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阅读
2018-05-14彭松
今年暑假,我在一家培训机构当兼职老师,主要是给小升初的孩子讲阅读和作文。记得第一堂课的时候,我抛给他们几个关于阅读的问题。我问他们一年能读多少本书,又喜欢读些什么样的书。班上的学生七嘴八舌,给我的答案也千奇百怪,有说一本的,有说一百本的;有说喜欢看沈石溪的动物小说的,也有说喜欢看“四大名著”的。给他们上课的时候,我也经常会回忆我像他们那么大的时候在读些什么书。
我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触到的书,种类远远不如他们现在丰富,每个人能够拥有的课外书也不多。班级里经常是一个人买了一本书,很多同学都会去借着看。原本崭新的书再回到主人手上时,往往是这里缺了一角,那里被画上了几笔,“犯罪嫌疑人”自然追究不到,书的主人也只能看着书默默心疼,但下次有好的书依旧会给大家分享。
我的小学分成了两个阶段,三年级之前我在乡下上学。乡下并没有书店,还好爸妈希望我能多读一些书,所以每次去县城办事总会给我买书回来,于是《阿凡提》《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丑小鸭》等故事都在我的小脑袋里盘旋,久久不能忘记。甚至做梦的时候都在书中神游,好似成了书中的主角一般。
到了三年级,我转到县城里上学。县城有好几家书店,我总是周末去书店看书,也不管地上脏不脏,就席地而坐看起喜欢的书来。那个时候班里的男生喜欢看《冒险小虎队》,而女生喜欢看杨红樱的书。但要说到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的话,大概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了吧。那是四年级,我和同学去书店买书,一眼就看见了它。我花了一整天,一口气读完了鲁滨孙的故事。我佩服他的坚韧,而书中的各种生活技能也吸引著我,以至于后来我常常做着荒岛探险的梦,梦中我也遇见了像“星期五”那样的人,也在小岛上耕耘、收获。
初中时学业紧张起来,但大家还是会忙里偷闲,分享自己喜欢的书。我很喜欢找课本上提到的书来读。老师讲到了《桃花源记》,于是我读了陶渊明的传记,被《童趣》里的件件趣事所感染,于是去读了《浮生六记》中的另一些片段。从一个点出发,然后延伸开来,可以遇见无数个点,通过这种方法我也读了很多课本之外的书籍。
在这里,还要说说我和《少年博览》的故事。初中的时候,我缠着爸妈订了全年的《少年博览》,每个月都等着老师拿新一期的杂志给我。记得那个时候我最爱看的栏目,就是吴谁写的悬疑故事。故事非常引人入胜,情节紧张时我会跟着主人公一起紧张,而当真相大白时也会为主人公松一口气。现在杂志已经改版,没有这个专栏了,但那个时候它的确给了我很多惬意的时光。今年搬家的时候,我还找出了一堆当年的杂志,再回首,我仿佛看到了那个伏在桌子上跟着主人公一起紧张的自己。
高中的学业更加紧张,看书的时间真是少之又少。那时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遇见这本书是在一篇英语课文里,我读完选段觉得这个故事应该会很好看,于是便找到原书来读。这本书读起来很舒服,书中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自己家旁边,非常亲切。故事主人公那种想要改变自己命运、挣脱束缚的精神,也一直深深地激励着我。
关于读书,我觉得只要是你感兴趣的书都可以去读,当然前提是你要有鉴别能力,不能好坏不分。在读书方面,我们可以成为“杂食性动物”。一句话是一个点,一本书也是一个点,围绕着这个点发散后所得到的,就不会只有一句话或是一本书了,你会遇见千万句话、千万本书。从课本中去寻找感兴趣的书籍,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也能够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这大概就是我的阅读经验吧。
阅读还把我带往了写作的路。初中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每周都要练笔。初一时我没有太多阅读的积累,周记总是得不到好的评价。初三老师要求写日记,我慢慢发现某位作家遣词造句的习惯也出现在我自己的文章之中,某位作家对于某个物品的描写,我也将之运用到了相似的物品描写上,这大概就是阅读积累的效果吧。很多人最初写作,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从初中那一篇篇日记开始,我发现原来自己也能写出让人认可的文章,于是便来了兴趣。我开始写小说、写散文,尽管大多数文章最后都“沉睡”在抽屉里,但我还是喜欢写,觉得写作是一件乐事。那个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读我写的文章,心里有种特别的自豪感。阅读与写作,其实是相互贯通的,如果不顺,那就是读得少了,还没发现互通的隧道。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诗人或者小说家,但是阅读会给你打开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门。阅读和写作这两件事一直伴随着我到大学,到研究生,我也因为写作得过一些奖,但于我而言,阅读和写作本身就是非常美好和享受的事情。
我有时候在想,如果童年没有遇见那些书,如果没有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里畅游,我今天是不是就不会在喜欢的学校做着喜欢的事情了呢?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正巧赶上了,那也没有什么别的可说,唯有轻轻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阅读也是一样,遇见一本好书似乎也需要机缘巧合。而现在阅读的方式多了,书店也多了,这就为遇见一本好书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要学会去遇见阅读,去与一本又一本的书邂逅,说不定哪天就会有“哦,你也在这里吗”似的收获。
2018年10月于浙江大学
【作者简介】
彭松,本科毕业于安徽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在读。爱读书码字,也爱喝茶种花;喜欢汪曾祺的纯真,也爱余华的冷静。本科期间曾获安徽大学“朱湘杯”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安徽大学原创文学新星大赛三等奖,曾在多家报刊发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