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的速度与激情
2018-05-14陈先云韩星
陈先云 韩星
动力伞运动是一项集技能、体能、智能于一体,对胆识、技艺要求都很高的运动,被誉为“勇敢者的运动”。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动力伞代表团带到中国,从此,这项运动渐渐被中国人所知,但目前仍属于“小众”运动。而今年67岁的辛毓荣从事这项运动已8年有余,现在他仍乐此不疲,经常飞上蓝天,享受自由翱翔的惬意和畅快。
辛毓荣是青岛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他兴趣广泛,吹长笛,打扬琴,弹吉他,无所不学,无所不会,把自己的退休时光过得有滋有味。他说:“年轻的时候忙着工作,没有闲工夫,退休了总算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58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辛毓荣看到了动力伞这项运动。“当时看到他们飞上蓝天,看着就很刺激,就想去试试。”一想到自己年龄这么大了,经济情况又不是很好,他有点犹豫。人生能有几回搏,现在不搏待何时。于是,他自学电脑,通过电脑了解更多关于动力伞运动的知识,并通过上网找到了一位动力伞教练。
“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去看看,教练直接让我试飞!还鼓励我说没问题没问题!”辛毓荣谈及当年自己找教练的那一幕仍记忆犹新,教练没嫌他年龄大,并鼓励他大胆尝试,这无疑给了辛毓荣很大信心,让他成了忠实的“伞友”。辛毓荣后来才知道这位教练是韩国人,需要经常回国,因此,辛毓荣除了跟教练学习,更多的时间是自己琢磨,自己进行地面训练。
因为经济情况不是很好,一开始辛毓荣买了一台二手动力伞,花了近三万元,这是他的第一台动力伞,他视为珍宝。为了放置心爱的动力伞设备,辛毓容还专门购买了一辆面包车,这样也便于到适合飞翔的地方去飞。
动力伞是勇者的运动,意味着这项运动有更大的风险。“越是不怎么入门的时候,越是傻大胆!” 辛毓荣笑着说。有一回,在海边训练时,教练让他自己训练,就忙去了。辛毓荣飞起来,飞翔的自由和舒畅让他忘记了自己还是新手,忍不住飞到海面上,往下一看,他吓蒙了,顿时不敢加油了,当时风向又不适合掉头,他一下掉进了海里,万幸的是掉进了浅海,附近正好有个人,就跑过来帮忙,他这才幸免于难。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并没有影响辛毓荣对动力伞的热爱,只是增长了他的飞行经验。
做到普通人做不到事情,方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也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每次起飞之前,年近70岁的辛毓荣都要背着60多斤的动力伞走到起飞地点,然后需要同伴的协助才能站起来。他要仔细检查绳索是否缠绕、发动机运行状况是否良好,还要不断测试风力和风向,寻找合适的飞行时机。因为设备太沉,伞一打开,他需要用尽全身的力气才能拉住。
“飞上蓝天的那种感觉,简直是太美妙了!” 辛毓荣谈及在蓝天飞翔的感觉意犹未尽,“我觉得人就得果断,不断超越,成天小心翼翼,一成不变,没啥意思!” 辛毓荣骨子里的那种敢于冒险、不断追求的精神不逊于年轻人,到了他这个年龄,大部分人要不儿孙绕膝,颐养天年,要不就岁月静好,安闲自得,像他这种从事动力伞的同龄人凤毛麟角。现在,辛毓荣有了自己的“飞行圈子”,他是这个圈子里年龄最大的,而且大其他人一大截。他们经常一起飞行,一起享受遨游蓝天的喜悦。
今年三月份,辛毓荣在石老人飞行的时候,一只风筝正在天上飞,他没有躲过去,一下又掉进海里。这次是深海区,他大声呼救,后来的事情都记不得了。等他在医院里醒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又捡回来一条命,幸好没受重伤。尽管如此,辛毓荣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他现在搬到了海阳,因为那里很适合飞翔,飞行比较方便,“一段时间不飞,就憋得慌!” 辛毓荣期待尽快再次飞翔。他说:“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飞下去,因为我喜欢在蓝天上翱翔的感觉!”
助跑,起飞……
速度的激情……
飞翔的快感……
链接:
动力伞运动是航空运动项目,此运动在平地完成起飞升空,低空完成踢标、绕標、定点,空中完成延时留空、目标寻找、速度竞赛等。在许多竞速科目中,只规定了一些必须飞越的标志点,至于点与点之间的飞行顺序、飞行方向、飞行路线,都需要运动员自己做出判断,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决断。一个合格的动力伞飞行员,必须具备航空理论、气象知识、运动健身等多种知识。在飞行时,既要做到人伞合一,也要对实时气候、风向有准确的判断。因此,这项运动被称为“勇敢者的运动”。
这项运动在国内目前还属于“小众运动”,上世纪90年代,法国动力伞代表团到广西桂林旅游飞行带来了动力伞,这是我国首次接触动力伞飞行。1994年国内开始引进动力伞器材,同年,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举办了首届动力伞训练班,最早参加动力伞运动的主要是我国飞机跳伞和滑翔伞运动员,来自全国各地的11人参加了这次培训,为中国的动力伞运动培养了第一批骨干。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动力伞运动得到迅速发展,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组织了多次动力伞巡回赛、动力伞邀请赛和全国锦标赛。每次的赛事和活动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而推动了我国动力伞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