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不对称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分析

2018-05-14黄文玲,俞守华,方永美,毛小娟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质量安全农产品

黄文玲,俞守华,方永美,毛小娟

摘要 阐述了农产品供给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根源,探讨了信息不对称对农户生产行为选择的影响,并证明了通过斯宾塞-

莫里斯条件去提高信息不对称市场的交易效率是可行的,最后根据这个条件的实现提出了改善农户生产行为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农户生产行为;农产品;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06-0197-03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on Household Production Behavior

HUANG Wenling,YU Shouhua,FANG Yongmei et al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cs,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 The study analyzed the causes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supply and discussed how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affected household production behavior in this article.Spencer Maurice condition was proven to be effective in the transaction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market. Based on the conditions this study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household production behaviors.

Key words Information asymmetry; Household production behaviors;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在農产品供给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农户、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农产品市场的逆向选择问题,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效率。在这种情形下,高质量农产品的供应者往往由于得不到合理的回报而主动退出市场[1]。

1 农产品供给过程中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根源

农产品供给过程中不对称信息的产生,除了跟农产品是信任品的特性有关之外,还跟农产品生产条件变化、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1.1 农产品生产条件的变化是造成农产品供给过程信息对称的主要原因 20 世纪70 年代之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基本处于传统农业阶段。农产品的生产与供应处于“就地生产,就地供应”模式,同一地区的农产品其内在质量基本相同,这时,生产者和消费者关于农产品的质量信息基本是对称的。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实施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得到快速提高,特别是农药、化肥工业的发展为农产品单产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农产品供应链的延长和农产品供给方式的复杂化以及工业“三废”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农产品生产条件、生产方式已发生了明显改变。这时,同一地区的同一种农产品的内在质量已完全不同于基本自然状态下生产的,外形相同的农产品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在质量。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关于农产品质量信息的不对称性逐渐形成。

1.2 资源替代型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剧了农产品供给过程的信息不对称 生物学上的大量研究数据表明,足够数量的自然资源的投入对农产品质量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2]。然而,由于自然资源供给的有限性,自然资源会因为自身的稀缺性而价格上涨。自然资源价格的上涨促使农户努力寻求能在生产过程中节约自然资源的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各种作物生长激素、除草剂和杀虫剂等被纷纷研发出来。

许多农户为了提高农产品产量,全然不顾作物的生长规律,过度地使用各种作物生长激素、除草剂和杀虫剂等来替代传统的生产方式。诸多事实表明,资源替代型技术的过度使用是造成农产品内在品质下降以及农产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替代型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造成流通市场上的农产品品质差异很大。而资源替代型技术进步的信息在消费者群体中传播速度非常慢,消费者无法辨识哪些农产品是用替代型技术生产出来的。层出不穷的替代型技术加剧了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1.3 信号传递的单位成本过高制约了农产品质量信息的有效传播 在交易市场上,信息优势方能否会主动传递信息取决于信号传递的成本以及因此带来的收益。农产品质量信息的传递成本是信息采集成本和信号传递成本的总和,具体来说包括有农产品检验检测成本、认证成本、商标注册成本、营销管理成本等[3]。但是这些成本明显是属于固定成本的投入,即对于同一位生产者来说,产量越大,其规模经济效应越明显。但事实上我国的国情是,农产品生产的主体主要是分散型的个体小农户,对于这些规模过小的农户来说,单独地将自己生产的产品送往相关机构进行检测和认证所带来的收益是得不偿失的。我国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规模过小、单位检测认证成本过高的现实制约了农产品质量信息的有效传递。

1.4 农产品市场信誉机制不健全使得农产品市场信息失灵的问题短期内无法解决 信用体系是信誉机制效能发挥的支撑[4],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是由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体系、信用标准体系、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评价体系、信用披露体系和信用奖惩制度6个方面组成。通过这些组合体系的有机运用能在收集到足够信息的基础上标准化地对农产品供应者进行信用评价,并将这些评价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

但就我国目前现状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仅仅运行在试点阶段,体系架构还是非常不成熟。这跟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起步较晚有关,也跟目前农产品供给者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有关。因此,短期内我国仍无法完全依靠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去保障农户声誉以缓解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农产品市场失灵问题。

