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喊唱”现象的价值
2018-05-14董堂星
董堂星
[摘 要]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小学音乐教学是以歌唱教学为主,从孩子的天性入手,通过儿童“喊唱”寻找其价值,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能力。
[关 键 词]“喊唱”;价值;天性解放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7-0132-01
音乐最早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历史时期,那时人类之间还没有语言的交流,但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创作出了一种用于统一劳动步伐、鼓舞士气的劳动号子,这便是音乐中歌唱的雏形。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歌唱,它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小学的音乐歌唱教学中,许多老师都认为“喊唱”是一种错误的发声方法。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就这样的“行为艺术”谈谈自己的观点,供同仁参考。
一、“喊唱”现象出现的场景
唱歌是一门艺术,是人们通过声带振动发声,用美妙、动听的乐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它能直接抒发歌唱者的心情,愉悦身心,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沟通,因此唱歌已经成为广大人民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小学生的音乐课堂就是以歌唱为主,但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孩子不分场合而毫无顾忌地自由“喊唱”。经调查,这种现象会出现在以下场景:
1.课堂上
配合老师的教学而“喊唱”;为得到关注,表现自己而“喊唱”。
2.课堂外
考试成绩好,自豪而“喊唱”;受到老师表扬时,高兴而“喊唱”。
3.家庭中
模仿大人K歌而“喊唱”;打发无聊时间而“喊唱”。
课堂上,孩子的“喊唱”是被动的,而课堂外、家庭中孩子的“喊唱”则是主动的。无论孩子在哪种场景中“喊唱”,都是在大胆表现、突破自我。
二、“喊唱”现象存在的价值
作家伏契克曾说过:“没有歌唱就没有生命,就像没有太阳也就没有生命一样。”可见,唱歌在人的生命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歌唱的雏形是什么?就是通过音的高低、强弱大声喊叫出来的声音。可以说,没有喊叫,就没有“喊唱”,更不可能有歌唱。所以,“喊唱”是有价值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喊唱”现象在孩子身上存在的价值,笔者抽取了三所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注:(“喊唱”形式:一個人哼唱、小声唱、大声唱、“疯狂”唱、边跳边唱等)
通过调查发现: 无论学生处于何种心情时,都会唱带有“正能量”的歌曲,而且情绪不一样时,他们的“喊唱”形式也各异。那作为音乐教师,怎样能使这些“喊唱”现象变得有价值呢?统计汇总后,取大多数人选的数据,列出了下表:
1.“喊唱”现象的育人价值
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正能量”歌曲也就是一切积极向上、健康的歌曲,当然也包括教材里的歌曲。孩子唱 “正能量”歌曲,等于是在向他人传播正能量。孩子既然能够大声地唱,说明该子敢于尝试,我们应该给孩子鼓励。
2.“喊唱”现象的课程价值
在课堂上出现的“喊唱”现象是由于学生的音乐知识匮乏,对歌唱技巧尚未掌握,还有就是孩子的“天性”,在他们的音乐世界里,觉得只要大声地唱就是对的,就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可见,“天性”在孩子身上不可磨灭,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的确,作为音乐老师,学生在课堂上歌唱声音的响亮程度,也是我表扬学生的一个参考标准。其他学生看到某同学唱的声音大了,就会受到老师的表扬,自然也会效仿,而这种课堂上的“喊唱”现象就会影响他人,起到了一种“榜样”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歌唱兴趣,不能让音乐课堂呈现出“鸦雀无声”的场景。
3.“喊唱”现象的实践价值
“喊唱”歌曲中有 “正能量”歌曲,也有“口水”歌曲,每个学生“喊唱”时出现的问题各不相同,那我们就应该因人而异,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之科学发声,正确歌唱。“口水”歌曲大多是网络歌曲和一些紧跟时代潮流的流行歌曲,学生善于模仿。其实模仿也是孩子的天性,模仿就是在实践,学生可以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来充分展现自己。闲暇之余,学生可以在家里或是路上“哼唱”一曲,抒发内心情感,属于一种情感体验。
音乐是学生的童年启蒙老师,一个敢于“喊唱”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学会关注。虽然“喊唱”并不是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但我们音乐老师要鼓励孩子去“喊唱”,我们应该看到孩子的天性,鼓励孩子敢于“喊唱”,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与课堂形成互动,才能发现“喊唱”真正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法]卢梭.爱弥儿[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2]赵国忠.一学生一世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