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海洋农业及其产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

2018-05-14方豪赖齐贤戴丹丽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8期
关键词:产业科技创新战略

方豪 赖齐贤 戴丹丽

摘要通过分析研究浙江省海洋农业及其产业科技发展的现状,探索解决海洋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问题,科学判断浙江目前海洋农业的发展阶段,展望发展前景,并提出浙江海洋农业及其产业科技创新战略的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战略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8)28-0212-03

Research on Zhejiang Ocean Agriculture and Its Indus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y

FANG Hao1,2, LAI Qixian1,2, DAI Danli1 et al (1.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Zhejiang 310021;2.Key Laboratory of Creative Agriculture,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P.R.China,Hangzhou,Zhejiang 310021)

AbstractBy analyzing and researching present situations of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agriculture and its industrial technolog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we explored solutions to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agriculture, scientifically determined the present developing phase of the marine agriculture in Zhejiang Province,forecasted the developent prospects,and put forward the ideas,objectives,main task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f Zhejiang ocean agriculture and its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y.

Key wordsMarine agriculture;Industrie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trategies

海洋農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粮食安全、改善人民膳食结构和提高营养水平,调整农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浙江省是海洋大省,也是海洋渔业大省,近年来浙江省大力调整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海洋渔业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向远洋发展的格局。在新一轮海洋经济开发中,科技创新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海洋经济战略的重要手段。

1浙江海洋农业及其产业科技发展现状

1.1海洋水产增养殖业2016年浙江省海水养殖总产量为101.77万多吨,主要养殖模式有以下6种:传统围塘养殖、大棚养殖、离岸网箱养殖、陆地工厂化养殖(循环水)、海湾围提或海湾围网养殖和浅海贝类筏式或延绳式养殖。浙江海水增养科技创新在贝类、藻类、鱼类、甲壳类四大类育苗与养殖技术取得长足发展。包括:①贝类:泥蚶、牡蛎、贻贝等;②藻类:海带、紫菜、羊栖菜、真江蓠、其他藻类;③鱼类:鲻鱼、斑鱼、尼罗罗非鱼等;④甲壳类: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等。捕捞资源开发与增值取得明显成效,包括:中国对虾、石斑鱼、黑鲷、乌贼、头足类、人工鱼礁增殖资源试验、海水增养殖名贵种类的开发研究、浙江沿岩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技术研究[1]。

1.2海洋远洋渔业浙江省是我国的海洋渔业生产大省,也是我国海洋捕捞力量最强大的省份,多年来浙江省的海洋捕捞产量保持在300万t以上,2016年达到414万t,占我国海洋捕捞生产总量的1/4左右,全省仅海洋捕捞生产产值就达160亿元以上。从2004年开始,浙江省海洋渔业产量已连续几年以2%的速度负增长,海洋渔业生产力下降,渔民转产转业压力巨大,所以浙江省应在近海渔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开始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力度,至目前为止,浙江省远洋渔业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景象,主要体现在:作业结构日趋优化;经营模式机动灵活,远洋渔业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领导重视,部门支持,远洋渔业发展外部环境良好。远洋渔业已经成为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2]。

1.3海水网箱养殖业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1991—1995年期间进行“网箱养鱼技术研究”,在象山港海区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海区网箱养殖的鱼类,建立了一套海水网箱养殖技术,建立了示范区,5年间,使浙江省网箱养殖数量增加40多倍,产量增加60多倍,产值达1.2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7;1996—2000年,该所再次进行了传统网箱的抗风浪结构改进和养殖鱼类筛选,优选出美国红鱼、欧鳗、大黄鱼、花尾胡椒鲷、日本黄姑鱼等适养鱼类,对北方冷水性高价值鱼类,采用“反季”养殖,提高经济效益;2001—2002年,该所再次进行“东海区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研究”,在网箱的结构设计及选材、制造工艺、抗浪流性能、养殖管理、养殖种类选优等方面均有创新。2001—2002年,浙江海洋学院进行“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高效设备研制”和“深水网箱养殖装备与配套技术研究”,研制开发深水网箱1 888只,占全国同类网箱的70%以上,累计产值5.2亿元、利税1.3亿元,逐步实现了深水网箱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

1.4海洋食品加工与装备制造业2001—2005年,浙江海洋学院进行“网箱养殖鱼类半干调味方便食品研制开发”“鳐、鲽魟、鲼的生理活性成份分析及其软骨功能食品的研究”“海泥美容保健功效及其产品的研究”。2006—2009年,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低值鱼类鱼肉重组技术研究与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海洋中上层鱼类罐藏加工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三角帆蚌肉多糖活性成份提取及功能性食品研究”“鮟鱇鱼糖氨聚糖提取及其结构和属性的质谱研究”“海水养殖鱼类加工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等一批省和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研究。期间,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海士德食品有限公司、浙江海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水产舟山海洋渔业公司等119个从事海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展了“海洋低值鱼类陆基加工新技术及设备研制”“鳀鱼高值化利用的技术集成中试研究”“酶法重组无骨鱼加工技术中试研究”等119项省级和国家级海产品加工、精深加工科技攻关项目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和国家发明专利,有力地促进了海洋农业发展。

