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2018-05-14杨朝明

山东画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力行尚书荀子

杨朝明

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广大青年学生知行合一,做实干家。他强调说:“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腳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出自《荀子·修身篇》,此言强调踏实笃行的意义,也可以看作该篇的主旨。在这句话后,该篇接着说:“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荀子认为,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可不是容易的事。这就如同走路,即使路程很短,不走也不会到达目的地;这就如同做事,事情即使很小,不做也不会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在说明实践(“行”或“为”)的重要性之后,荀子分析了践行修身的三种境界:依法度行事,把礼法贯彻到自己的实践中的人,是士人;具有坚定意志并能亲身实践、孜孜不倦的人,这是君子;敏捷明智并坚持不懈践行真理的人,这是圣人。其实,许多中华圣贤都是这样认识的。如《尚书·太甲》说“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尚书·说命》则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话。《尚书》除了说“行”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谈论政治治理的境界,在更深的层次上论述“允协于先王成德”的问题。孔子特别注重人生境界的提升,在孔子看来,人有不同的格局,例如“庸人”,不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不择贤以托其身”,而且“不力行以自定”。相反,那些积极修为的儒者,则“力行以待取”,孔子认为,人要通达四方,必须“言忠信,行笃敬”。

《荀子》反复强调实践(“行”)的重要性。《劝学篇》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儒效篇》说:“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说的都是关于行动的道理。所谓“学习”,只有到了实践这一步,才算走过了一个段落。实践与落地,才是明智之举,古圣先贤无一不是踏踏实实的实践者。不从点滴做起,就无从谈论成功。“知明而行无过”,这才是理想的境界。

中华文化崇尚“行”,力戒纸上谈兵。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贤能之士追求学问和真理,勤勤恳恳、坚持不懈。孔子强调“敏于行”“敏于事”,又说“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孔子认为“力行近乎仁”,在他看来,人要身体力行做一个君子,竭力实践、勉力而行,就是接近于仁的美好品质。《中庸》说得好:“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只有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由浅而深,逐步提高,躬身实践,才能到达理想目标。历史上,有识之士都强调“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司马光说“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陆游则在冬夜里告诫儿子:“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历史上也有许多空谈空想误国的教训,前车之鉴,发人深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无非都是注重“实干”,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是正道,不空谈,重实践,脚踏实地,知行合一。

猜你喜欢

力行尚书荀子
“力行近乎仁”主题作文写作指导
谦虚
身体力行
Spiritual Humanism: Its Meaning and Expansion
自大的马谡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学校党支部构建力行文化的思考与实践
《尚书》
《荀子》:先秦思想集大成之作
知识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