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土地整治工程设计融合生态理念的分析

2018-05-14李文波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生态理念问题分析

李文波

摘要 依据国家对生态土地整治的要求,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村庄整治工程五大工程的设计。同时,分析了生态土地整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四大问题: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费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后期维护费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工程设计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相关费用调整无依据。最后,提出了土地整治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农村土地整治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

关键词 土地生态整治; 生态理念; 问题分析; 规定欠缺

中图分类号 S28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5-0167-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requirements of land ecological remediation,ecological concept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to five projects which are land leveling engineering,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road engineering,farmland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sign engineering,village renovation.Meanwhile,four problems are analyzed in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land remediation,including the stipulation of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fee of the ecological renovation project is deficient,lack of maintenance fee for the later period of ecological renovation project,lack of ecological landscape engineering design for ecological renovation project,no basis for the adjustment of the related cost of ecological renovation project.Finally,the proposed land remediation,should consider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which can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rural land quantity,quality and ecological “three-in-one”.

Key words Land ecological consolidation;Ecological concept;Problem analysis;Lack of regulations

根据国家对生态土地整治项目的要求及相关文件,生态整治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主线,坚持整合资金、统筹规划、综合施策,因地制宜地开展山、水、田、林、湖综合整治[1],优化空间格局,改善生态环境,传承历史人文景观,打造集都市休闲、生态旅游、现代农业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示范项目,不断提升土地整治服务绿色发展的能力,开创绿色发展新局面。

1 土地整治工程

土地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村庄整治工程五大工程[2-3],该研究尝试从五大工程与生态理念融合方面进行分析。

1.1 土地平整工程与生态理念相融合

田块平整实施土壤剥离再利用,可提高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土地平整应将农田的表土剥离,并全部加以收集,储存于土地整理区周围,必要时用塑料布掩盖,避免淋刷而流失。待土地平整后再将表土回填,回填后对其表土进行翻松处理,这样能使整理后的土地在最快时间内恢复耕作能力,平整田块增施有机肥,可增强土壤肥力。

梯田平整工程可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水土保持,对梯田平整区域增施有机肥,可增强土壤肥力。

田坎设计过程中尽量采用原生态。田坎修建采用土质,土田坎坡面撒播草籽;同时配置生态坎以保持稳定性,生态坎采用卡扣式生态砖护坡,生态砖孔内撒草籽,砖孔内的植物能对农田渍水起净化作用,田坎設计配套栽植爬藤植物绿化,增加田园风光。

土地平整工程中,有时会挖出很多石块等不宜用作耕种的杂物,可以考虑在土地平整的区域里集中深埋,这样既优化了环境,也节约了耕地。

土地平整结合塘清淤工程中挖出的堰塘淤泥进行肥田。

1.2 灌溉与排水工程与生态理念相融合

沟渠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处生物通道、生物池及生物孔,其中生物孔为预留,为微生物和水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坡势较陡沟渠使用浆砌砖,坡势较平缓沟渠使用卡扣式生态砖,减少砼硬化对农田环境的破坏。此外,生态沟渠采用卡扣式生态砖护坡,生态砖孔内撒草籽,增加了景观绿化功能。

塘清淤工程中挖出的堰塘淤泥是很好的农家肥,可以均匀地摊铺到土地平整的田块上。清淤塘设计了配套绿化工程,栽植多种水生植物,通过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拦截作用、水生植物根系形成微生物膜对有机质的降解作用和植物本身对营养盐的吸收作用而去除污染物。挺水植物具有良好的遮光作用,可有效抑制藻类的繁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加强了水体自净能力。

灌溉塘护砌增加了防护栏和警示牌以消除安全隐患,设计多种爬藤植物增加生态景观绿化,维护项目区生物多样性。

生态护坡采用浆砌石和卡扣式生态砖,生态砖孔内撒草籽,不但减少了投资,降低了碳排放及能源消耗,更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及小型动物栖息及通行;同时护坡设计配套绿化,种植多种乔木、灌木进行交替布置,解决当前农田防护林及片林结构简单、树种单一且乡土物种比例少的群落配置模式以及生态景观服务功能单一等问题。

1.3 田间道路工程与生态理念相融合

道路工程中没有全部采用混凝土设计,根据实际情况,除主干道设计为水泥路面外,修复田间道和新修生产路路面采用了泥结碎石铺筑,田间道土路肩设计了撒播草籽工序。这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混凝土、砂砾石等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保证农产品、肥料运输外,还为生活在不同生态景观斑块内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和通行的走廊,维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

1.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与生态理念相融合

道路林工程主要位于田间道两侧,采用多种植物交替种植,运用丰富多彩的乡土植物,模拟自然群落的结构组成,营造季相变化丰富的植被景观,提升乡村风貌的景观多样性。

农田缓冲带设计多种植物交替布置。农田缓冲带的设计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增加农田景观的生境连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田园景观效果[4]。

生态修复林的设计可修复因工程被破坏的生态和项目区单一林木种类,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提高林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田园景观效果,同时解决当前农田防护林及片林结构简单、树种单一且乡土物种比例少的群落配置模式[5]。

