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上牧歌

2018-05-14

山东画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海参烟台牧场

研究显示,国人对水产品的需求与人均GDP的增长呈现正对应关系。水产品尤其是海产品,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改善饮食结构、注重营养搭配的重要选择。

近年来,随着消费的不断增长,供给的变革随之而来。早在2016年,就有数据显示,中国捕捞了全球近五分之一的鱼。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仅海洋捕捞已经不能满足国人对海产品的需求,尤其是近年来,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休渔期的规范,成为海水养殖质、量双提升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客观因素。

拥有全国六分之一陆域海岸线的山东,在海水养殖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016年8月,《山东省“海上粮仓”建设规划(2015—2020年)》获省政府批复,水产养殖业、渔业增殖业、海洋捕捞业、加工流通业和休闲渔业,被明确为我省“海上粮仓”建设的五大产业。

2017年9月,《山东省海洋牧场建设规划 (2017—2020年)》印发;2018年3月,《山东省海洋牧场示范创建三年计划(2018—2020年)》正式印发实施……海水牧场,这一海水养殖的升级版,成为带动养殖业升级换代,全面发展“新六产”的新动能。

一系列规划的制定与具体政策的颁布实施,为我省海水养殖及其附属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昔日靠天吃饭、与海谋生的传统渔民,正在向以多元发展为特色的现代海水养殖与休闲渔业迈进。

2017年,我省省级以上海洋牧场达到55处,其中国家级21处,占全国1/3;全省海洋牧场综合经济收入2100亿元,居全国首位。2018年10月25日,农业农村部在烟台召开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工作现场会,这是对山东海洋牧场工作阶段性成果的侧面肯定。

一种海产品的长成

2018年,对于海参养殖来说,不算是好的年份,持续的高温天气,让海水的温度也持续上升,因无法保证海参生长所需的低温,大量海参在不断升温的海水中死去。

东营市垦利区东部的沿海滩涂上,是一望无际的“海水池”,这里是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一片在盐碱地上建立起来的“希望之地”。这里拥有目前全国最大的单片海参养殖基地。十月的正午,阳光也已经变得温和,但是盛夏时的高温余热似乎还未散尽。“全国的海参产量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纪兴洲,是这片养殖区的主要负责人,“东北地区受损失比较大,池塘养殖最严重的损失超过80%,我们的损失总体不超过40%。”之所以能够将损失控制在最小,得益于他们相对完善的海参培育链。纪兴洲所在的海跃水产,创新发展高密度海参保苗技术,2017年,他们产出的海参苗供应量达到全国三分之一。仅纪兴洲管理的这片养殖区域,年产参苗就达到200亿尾。

“虽然产量锐减,但是海参的价格与去年相比也已经翻了一倍有余。”纪兴洲表示,往年五六十元一斤的海参苗今年最高卖到了260元,而成参的价格也从每斤58元涨到了140元。用他的话说,“减产不减收”。

海跃水产的发展,只是现代渔业示范区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示范区2008年开工建设,仅用三年的时间便初见成效。在发展过程中,示范区不断创新养殖模式。养殖区实行灌排分设,海水通过自然潮汐进入大型蓄水水库,经过沉淀、净化后,经提升泵站进入海参养殖池塘进行海参养殖,最大限度模拟天然环境,力争实现绿色、天然、无公害,确保“黄河口海参”的优良品质。

在现代渔业示范区的推动下,区内水产企业也在向品牌化的方向努力迈进。“从育苗到室外养殖,再到产品深加工,我们正在培育一条完整的生产线。”纪兴洲表示,“目前我们专注于生产,如果没有产量的依托,其它任何推广都缺少意义。而海参的质量上去了,自然会有客户主动找到我们寻求合作。”

