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文本 精彩无限
2018-05-14皇甫银
皇甫银
【摘要】教学来自准确地把握教材,恰当地是处理教材,理解教材。 在这一系列过程中需要教师从文本中接受有意义的东西,并把他们解释成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本文从一堂展示课《纸船和风筝》来阐述文本的层层解读的过程,以及在解读过程中如何去把握生成的闪光点,来设计出灵性的教学课堂,从而使課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个人对解读文本的理解与收获。
【关键词】解读 ;设计;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学校围绕“深入解读,灵性设计”这一主题要求各个年段展开教学研讨活动。我所在的研究小组选择的课文是《纸船和风筝》。文章虽然简单而短小,但是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语文信息、语言信息以及情感信息。通过此次磨课,我感受到了解读和设计双重合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效果。
一、我们的解读
《纸船和风筝》全文以童话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清晰地分为两个部分。1—6自然段为前半部分,讲述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7—11自然段为后半部分,讲述他们为了一件小事而争吵,最后又和好的经过。语言清新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读来感人。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全文的精妙之处在于:纸船和风筝的象征意义。友谊的真谛是什么?是一声声温暖的祝福;是一次次困难时的帮助;是一回回高兴时的分享;是吵架时的宽容;是争论时的原谅。做朋友最难的是什么?是宽容、是体谅、是容忍、是主动、是为他人着想……那才是真正的朋友。
二、我们的改变
(一)改变一:教学目标
第一次试教把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定位在“让孩子明白朋友吵架之后应该怎么去宽容、体谅”。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宽容、体谅”显得要求有点高。在经过重新解读文本之后,周老师重新定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不要为了一点小事而吵架,友谊可贵要珍惜”。这个目标的设定,更接近孩子们的世界,他们也容易接受。小熊和松鼠在吵架之后,他们都很难过,为什么会难过呢?这个问题的设计就是引导孩子体验这个情感目标。
(二)改变二:教学方法
找准导入口,第一次试教课的导入设计(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学习了20课的生字和词语,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课,谁来读课题?2.我听见了,(教师指“筝”字)这个字他读得特别准确,他读的是几声?(学生齐答:轻声)3.谁知道它单独出现时读几声?(一声)请大家一起读。4.教师小结:“筝”这个字单独出现时读一声,与“风”组成“风筝”时读轻声,请大家再来齐读课题。
教学的进入点从题目里的风筝的筝的读音展开。接着就是整体感知文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整个导入看起来设计得很合乎常理,以题目作为铺垫。可是试教的结果发现,这个导入并没有很好地带着学生进入文本,孩子们一下子进入不了文本,回答问题始终游离在文本之外。后来我们重新讨论,确定对于课堂的导入再直接一点。于是最后我们切入点很直接,很迅速。用“纸船、风筝、小熊和松鼠”四个图片让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粘到画有一条小河的图案上。
对照两次教学的导入,第二次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第一次。首先,利用形象的纸船和风筝,漂亮的小熊和松鼠的图片吸引住低段学生的眼球。使他们感觉到童话的氛围。第二,抛开了字词的干扰,直接切入文本,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让他们进入到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中。第二次设计使学生造成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的欲望,并能紧扣住课文重点,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深了一步,帮助学生迅速地理清了思路。
(三)改变三:重点(难点)
经过第三轮研讨,我们再度修改教案,最大的突破在于教学重点不应该放在前半部分,即对好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而是让孩子明白朋友之间的友谊要珍惜。带领孩子们理解友谊的含义,真正走进故事主角的内心世界。要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到失去朋友的可怕、痛苦,以及重新找回友谊的过程。
整个教学从一开始就是围绕“纸船和风筝是怎么样让他们成为好朋友的”这个问题展开的,这是支撑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一艘纸船,一只风筝,这最普通的两件物品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这儿出现了一个空白,即他们会在纸船和风筝上写些什么呢?教师在这儿的补白很好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情景的创设贴近儿童的世界。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仿佛把所有人都带入了那个美丽的童话中,去感受小熊和松鼠之间可贵的友谊,孩子们也沉浸在友谊的海洋中。
一个“情”字充盈整篇课文,纸船和风筝发展了松鼠和小熊的友情,然而一次“裂缝”使他们经历了内心的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修补“裂缝”的独特方式和感人画面又使他们的友情得到升华。文中丰富曲折的情感历程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如果教学单单停留在友谊这个层次上是不够的。而应该升华到: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佩服的。这个升华是通过文本与学生实际结合而达到的。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新课程改革提出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恰当的解读会使学生突破情感理解的瓶颈。
三、结语
布鲁姆说过:“一切阅读都是误读。”其实一个教师在文本细读的路上,可能会历经“误入歧途”,也就是可能会进入一种不被理解、不被认同的文本解读。这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细细的解读文本,拓展了学生认识世界的平台。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