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的立足点

2018-05-14黄丽彬

课外语文·上 2018年5期
关键词:点拨阅读教学情境

黄丽彬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品味、揣摩、积累并逐步学会欣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一主线,使学生在读中有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终与作者心灵相通。语言的感受最初来自读,立足点在于读,读中感悟,读中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读;情境;点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节好课的主要特征,评价一堂课,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够阅读(甚至背诵)课文,这应占评分标准的40%。”聆听大师的教诲,我反思自己平时教学缺陷,希望从理论方面寻找突破点,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平时课堂上,学生的频频发言中,总存在对文章理解的不尽如人意,体会不够深刻、浮在表面,到底失败在哪儿呢?似乎原因很多:教学设计不足、教师引导无效……但自己觉得,很重要、很根本的是,课堂上学生读的不落实、不到位!怎样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在“读”落实、稳扎、发展、促进阅读教学中大放异彩呢?我从以下方面探索。

一、情境激趣读

重点段落设计配乐读、配配画外音、朗读录音比赛等。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却能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选取与朗读内容所抒之情,所表之意相吻合的乐曲,在朗读中伴以音乐,通过乐曲的调动,使学生将读书的所感所悟在朗读中充分表达出来,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徜徉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之美。

例如三年级下册的《七颗钻石》教学中,我的学生在读“……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这部分内容时,没有读出感情,我一直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如何四处奔波,非常费劲,但后来发现,读这部分文字时,配上忧伤动人的背景音乐后再读,学生马上就受到感染,体会到小姑娘的艰辛和对母亲的孝顺,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这样使“读”真正成为学生思维碰撞、情感体验的动态过程。

二、重点品着读

教师可以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使学生感受语言丰富的内涵,精练、形象、细腻等特色。例如,换个词语读读看,移个词序读读看,换个语气读读看,增个词语读读看,删个词语读读看等。通过“换移增删”的比较读,会使学生感到许多句子中的词语是不能移换的,从而体验到语言的通顺感、连贯感、意境感等,“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大纲语)。

例如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第12自然段教学中,品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时可以引导学生删掉前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他挖了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读读看,对原文内在体会就出来了。师与生、生与生就在你感我悟中见喜见忧见悲见壮,最后完成对每一篇的深刻体会,汇理解与运用于一体,让言拙者羡慕、纠正、模仿、提高;让言丰者酣畅淋漓地表达,行云流水地抒情,实现课标的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教学。

三、适时点拨读

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在难理解的地方设计点拨引读,以重点句为枢纽,以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激情的石子投入孩子们的心源,荡起他们感情的波澜,以语达意、以声传情,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使学生朗读一次比一次动情。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梅花魂》教学中,外祖父因为年纪太大不能回到祖国,竟像小孩子一样 “呜呜呜”地哭了起来……这对于学生也是难理解之处。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外祖父的游子深情呢?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引读:莺儿对祖国的印象哪里来呢?

外祖父可能曾经指着地图上那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告诉她,那就是——(生:我们的祖国)外祖父可能曾经指着地图上那拥有长江、黄河的国土告诉她,那就是——(生:我们的祖国)外祖父可能曾经指着地图上那拥有万里长城的国土告诉她,那就是——(生:我们的祖国)。所以,虽然莺儿没有在祖国生活过,但是祖国已深深烙在了她心里,所以,当妈妈告诉她要回祖国时,她——(生: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相信你们的心体会得到莺儿的心,一起读——(生: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莺儿马上就可以回到祖国,但是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外祖父,却再也回不去了,所以,当莺儿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外祖父竟——(生:像小孩子一样 “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这样一步步引读,学生的情感也情不自禁地受到感染,对外祖父哭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个过程根本无须太多的分析与讲解,激情的朗读足以调动学生所有的情感,朗读拥有了魅力与韵味,能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心中,与之同喜、同忧!

四、语言形象读

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中联想,读后描述,边读边演,读中板画。读的方式要多样化,要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与悟等有机结合起来。例如五年级下册的“人物描写一组”中《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在引导学生从王熙凤的动作描写体会人物性格时,让学生将找出的动作“携、送、拭泪、拉”加进人物对话中读,边读边演,学生能更深刻体会王熙凤的圆滑形象,在多次自我朗读的实践过程后,体会到文中语言文字的精妙,在学生的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效果就好了。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品味、揣摩、积累并逐步学会欣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一主线,使学生在读中有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终与作者的心 灵相通。朱作仁教授曾说:“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学生发展语言,主要不是依靠大量理性分析,而要依靠語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而语言的感受最初来自读,立足点在于读,读中感悟,读中发展,读中提高。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点拨阅读教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有关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探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