2 信息不对称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

这里将运用斯宾塞所提出的信号传递理论来分析不同的信号成本下农户生产行为的选择。

能让市场上不同质量水平的产品分离开来的条件被称为斯宾塞-莫里斯条件。这个假定的要求是:质量越高发送信号的成本越低[5]。在农产品市场中,要通过斯宾塞-莫里斯条件实现农产品价格的有效分离,则必须实现一种信号使得高质量的农产品比低质量产品有更低的传播成本,而且这种信号是易于观察的或者是容易得到验证的。

为简化理论模型,这里假设农产品市场上仅由高质量(θ=1)和低质量(θ=2)2种产品组成;农产品供应商知道产品的真实质量θ,消费者只知道θ=1 和θ=2 的概率均为1/2。供应商可选择进行的声誉投资s ∈ {0,1},声誉投资的成本是C(s,θ) = s/θ;消费者在获得信号后决定购买方案,获得的均衡价格水平为w(s);供应商可以确定是否按此价格提供产品。供应商期望的利润为π(s,θ) = w-s/θ,消费者的期望效用为U s,θ=θ-w(s)。

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消费者只能观察到s而不能观察到θ,因而售价只能按s 而定[6]。令P(θ = 1|s)为当消费者观察到质量信号s 时消费者认为产品是低质量时的后验概率。要得出精炼贝叶斯均衡的条件是:卖方选择质量信号s(θ);消费者根据观察到的s 得到后验概率P(θ = 1|s)和支付价格w(s),使得①給定预期的价格w(s),s(θ)是质量为θ的农产品供应商的最佳选择,②给定s(θ),P(θ = 1|s)是与贝叶斯法则一致的,w(s)是消费者的最优选择[7]。

2.1 混同均衡求解 混同均衡意味着不同质量的农产品将发送相同的信号,从而售价也是一样高。当s(θ)=0 时:

混同均衡(PE):s(θ=1)= s(θ=2)=0

w(0)=w(1)=1.5

P(θ=1|s=0)= 0.5

P(θ=1|s=1)= 0.5

即,在均衡时,两类产品都不选择发送信号,消费者认为信号不传递任何信息,因而售价等于期望质量。可以证明这个均衡是能够存在的:给定消费者的购买价格与质量水平无关(w=1.5)和消费者的后验概率P(θ=1|s=1)=0.5,供应商的最优选择是不发送信号(s=0),P(θ=1|s=1=0)与贝叶斯法则并不矛盾,消费者的最好选择只能是w=1.5(图1)。

2.2 分离均衡求解 分离均衡意味着低质量农产品选择不进行声誉投资,高质量农产品的供应商选择进行声誉投资(图2)。

分离均衡(SE):s(θ=1)=0

s(θ=2)= 1

w(0)=1

w(1)=2

P(θ=1|s=0)=1

P(θ=1|s=1)=0

消费者认为不发送信号的一定是低质量,支付价格w(0)=1,认为传递信号的一定是高质量,因而愿意支付价格w(1)=2。可以证明(SE)是一个精炼贝叶斯均衡:给定买方的后验概率和价格决策,高质量农产品的供应商最优选择是进行声誉投资,因为π(s=1,θ=2)=1.5>π(s=0,θ=2)=1;低质量农产品的供应商最优选择是不进行声誉投资,因为π(s=0,θ=1)=1 ≥π(s=1,θ=1)。另一方面,给定农产品供应商的选择,消费者的后验概率是根据贝叶斯法则得到的,购买价格决策是最优的。

在分离均衡中,声誉投资的高低就成为传递质量水平的信号。这里的关键是高质量农产品进行声誉投资的成本低于低质量农产品。高质量农产品的供应商才能通过声誉投资使之从低质量农产品中区分开来。如果声誉投资的成本与质量无关,声誉就不可能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

2.3 混同均衡的剔除 在这个模型中混同均衡是不能合理存在的,因为它依赖于在买方的非均衡路径上后验概率的假定,即P(θ=2|s=1)=0.5,这个假定可以证明是不合理的。