1.5海洋生物医用制品业浙江省海洋生物医用制品技术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原舟山水产食品厂(海力生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1978年成功获得省内第一个海洋生物医用制品多烯康胶丸,1986年成功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世纪90年代,浙江省海洋生物医用制品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出现了一批从事海洋生物医用制品生产的企业和海洋生物医用制品产品。浙江行康药业有限公司于2000年成功研制出复方海蛇胶囊,成为我国第一个生物治疗健忘症的海洋中药新药,打破了目前国内治脑疾病完全依赖西药的局面[3];浙江海力生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海洋学院合作以海洋学院合作以海洋胶原蛋白肽为原料,成功研发“大元素”系列医用食品,开创了国内海洋医用食品的先河;浙江兴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海洋学院共同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甘油酯型鱼油,打破了此类产品依赖进口的现状,并出口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引领者国际同类产品的消费趋势。“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海洋生物制品和药物发展迅速,2006年浙江省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值占全国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值的38.3%,居全国首位[4];2009年浙江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增加值占全国增加值比重的37.3%,继续位居全国第一。通过30年的发展,浙江省的海洋生物医用制品产业体系逐渐成熟,总产值也位列全国三甲。

1.6海洋渔业资源修复养护工程技术近年来,浙江省开展了一系列海洋渔业资源修复养护技术研究,主要有:国家海洋局公益项目“基于生态系统的典型海域生物资源综合修复与调控技术研究及示范”子任务“舟山海域曼氏无针乌贼、大黄鱼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海洋局公益项目“长江口、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典型(重要)生物栖息地与资源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子任务“自然岛礁生物栖息与典型生物资源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海洋局2011年重要分成海域使用金支出项目——“杭州湾海域、海岸带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子项目“杭州湾北岸沿岸海域漂浮物及海底垃圾清理”等。增殖放流和生态修复综合效果日益显现,通过连续多年的大规模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浙江省水域中放流品种的渔业资源量明显增加,水域生态群落结构和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渔民收入得到了一定的增加,苗种繁育、运输、增养殖产业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据科研部门测算,近5年来,浙江省增殖放流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8,加上其他相关效益,累计增加社会总产值20亿元以上[5]。

1.7海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近几年,浙江省在海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方面展开了许多研究,如“罗氏沼虾白体病病原及防治技术研究”“梭子蟹主要病害防治及健康养殖技术研究”“食品(海产鱼虾)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和綜合示范”“大黄鱼细菌性疾病原、治病因子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水产品冷链流通质量安全控制与溯源信息技术研究”“新型手性固定相的制备及在水产品手性药物残留选择性行为研究中的应用”“浙江沿岸贝类毒素和微生物监测及安全预警评估研究”“特色风味海产品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超市熟制全蟹仿色素变保质技术研究”等[6]。2000—2010年,浙江省两个五年技术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技术研究”重大科技专项,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整体提升。

2浙江海洋农业及其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思路、目标与任务

2.1发展思路

重点培育海洋生物种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海水网箱养殖技术及其配套装备产业、海洋远洋渔业工程技术及其配套装备产业、海洋食品营养与健康制造产业、海产品物流与电子商务产业等6个海洋农业新兴产业[7](以下简称6个海洋农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横向上对不断突破新的前沿技术以及学科进行多技术耦合、多学科交叉、多领域渗透的海洋农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并在海洋水产增养常规技术升级、海洋农业资源修复养护技术、海水养殖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等三大领域,形成一批国际国内前沿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同时培育一批海洋农业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延伸海洋农业新兴产业链,依托本省自己的力量抢占未来海洋农业的制高点,显著提升浙江省海洋农业高技术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掌握未来海洋农业竞争主动权,为引领浙江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高科技保障。

2.2发展目标

针对浙江省海洋农业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和产业发展需求,构建现代海洋农业及其产业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8]。重点研发上述6个新兴海洋农业新兴产业培育的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新模式,获得较多数量的发明专利。实施海洋农业自主创新发展、技术改造提升、产业集群培育与产业结构优化,形成一批居国际、国内前沿水平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建立若干个产业技术联盟;培植形成一批能在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海洋农业企业群体;制定一批国内外同行遵行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建立一批现代化的海洋农业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引领并促进浙江省海洋农业产业的健康、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发展一批海洋农业科技创新载体;支持一批在相关国际、国内前沿领域颇具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2.3主要任务

