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县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监测及防治技术
2018-05-14刘少华
刘少华
摘 要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影响极大。为防控晚疫病,巫溪县从比利时引进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大力扶持专业化统防统治,通过多年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发挥了关键作用。简介该预警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对预警防治信息发布方法的改进,巫溪县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的实施。对晚疫病监测防治的体会:1)多布监测点;2)进行偏差校准;3)加强仪器的日常管理和维护;4)加强技术培训;5)不断筛选防治新药剂。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监测;信息发布;防治;重庆市巫溪县
中图分类号:S436.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7.018
巫溪县2009年从比利时引进第一台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至今已有9年的应用历史,后又陆续引进多台监测仪,目前共有预警监测仪35台,分布在28个马铃薯主产乡镇,可以监测马铃薯面积2.33万公顷。巫溪县是全国马铃薯预警监测仪分布最多的县,也是马铃薯预警监测应用最好的县,可以说在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监测、防治应用上,巫溪走在了全国前列。巫溪县近年来根据预警监测系统指示,结合新型药剂的推广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为巫溪县马铃薯增产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
1 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工作原理
1.1 预警系统来源概述
比利时诶诺省的农业应用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研究,开发成功了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该模型自1986年在比利时应用以来,在有效控制晚疫病危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是一个基于气象观察数据(降雨、相对湿度、温度)和晚疫病菌侵染规律进行预测预报的模型,也需要一些田间观察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
CARAH模型是一个较好的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其间经过不断修改,日臻完善,在比利时当地应用准确率很高。2004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谢云开教授和重庆植物保护总站的车兴壁老师介绍到国内后,在重庆、甘肃、宁夏等多个省市都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重庆市巫溪县的应用,效果非常明显。巫溪县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软件主页如图1所示。
1.2 预警系统工作原理
CARAH认为,晚疫病菌建立侵染循环除需要病原和寄主外,气候条件影响很大,其中温度和湿度是关键因素,当田间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湿润期保持得越长,发病越严重;在病菌侵染马铃薯植株后,湿度就不再是主导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侵染循环完成得越快。据此可以根据气象资料预测病害可能发生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时间,指示晚疫病防治时间。每一台预警监测仪,理论上可以覆盖30 km预报范围,实际在象巫溪县这样的山区使用,每台预警监测仪可以监测667 hm2左右。预警监测仪每小时自动采集降雨、温度和湿度气象要素,自动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自动呈现侵染循环曲线图。
1.3 模型推演步骤
病虫测报员根据各预警监测点马铃薯出苗情况,把马铃薯出苗期输入模型,这里所指的马铃薯出苗期,与栽培学上的出苗期是不一样的,预警系统中,把监测范围内有一株栽培马铃薯出苗,定为出苗的标准。模型根据各监测点气象实况求出湿润期(相对湿度超过90%)的平均温度,然后根据模型计算晚疫病潜在侵染程度,在气温7~27 ℃,湿润期越长,预期病害发生越严重;降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妨碍杀菌剂的使用并降低施药的效果。
当温度和湿润期的积累满足侵染条件后,病原菌将侵入植株体内,此时单纯依赖温度进行计算,用Guntz-Divoux或Conce的方法计算每天侵染循环得分,当累计得分达到7时,完成一次侵染循环;在气温低于0 ℃或高于35 ℃(持续1 h),则侵染循环中止;预警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绘制出直观的侵染循环曲线,提示施用保护性杀菌剂和系统性杀菌剂的最佳时间。近年来在巫溪县使用预警系统计算出侵染周期,與我们田间调查实况对比,误差一般不超过1 d。如2014年凤凰镇晚疫病预警监测显示,4月13日病菌已达第三代第一次侵染积4分,根据预警模型,早熟感病品种应该出现中心病株,我们组织技术人员下田查找,结果在凤凰镇七星村早熟马铃薯田块发现中心病株,比2013年中心病株首见期提前17 d。我们把9年巫溪县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首见期出现的时间同预警监测指示的病菌第三代第一次侵染时间(理论上晚疫病中心病株出现时间)进行对比发现,中心病株的田间首见期与系统指示的理论中心病株出现的时间为同一天或次一天,次一天田间出现中心病株也许是中心病株前一天已经出现,只是我们的技术人员没有发现而已。虽然9年来各年份中心病株首见期相差30 d以上,但是都能和预警系统指示的中心病株出现的时间一致,说明预警系统是非常准确的。
