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古代妇女的反抗精神
2018-05-14任颖
任颖
[摘 要]在《诗经》所收录的作品之中,爱情诗所占的比重最大,大约占《诗经》总篇幅的30%左右。《诗经》中的爱情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当时社会人们的爱情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有许多反映古代妇女反抗精神的诗歌,言辞恳切,读之令人神往。主要以《诗经》中的七首爱情诗为例对古代妇女的反抗精神进行具体探究。
[关 键 词]古代妇女;反抗精神;《诗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4-0023-01
一、以《郑风·子衿》为例分析古代妇女的反抗精神
《郑风·子衿》一诗中所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城楼上苦苦等待恋人归来的故事。这在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女性权利受到约束的环境下,女子的这种行为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无形的反抗。其中“縱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以及“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的主要意思就是:“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从不能主动来?”更是将女子苦等恋人不来的心烦意乱的情绪展示得淋漓尽致。
二、 以《国风·卫风·氓》为例分析古代妇女的反抗精神
《国风·卫风·氓》主要描写的是女性对自己婚姻悲剧的叙述过程。“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反映的是古代爱情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但诗歌的后半部分所描写的是女性的婚后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此女子在当时社会不平等的恋爱观念下,积极反抗,坚守自己的恋爱观念,虽然诗歌的最后女子被抛弃,但其反抗的精神对于当时社会人们的爱情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以《王风·采葛》为例分析古代妇女的反抗精神
《王风·采葛》一诗采用渐进式的描写方式,其中“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不仅是时间的递进,更是男女感情的递进。全诗主要写的就是女子等待见面时的焦急心情。
四、以《邶·北风》为例分析古代妇女的反抗精神
对于《邶·北风》一诗的理解存在较大的争议,一种理解认为此诗开篇大肆渲染背景:吹的是凉飕飕的北风,飘的是纷纷扬扬的雪。这既是实时描述,也是国家危乱之象。众人为了逃难,呼朋引伴,携手同行。诗中展现了一幅急惶惶四处奔逃的惨景。而另一种理解则是认为诗中“携手同行、携手同归、携手同车”所描写的是恋人携手出逃的场景。我个人倾向于这种理解。在诗中,作者用狐狸和乌鸦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专制。在统治者的压迫下,人民不得不奋起反抗,而由于女性的社会地位最低,所以其反抗自然也最为激烈。
五、以《召南·摽有梅》为例分析古代妇女的反抗精神
《召南·摽有梅》中所体现的主要是当时社会环境下女子对于礼教压迫的反抗。这是一首女子大胆求爱的诗歌。诗歌所描写的主要就是女子到了婚嫁的年龄,而却没有男子追求,女子便大胆地向男子主动求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当时社会的婚恋现状。而《召南·摽有梅》中女子却能够主动追求自己的爱情,这也是女子对当时社会封建礼教进行无形的反抗与控诉的表现。
六、以《国风·邶风·击鼓》为例分析古代妇女的反抗精神
《国风·邶风·击鼓》一诗主要就是对古代一夫多妻制度的反抗。在《国风·邶风·击鼓》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由于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所以只能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自己对当时社会婚恋现状的不满,以诗词的形式进行反抗。这首诗的语言平淡,但平淡中透露出执着专一的爱情理念,又对当时人们的婚姻情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七、以《国风·鄘风·蝃蝀》为例分析古代妇女的反抗精神
《国风·鄘风·蝃蝀》一诗所展现的是女子为了追求婚姻自由,对当时社会的反抗。诗中所提到的“蝃蝀在东,莫之敢指”中的蝃蝀意为彩虹,象征着婚姻与爱情,在当时社会环境下,彩虹象征着淫邪之气,不祥征兆。而诗中所提到的蝃蝀则是对当时礼教制度的反抗。
综上所述,对《诗经》中这些描写爱情的诗歌的深入研究,能够使人们对当时社会妇女的地位有清晰的认识、了解,进而加深人们对诗歌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董芮西. 国风百态下的百花争妍:浅析《诗经·国风》爱情诗中的女性人物形象[J]. 神州,2018(5):1-2.
[2]刘雯雯. 古代诗歌中的女性世界:以《诗经》为例[J]. 语文建设,2016(17):65-66.
[3]王哲. 从《诗经》到《洛神赋》:浅析中国古典文学中女性外貌描写的定型[J]. 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