如今,示范区区域内海水养殖总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标准化养殖池6.4万亩,是全国集中连片面积最大、标准最高、配套最完善的海参养殖区,是继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之后全国又一重要海参养殖基地,先后荣获“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特色产业园”“省级现代渔业园区”等荣誉称号。以现代渔业示范区为主体,垦利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获山东省政府批复,重点突出“海淡水统筹、陆滩海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理念,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特色型三角洲农高区。區内海盈公司建成中国北方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工厂化对虾养殖基地;海跃公司入选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成为全国最大海参育苗基地,示范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鲁北地区“海上粮仓”……景明、海跃院士工作站挂牌启用,组建了由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参与的“蓝色经济高端智库”,获批全省首批专家服务基地,示范区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抓好水产养殖龙头带动作用的同时,示范区还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合理开发风电、地热等清洁能源,形成三位一体的立体开发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自然资源,努力形成各类资源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示范带动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该示范区还实施黄河口滨海旅游小镇建设,建设亲水娱乐、温泉度假设施,打造滨海旅游景观、景点,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小镇先后入选山东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国家发改委“千企千镇”首批培育名单、中国美丽乡村文化旅游名镇。2018年,示范区实施了红滩湿地旅游度假区、黄河口海参文化产业园等农旅融合项目建设,预计全年接待游客突破40万人次。其中,黄河口海参文化产业园规划面积12000亩,总投资4100万元,一期重点规划建设参体验园、中心岛、游客服务中心、观景台、观景大道等配套设施,目标是打造中国最大参博馆、中国海参牧场科教中心和黄河口岸海参养殖文化观光体验地。

一个贫困村的转变

红光新村,是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内的一个小渔村,也是2017年确定的东营市市定贫困村,由于特殊历史原因,村里没有任何可以用于种植的土地,居民的所有收入来源几乎全部依靠海洋捕捞,刘增波与王宗磊正试图改变这一局面。

作为东营市派驻红光新村的扶贫干部,从机关办公室到红光新村,刘增波与王宗磊面对的不仅是环境和工作性质的转变,更是眼界与思维方式的变化。“红光新村地理位置特殊,位于垦利区最东侧,村内没有集体土地,村民收入几乎完全依赖渔业生产。”来自东营市经信委的助理工程师王宗磊介绍说,“多数住户都有渔船,所以渔民的生活条件尚可,但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

一方面,村民的主要收入完全依赖大海的馈赠,等于靠天吃饭,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村集体缺乏收入来源,“村里路灯坏了村集体都没有钱修”,如何改变这一局面?他們一直在思考。

“经过多方考察,多次论证,我们最终确定引入海珍品工厂化养殖项目。”作为渔业示范区副书记,刘增波可以更多结合示范区实际情况,为新村的发展提供助力。红光新村家家户户有渔船的特质,保证了大量的海产品供应。但是缺陷也十分明显:海产品的价格随市场波动,居民的收入也起伏不定。“村民捕鱼带回来的螃蟹、琵琶虾、海螺等等,在价格较低时,我们先储存到养殖车间,等到市场紧缺价格高峰时再卖出。租金作为村集体收入,就可以投入到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问题建设中。”在他们看来,这个项目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但见效快,而且能够作为村内长期产业来运行。“只要有渔船出海,就有收获,区别只是多少的问题。”

目前,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开始推进,土地清理等工作已经完成。“初期我们计划建成三个养殖大棚,争取采用高规格,每个棚都可以进行多种类养殖。”通过王宗磊所在单位东营市经信委的协调,基础设施建设的100万资金已经到账,前期投入已经超过80万元。“基本可以保证三个养殖大棚的建设和运营,总投入预计将达到340万元,争取2019年年初能够投入运营。”

不过,在他们看来,红光新村所拥有的广阔海洋,仍然蕴藏着更多更好的机会。“渔家乐是比较成熟的模式,而随着我们海鲜品暂养项目的成熟,我们的渔家乐可以保证长期的海鲜供应,即便在休渔期同样不影响接待游客。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突破海上旅游。我们希望将村内的渔船资源充分利用,发展海洋捕捞、近海海钓等体验项目。当然目前还面临一些政策等方面的困难,我们正在积极跟旅游局、海洋渔业、边防等部门对接沟通。”

海滨避暑、海洋生态观光、休闲海钓……随着对海洋认知的加深,他们逐渐发现,自己的构想与海洋牧场建设方向是一致的。“海洋牧场最初就像农村田园里的‘看瓜棚。”今年8月,山东省海洋局局长宋继宝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此形容海洋牧场。海洋牧场,又与东营现代渔业示范区不同,它建立在海上,是以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养护海洋资源为目的的海洋人工渔场。山东毗邻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指数位居全国第一,受台风影响较小,建设海洋牧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随着实践的深入,海洋牧场又衍生出牧渔体验、生态观光、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等诸多新的功能,并可以拉动海洋食品、海洋旅游、海工装备、海洋信息化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山东海洋经济新动能的重要载体。

从海滨滩涂到近海渔场,山东的海水养殖将形成多层次的产出体系,而红光新村,正在向这一科学体系靠拢。与此同时,红光新村还有另一个好消息,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之下,东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结合自身优势,坚持将渔村、渔港一体规划、一体建设,突出“渔文化”特色,高标准编制“美丽渔村”规划。以“一心、两带、六主题”为空间布局,规划建设海鲜体验、渔家客栈、渔家书院等内容,利用村庄及渔港的有利资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打造“渔村”版的乡村振兴新样板,而这,都将是红光新村的重要发展机遇。

