑椹瘿蚊羽化趋势基本一致,桑椹瘿蚊成虫羽化率3月18日开始缓慢增加,在3月28号出现高峰,随后在4月初出现小高峰;砂土的桑椹瘿蚊羽化早于砂壤土。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土壤含水量对桑椹瘿蚊羽化成虫有明显影响,在土壤含水量为10%时,两种土壤类型的桑椹瘿蚊羽化率均为最高,土壤含水量较高或较低时,其羽化率明显受到抑制。砂土:土壤含水量10%时桑椹瘿蚊羽化率最高,达40%,干砂土(CK)羽化率最低;土壤含水量在10%~40%时,随着含水量增加,羽化率降低。砂壤土:干砂壤土(CK)无桑椹瘿蚊羽化,含水量在10%~40%的桑椹瘿蚊羽化率差异不显著;桑椹瘿蚊的羽化率在砂土中高于砂壤土。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保持在一个适度范围内,有利于桑椹瘿蚊蛹的个体发育和成虫羽化出土,其羽化率普遍较干燥土壤高,当含水量太高以至于超过桑椹瘿蚊的生存极限时,不但降低了羽化成虫出土前虫口基数,而且使羽化成虫出土受阻,羽化率降低;在土壤含水量适宜的情况下,砂土更有利于桑椹瘿蚊羽化成虫。不同土壤类型的桑椹瘿蚊羽化趋势基本一致,3月18日桑椹瘿蚊成虫数量开始缓慢增加,在3月28号出现高峰,随后在4月初出现小高峰;砂壤土桑椹瘿蚊羽化早于砂土。

土壤相对含水量偏低时,桑椹瘿蚊羽化率明显下降,但是对桑椹瘿蚊发育历期影响不大。事实上,在田间土壤比较干燥的情况下,桑椹瘿蚊发生量会明显减少,而发生历期却并不延长。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田间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变化,桑椹瘿蚊为害呈现出区域化日益明显的趋势。从土壤学角度分析,其原因在于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不同,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不同。壤土保水能力强,田间持水量较大,渗漏和蒸发较慢,含水量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在干旱条件下有利于桑椹瘿蚊顺利羽化,在连续阴雨条件下不利于桑椹瘿蚊羽化;而砂土的田间持水量小,水分渗透和蒸发快,保水能力差,在连续阴雨、雨水充足的情况下有利于桑椹瘿蚊羽化,干旱条件下不利于桑椹瘿蚊羽化成虫。从田间管理方式角度分析,目前不同果桑基地的土壤翻耕施肥方式不同,土壤疏松肥沃程度不同,可能导致桑椹瘿蚊羽化率不同;不同果桑基地灌溉方式、灌水量不同,但桑椹瘿蚊的羽化、成虫的发生与灌水量是否具有相关性,有着怎样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裴汭超,朱攀攀,赵爱春,等.桑椹瘿蚊生物学特性及其化学防控[J].植物保护学报,2015,42(3):304-309.

[2] 韩明斋,焦峰,王淑侠,等.椹瘿蚊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研究初报[J].陕西蚕业,1994(2):12-13.

[3] 焦峰,韩明斋,王淑侠,等.桑椹浆瘿蚊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J].蚕业科学,1997,23(2):73-76.

(助理编辑:易 婧;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