偏差校准:CARAH模型与马铃薯品种的抗病性有关联,也与发生地有相关性,因此在应用模型的时候还需要进行统计分析,对模型参数加以微调以提高准确度。我们在最初2年的应用中发现,模型指示在第五代第一次侵染时,田间开始出现中心病株,开展第一次防治,根据我们的田间调查,这时正好是中熟耐病品种出现中心病株的时间,而早熟感病品种已经出现中心病团,并大面积发病,中晚熟耐病品种未见中心病株,与晚疫病预警系统显示十分吻合。根据巫溪县气候,马铃薯品种、栽培条件,结合多年多点马铃薯晚疫病田间发生规律,我们把预警模型修正为:早熟感病品种,在第三代第一次侵染时,出现中心病株;中熟感病品种在第四代第一次侵染时,出现中心病株;中熟、晚熟耐病品种在第五代第一次侵染时,出现中心病株,系统预测出现中心病株的时间,就是第一次晚疫病预防时间。系统给出的防治时间只是一个参考,有经验的农技人员还要结合田间调查情况,才能最终确定防治时间;若是没有经验者,也可以直接用系统给出的防治时间指导防治。
2 预警信息的发布
根据预警模型指示,得到晚疫病中心病株出现时间(即第一次施药时间)后,如何将防治信息传输到种植大户和千家万户的普通农户中,就成为系统应用的关键,否则,再准确的预警信息,不能到达农户手中或到达晚了而成为过期信息,预警系统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2014年以前,我们是将预警防治信息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到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县农委全体职工,乡镇农业分管领导、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的手机上,由乡镇以会议、通知的形式发到村干部手中,村干部再以院坝会、口口相传的形式通知到种植大户和农户,等信息到达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时,已是一个星期之后,信息传输严重滞后。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向县政府反映,同相关部门磋商,最后决定,由乡镇村收集马铃薯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的手机号码,由县农委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马铃薯晚疫病预警信息和防治信息的编辑,由县气象局通过农业灾害发布平台,将晚疫病预警防治信息直接免费发送到马铃薯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手机中,保证预警防治信息第一时间到达用户手中,农户根据预警防治信息,结合自己的地理位置和栽培品种,及时开展防治,效果非常好。
3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
3.1 选择防治药剂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药剂,在2000年前,主要是用波尔多液,其后至2008年,主要是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和甲霜灵、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也许是防治时间选择不准确,当时是以物候(现蕾期)和中心病株出现为防治指标,也许是防治药剂本身防效不高,总之防治效果不理想。2009—2016年,我们采用代森锰锌水分散剂为预防剂,套作每667 m2用药量200 g,兑水30~45 kg手动喷雾,间隔7 d后667 m2用霜脲锰锌100 g,兑水30~45 kg手动喷雾,间隔7 d再喷1次霜脲锰锌;对于晚疫病发病特别严重的田块,667 m2用银法利50 mL,兑水30~45 kg防治1~2次,防效非常显著。2017年,预防剂选用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套作667 m2用量100 g,兑水30~45 kg手动喷雾,间隔7 d后667 m2用希酰马啉50 mL,兑水30~45 kg手动喷雾防治,间隔7 d再喷1次希酰马啉;对于晚疫病发病特别严重的田块,667 m2用银法利50 mL,兑水30~45 kg防治1~2次,防治效果非常好。若是净作马铃薯田块,农药用量要增加50%左右,才能保证防治效果。若采用机动喷雾,每667 m2兑水8 kg即可。在生产实践中,一般早熟感病品种防治3次,中熟耐病品种防治4次,晚熟耐病品种防治5次,种薯基地防治6~8次,效果都较好。
3.2 开展社会化服务
随着一波又一波的打工潮,农村90%的青壮年到城市务工,在土劳动力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和妇女,在土劳动力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科技意识弱,这样一缺体力二缺技术的劳动力队伍,很难把晚疫病防治做到位。针对这一现状,县农委大力扶持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由专业合作社、专业机防队代农户实施施药作业,广泛开展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巫溪县坚持专业合作组织要实现“三有”,才能开展社会化服务:1)有组织机构。专业合作组织必须是经过注册的合法組织,有营业执照、开户许可证、经营场所。2)有专业人员。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人员必须年青力壮,并且是经过多次农业技术培训,具备一定的机械知识和植保知识。3)有药械。县里通过项目支持,给全县27个专业合作组织无偿配备了700多台机动喷雾器,推广中心为专业合作组织免费提供机械维修服务。推广中心根据专业合作组织的服务面积,给予每公顷次90元的社会化服务补贴,仅2016年,给予专业合作组织的社会化补贴资金就达到54万元。
4 几点体会
从近年来巫溪县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监测和防治效果来看,对于晚疫病的监测和防治我们有五点体会。1)多布监测点。山区立体气候明显,相邻地区气候差别大,每一个监测点只能覆盖667 hm2面积。2)进行偏差校准。模型与马铃薯品种和栽培地小气候有关,应用时要根据田间调查情况进行校准,以提高模型指导的准确性。3)加强仪器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要确定专人巡查管护,确保仪器运转正常,管护人员要在正常出苗期7 d前,每天到田间巡查,调查出苗情况,准确输入出苗期,这一点非常关键。4)加强技术培训。要教会种植户理解防治短信,因为防治短信只有各监测点防治时间、品种防治时间、农药选择用法等内容,要让农户学会根据其邻近的监测点、海拔高度、品种情况来确定自己的防治时间。5)不断筛选防治新药剂。应选择几种防治效果显著的药剂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