生态塘设计为分层自净结构,并栽植多种水生植物,通过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拦截作用、水生植物根系形成微生物膜对有机质的降解作用和植物本身对营养盐的吸收作用而去除污染物。挺水植物具有良好的遮光作用,可有效抑制藻类的繁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加强了水体自净能力。

人工湿地以天然坑塘作为主体,设计清淤及整修,并种植多种水生植物拦截污染物、降解有机质,利用挺水植物抑制藻类的繁殖,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生态护岸设计配套绿化,种植多种乔木、灌木进行交替布置,增强项目区景观性,净化空气。

生态公厕、生态净化池可改善项目区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生态净化池综合考虑功能和视觉感受2个方面,采用地埋式设计,体现了功能性景观作用。

1.5 村庄整治工程与生态理念相融合

当家塘护砌采用卡扣式生态砖护坡,生态砖孔内撒播草籽,对护砌当家塘设计护岸,护岸也设计生态砖及撒草籽工艺,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及小型动物栖息,护岸配备有仿汉白玉栏杆,提高了居民出行的安全性,增强了实用性和乡村景观性。晒谷场方便了居民日常生活;道路指示牌的设计方便了游客出行;景观堰的设计体现了水利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新路;休闲亭、卵石路、休闲广场等工程体现了美丽乡村建设思想,增加了景观文化和人文活动内涵,强化农田景观、生态和休闲功能,抑制农村景观均质化、同质化现象的蔓延,同时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构建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环境[6]。

2 问题分析

2.1 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费规定欠缺

生态整治项目属于试点项目,涉及专业和方面众多。目前国土系统只有观念,但是相关参考案例较少,相关取费制度和政策欠缺。此次试点项目将土地整治项目和生态保护相结合[7],采用了新的理念、新的材料、新的工艺、新的流程等,应收取一定的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费(包括生态景观工程规划设计费和生态景观工程施工指导费)。

目前,土地整理预算采用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编,2012年版)没有此项收费标准,相关行业园林景观工程设计(行业)取费标准(2013年6月修订本)、景观园林设计标准中专项景观设计等标准,财审机构不认可,计算无依据。

2.2 生态整治项目后期维护费规定欠缺

项目建成后,设计的生态景观工程需要专人专班进行后期维护,以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行。生态景观设计后期维护是指通过有效措施使生态景观成果得到保护、维持,包括管理和维护。管理主要是依据法规、制度、办法对生态景观建筑、生态景观设施和绿地等进行保护;生态景观维护主要是对生态景观的建筑、水体、照明、给排水、装饰包括置石、塑石、铺地等设施进行维修和植物养护。管理方面应遵循法律原则、文化原则;维护应遵循体现建设目的和展示景观特色原则、协调发展和传承创新原则、系统性及时性原则和遵循适度性原则。但目前,生态整治项目后期维护费规定欠缺。

2.3 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工程设计规定欠缺

根据大量生态整治和景观设计等相关资料,对国内外生态整治案例进行积极研究、学习和探索,形成了清晰的工作思路,将生态建设理念贯穿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环节。项目涉及土地、园林、水利、造价、生态景观等各行业领域,目前湖北省乃至全国土地整治相关规范中缺乏此类生态景观工程的规范及图纸。该项目除常规单体设计图外,对于涉及到的景观工程采用平面图及景观图模式,项目生态景观设计部分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已完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接近施工图设计阶段,但仍与施工图设计具有一定差距。计划于项目施工前利用生态景观工程规划设计费中的部分费用聘请专业团队对生态景观工程进行完善细化,这方面的费用取费没依据,国土预算定额的收费标准难以满足。

2.4 生态整治项目相关费用调整无依据

土地清查费、项目勘测费、整理后土地重估与登记费、标识设定费等工作内容均按照常规项目进行,故应根据常规土地整治项目取费。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编,2012年版)规定按照工程施工费为基数进行计算,调整无依据。

3 结语

生态土地整治是一项整体的、全局的和系统的工程,在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整治要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和服务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要基于建设乡村生态文明的新要求,适度拓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使其发挥推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作用。遵循生物多样性、土地多功能性、生态性、乡土性、地方性、景觀性等原则,运用工程技术和景观设计手法,构建文明、健康和可持续的乡村土地生态系统,提高乡村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价值。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建设有我国特色的乡村生态文明,实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的“三位一体”,促进土地工作开展[8]。

参考文献

[1] 严金明.国土开发利用的生态文明战略[J].中国国情国力,2013(4):10-11.

[2] 郧文聚,宇振荣.土地整治加强生态景观建设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对策[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6):4-9.

[3] 陈百明,谷晓坤,张正峰,等.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6):10-14.

[4] 刘文平,宇振荣,郧文聚,等.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8):233-240.

[5] 李红举,林坚,阎红梅.基于农田景观安全格局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5):217-222.

[6] 张勇,包婷婷.安徽省池州市农村土地整治与美好乡村建设耦合联动研究[J].国土资源情报,2014(4):41-46.

[7] 鲍海君,徐保根.生态导向的土地整治区空间优化与规划设计模式:以嘉兴市七星镇为例[J].经济地理,2009,29(11):1903-1906.

[8] 郧文聚,宇振荣.中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策略[J].科技传播,2011,27(12):1-6.

猜你喜欢

生态理念问题分析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
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数据通信网络维护分析及网络安全问题探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