2.3.1推进海洋农业新兴产业培育。重点培育上述6个新兴海洋农业主导产业;着力突破海洋水产增养常规技术升级、海洋渔业资源修复养护和海水养殖产品质量控制与安全三个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及其产品、新模式的研究,创建海洋农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2.3.2推进海洋农业技术改造提升。在提高海洋农业生产设施化水平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以及改善生产条件基础上,加强产品加工、储运、流通设施建设,建立高效产品流通网络,有效推进海洋农业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良种体系、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产品市场信息体系、资源环境保护体系等现代海洋农业产业体系建设[9]。

2.3.3推进海洋农业产业集群培育。产业化经营是现代海洋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有效载体。不但要发展壮大海洋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对渔民的带动能力,引导海洋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整体素质,还必须加快渔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产业化利益联盟机制,鼓励海洋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盟机制和稳定的产销关系,实现“双赢”发展。

2.3.4推进海洋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瞄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产业目标,走精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海洋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进军。要继续调整海洋农业区域布局,加快实施优势水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充分发挥浙江省海洋区域的比较优势,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力布局。

3加快浙江省海洋农业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

3.1加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研究制定加快浙江省海洋农业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的相关指导性政策意见及浙江省海洋农业高科技企业和产品认定标准与办法,制定海洋农业高科技集团企业、小型巨人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3个层次海洋农业高科技企业和产品认定标准办法,鼓励和支持海洋农业高科技企业引进各类高端科技人才,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并成为新型创新主体,加强海洋农业新兴产业培育载体建设;沿着“市场需求分析→确定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目标→技术壁垒分析→疑炼研发需求→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这一路径,绘制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针对产业链上的技术节点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开展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攻关,积极培育并建立上述6个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开展对接协同创新项目筹划申请、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和项目孵化科研工作,善于运用利益驱动机制,凝聚参与协同创新主体的力量,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参与创新主体自觉围绕目标产生合力,协同推动,发展与优化协同创新服务业,有效配置全省创新资源,节约研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创建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3.2加强新兴产业科技制度设计

重点圍绕上述6个海洋农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具有创新优势的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以产业为主线,以产品为单元,围绕产业科技创新发展需求,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现代海洋农业发展的产业科技创新制度设计。总的要求以产业为主体,促进科技人才的有效整合和设施条件的合理配置,着力解决部门分隔问题;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促进产学研用的有效结合,着力解决科研与推广脱节,研发与需求脱节问题。主要任务要突出研发重点、突破技术“瓶颈”;着力组装配套,推进集成创新;综合试验示范转化创新成果;强化技术培训、加快推广应用;了解产业需求,提供信息服务。该制度设计每5年作为一个周期,实施“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运行机制,相关市县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制度内首席专家、岗位科技人员、区域试验站等给予稳定的扶持。

3.3加强新兴应用基础科学研究

建议开展:一是海洋生物技术与生物种业相关应用基础研究。①突破干细胞培养、生物干细胞异体移植、无脊椎动物细胞建系,基因功能验证、转基因生物和分子设计育种等技术研究。②渔虾贝藻为代表生物的结构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③重要海洋渔业生物种质保存、鉴定、复苏和应用机理研究。二是海洋生物药物与制品研制相关应用基础研究。海洋抗肿瘤、心血管、抗菌和抗病毒、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消炎镇痛、生物医用制品等多个方面药物结构与功能机理研究。三是渔洋远洋渔业工程技术与智能装备相关应用基础研究。①远洋渔业生产信息构建的渔情预报技术研究。②远洋渔船节能捕捞装备研制。四是海产品加工与高端海洋食品设计与制造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

3.4加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创新

“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建议浙江省政府设立浙江海洋农业新兴产业培育特重大科技专项。各类金融机构要对海洋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优先提供融资、担保和保险等服务,特别是政策性农业金融机构要创新信贷品种,对符合条件的海洋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基础设施提供优惠信贷支持,积极探索利用贴息小额等方式,加大有效信贷投入。支持海洋农业高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在中小企业和创业板上市筹资;具备条件的可进入证券公司代办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推进未上市海洋农业高科技企业股权的流通,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科技,鼓励以海洋农业企业为主体建立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公司和创新风险投资基金。鼓励和支持海洋农业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加大对海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投入,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研究开发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在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经费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10]。

参考文献

[1]

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年鉴2014[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24.

[2] 涂德贤,苗振清,俞存根,等.舟山远洋渔业发展状况及其对策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1):99-104.

[3] 张立军.加快浙江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J].浙江经济,2014(8):52-53.

[4] 中商情报网.2008年中国海洋生物产业深度调查咨询报告[EB/OL].[2018-05-20].http://www.askci.com/reports/2008-09/20089189733.html.

[5] 浙江海洋与渔业局.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文件〔2011〕30号[A].2011.

猜你喜欢

产业科技创新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战略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