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的曲调情感分析
2018-05-14杨润
杨润
【摘要】曲调结构划分可以让我们对整个作品的思想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同的层次会带来不同的心境和情感,这样演唱起来才会有清晰、顺畅的思路。
【关键词】声乐;作品;曲调;情感;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情感是歌唱的灵魂,是声乐作品永恒的主题。歌唱者对声乐作品的演绎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呼吸、发声、共鸣等技术问题,另一个方面就是情感分析、投入与表达的艺术问题。这两个问题并不是完全分裂开来的,而是互相融合在作品演绎的全部过程之中。
一、曲调的结构分析
一段体歌曲结构。一段体是曲式中规模最小、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可以构成一首独立的歌曲,也可以作为某种歌曲形式的组成部分。当作为独立的歌曲结构时,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乐思;当作为某种歌曲的一部分时,作用往往是乐思的初步陈述,表达的是相对完整的乐思。一段体歌曲例子如鄂允文作词、张锐作曲的歌曲《小小無锡景》。
二段体歌曲结构。二段体曲式的作品往往由两个对比性的乐段构成曲调,第一段通常具有叙述的性质,第二段在情绪上更加髙涨、奔放。如王立平作词作曲的《驼铃》,这首歌是典型的二段体结构。演唱二段体歌曲时,要注意两段之间的变化与对比,把握歌曲高潮位置,做好情感的铺垫、升华与平息。
三段体歌曲结构。三段曲式是由三个乐段组成的歌曲,第三段通常是第一段的重复,重复时有的完全重复再现,中间段落有时作为主要陈述性段落,前后则呼应连贯,造成统一、对比、呼应的结构。如蕉萍作词、朱践耳作曲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就是这种曲式。演唱三段体歌曲时,尤其要注意和把握好中段的情感处理,因为中段是对比段,往往在调式、速度、感情上都与前后两段形成鲜明对比。
变奏曲式歌曲结构。变奏曲式是在民间即兴变奏手法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结构图式是A(主题)+A1+A2+A3……要求形象鲜明,风格别致、形式洗练。A1+A2+A3等是主题的一次次变化重复与发展。演唱变奏曲式结构的歌曲要注意每一次变奏的情绪和情感变化,首先要在演唱前梳理好演唱者内心的情感线,随着演唱段落的发展调整呼吸、发声、共鸣等演唱技巧,跟上情感的表达。
回旋曲式歌曲结构。表现歌曲内容最重要的、具有完整、独立意义的主题,反复出现三次以上,中间插入不同性质、结构的插部,以这一原则构成的乐曲形式便为回旋曲式写成的歌曲。如演唱《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演唱此类歌曲时,要注意每个乐段的演唱风格对比和情感表达的不同之处。
二、曲调的力度与速度分析
曲调的力度分析。歌唱的力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演唱中声音强弱的对比与变化,是歌曲艺术处理最常用的手法。力度的变化,能直接引起演唱情绪、情感和意境的变化。强与弱既是相互对应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曲调的速度分析。歌曲的演唱速度同歌曲的情绪和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歌曲速度的确定不能呆板、僵化,应表现为一种心理上的自然要求,应在尊重作曲家的速度标记的前提下根据歌曲规定的情境、情绪和情感等进行处理,对渐强或渐弱的力度处理也要注意音乐表现的趋势而不留痕迹。
三、曲调的节拍与节奏分析
曲调的节拍分析。在音乐作品中,节拍与速度的关系更为紧密。相同的节拍,采用不同的速度演唱,就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曲调的节奏分析。就节奏的形态而言,可以分为抒情性节奏、欢快型节奏、劳动型节奏、进行曲式节奏。如劳动型节奏,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均与具体的劳动者劳作时的情绪和劳动动作的频率相吻合,速度应根据具体的劳动特点而定。
四、曲调的调式与调性分析
歌曲在塑造艺术形象,发展乐思,表达歌词内涵、意境,抒发情感变化的过程中,调性的巩固与变化、统一与转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频繁的调性变换为旋律注入了大量的半音,使歌曲焕发出新颖的色彩效果。演唱这类作品时,应该特别注意处理调性转换处的音色表现,以及大量变化音的音准与演唱技巧。大调对应的多是明朗、乐观的情绪;而小调对应的多是忧郁、失落的情绪,因此,在歌曲情绪的处理方面应特别注意随着调性的变化而变化。例如黄自在《春思曲》中,把调性作为表现的手段,这首歌曲是三段体的曲式结构,调性的转换主要体现在中段,歌曲的旋律部分由开始的d小调,经过一连串变化音回到F大调上。虽然整曲音域跨度不太宽,但音程起伏、跳跃较大,变化音多,比较难掌握。要注意把乐句中的大跳音程及旋律,要唱得圆滑、平稳、连贯自如。
五、结语
只有分析清楚曲调的结构层次,演唱者才能正确地理解声乐作品寓意,为二度创作提供正确的依据。因此,歌唱者在练唱、表演实践中,时刻要想着作品的情感,不仅要追求完美的声腔,还要追求情感韵味的准确表达。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郑茂平.声乐语音学[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