一座“牧场”的价值

2018年10月25日,烟台,农业农村部全国海洋牧场建设工作现场会在这里召开。扎实抓好海洋牧场建设各项工作,为实现渔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是本次会议的主题。

而在8月份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海洋局的前身海洋渔业厅曾公布了一组数字:2017年,全省省级以上海洋牧场达到55处,其中国家级21处,占全国1/3;全省海洋牧场综合经济收入2100亿元,居全国首位。用宋继宝的话说,海洋牧场平台这一新生事物在山东快速发展,已成山东海洋经济新动能的重要载体。而烟台,正成为山东海洋牧场建设的主阵地之一。

烟台具有绝佳的自然优势,沿岸分布有莱州湾、龙口湾、芝罘湾、丁字湾等7处较大海湾,拥有各类渔港96处,可用于建设海洋牧场的海域面积达到300万亩,海洋生态环境优良,具有良好的海洋牧场建设资源优势。在烟台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海洋牧场建设成为推进其现代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他们探索出“政府+水产养殖企业+海工装备企业”的联动模式,以海洋工程装备为主导、以信息化物联网等智能设备为支撑、以科技创新应用为手段、以系统科学管理为保障,加大海洋牧场建设力度,在生态、创新、富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近些年,烟台市累计投入的财政扶持资金已经达到1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00多亿元,除去先后创建的7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他们还拥有16处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洋牧场总面积从最初的几万亩迅速发展到99万亩,增长了近20倍,规模跃居全国之首,海洋牧场水产品年产量达到60万吨,海洋牧场综合收入达到300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8万元,年均增长12.3%。

海上牧场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水产品养殖平台,更集海上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今年的“五一”、“十一”小长假,体验海上“采摘”成为烟台近郊旅游的热词,极大地拓宽了烟台海上旅游的广度,让很多游客惊叹“新奇刺激”。依托海洋牧场,突破发展休闲渔业,促进渔业与旅游、体育、文化、康养融合发展,烟台推动海洋牧场从传统的增养殖向“养殖+加工+旅游”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了陆海统筹、三产贯通,休闲渔业产值达到38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不过,海洋牧场的核心依然是养殖。为进一步提升海水养殖的高科技含量,烟台大力推行“科研单位+龙头企业+合作社+渔户”的“大渔带小渔”模式,促进全市海洋牧场综合体向规模化、区域化发展。他们依托中科院烟台海岸带所、海洋所,水科院黄海所,海大等驻鲁科研教学单位,积极开展海洋牧场科技攻关,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成立了“山东省生态型人工鱼礁实验中心”,开展了近岸海域生态模拟试验,在生态型人工鱼礁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

而依托中集来福士等海洋重工企业,烟台海洋牧场的装备化信息化水平也显著提升。烟台突破发展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深远海大型智能网箱等装备化建设,打造海洋牧场“海上空间站”。国内首座自升式和半潜式海洋牧场多功能管理平台、国内首座自主设计的深远海智能化网箱和管桩大围网在烟台建造,海洋牧场装备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其现代渔业由浅海向深远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装备基础。同时,海洋牧场的观测网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也不断得到加强。烟台市整合当前各牧场的信息化资源,对观测数据实行全部储存、系统分析,构建海洋牧场大数据中心,完善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定时发布海洋牧场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报。目前在建和建成观测网13个,初步实现了“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数字海洋、智慧渔业建设迈出新步伐。

在省海洋牧场三年规划的基础上,烟台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烟台市海洋牧场建设规划》, 未来,烟台市将着力建设“4 带 20 群”海洋牧场区,即莱州湾、长岛、丁字湾和养马岛海域 4 个海洋牧场带,莱州太平湾-芙蓉岛、长岛南北隍城、长岛大小钦岛、烟台套子湾、烟台玉带山-四十里湾、烟台养马岛、海阳千里岩等 20 处海洋牧场群。到那时,烟台的海洋牧场必将成为山东乃至全国最具规模与特色的“海上粮仓”。

猜你喜欢

海参烟台牧场
感谢海参
2021《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第一季度作品展示
2020《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第四季度作品展示
2020《镜观烟台》摄影四季大赛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海参易变弯,掺了糖
牧场里的马
叮当牧场
海参
Gift Ho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