不论消费者的后验概率如何,不做任何声誉投资都是低质量农产品的最优选择。因此,假如观察到s=1,消费者不应该认为产品有可能是低质量的,合理的后验概率应为P(θ=1|s=1)=0;给定P(θ=1|s=1)=0,高质量农产品将会选择s=1。从而推断s(θ=1)=s(θ=2)=0 并不能构成一个混同均衡。因此,分离均衡是这个模型唯一合理的均衡。

2.4 关于分离均衡的讨论 由上述分析可知,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的信心(后验概率)会影响到农产品市场的均衡结果。在消费者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认为即使有产品信号及声誉传播也并不能有效传递农产品的真实质量信息时,这一个信念会影响到供应商的最优选择,高质量农产品没有获得传递信号的激励,即s → 0。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只能根据平均质量来支付价格。因此,只要消除消费者P(θ=1|s=1)=0.5的信念,在斯宾塞-莫里斯条件能成立的情况下,市场中就能实现分离均衡。

信号发送问题的求解使缓解农产品市场逆向选择问题的思考得到简化,即问题的关键在于需要找出能让低质量农产品付出更多声誉投资成本的信号传递机制。但现实中,我国农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还远远跟不上农业发展的需求,高质量农产品未能在农业信用体系的保护下获得有效的信号传递;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进一步瓦解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信心,导致农产品市场中的分离均衡难以实现,许多农户最终可能会放弃继续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

3 改善农户生产行为的建议

农产品供给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供给质量。结合上述分析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帮助减少农产品供给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促进高质量农产品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

3.1 增加农业补贴,降低自然资源价格上涨对种植成本的影响 自然资源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使得部分农产品生产者更倾向于选择自然资源代替型技术,从而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国家给予农户一定的农业补贴,以降低自然资源价格的上涨对农产品种植成本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在大力推行农业补贴政策。2016 年4 月25日,财政部、农业部两部委下发了《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8]。通过精准的农业补贴政策,激发农民种植农产品的积极性,降低农民对资源替代型技术的使用率,增加质量安全的农产品的提供。

3.2 改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环境 最近一二十年,由于受到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和工厂污水废气污染等的影响,我国农产品种植环境日益变差,许多地块已经不适合种植农产品了,许多地方的农田如果不施放农药就会颗粒无收。如果不改善农产品生产环境,将无法真正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如果说农业生产环境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那么农产品销售环境则影响了农户生产高质量农产品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农产品主要通过农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出去。大部分农产品采摘后没有进行任何加工、分级和包装,农产品售前也很少进行检测,导致了高质量农产品和低质量农产品混同销售,消费者无法区分哪些是高质量的农产品,而高质量农产品生产者也无法从交易中获得其理想的收益。只有改善农产品销售环境,例如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成本,开展农产品质量分级管理和销售等,让低质量的农产品难以上市,农户才有生产高质量农产品的积极性。

3.3 鼓励农户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信号传递成本 规模化种植是降低单位农产品信号传递成本的重要手段。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9]。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使得单位农产品的信号传递成本降低,高质量农产品的生产者才有积极性去传递农产品质量信息。

3.4 完善农业信用体系,激励高质量的农产品 农业信用体系是农产品信誉机制效能发挥的有力支撑。完善农业信用体系,使得农户、农产品、经销商等信息标准化、公开化,消费者可以快速地了解农产品及其经营者的信息。农产品经营者的信誉在农业信用体系下得以形成,高质量的农产品经营者将获得较高的信誉,而低质量农产品经营者因其信誉较低而需要付出更高的信号传递成本,农产品市场的分离均衡最终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怡.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农产品市场交易问题及对策:基于农产品产业链视角[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2):182-185.

[2] 任雷,胡晓辉,杨振超,等.光照强度对厚皮甜瓜糖分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影响[J].西北農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6):120-126.

[3] 孙小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传递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32-55.

[4] 杨小玲,杨建荣,尹倩文.我国农村信用体系的制度变迁历程及成效初探[J].西南金融,2015(12) :29-32.

[5] SPENCE M.Competitive and optimal responses to signals:An analysis of efficiency and distribu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74,7(3):296-332.

[6] 朱建平.论保险信用评级制度有效性的经济学基础[J].Economics & trade update,2007,5(55):124,126.

[7] 韦德贞.博弈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1(23):57-58.

[8] 张雯.农业“三项补贴”合并 促粮食规模经营提速[EB/OL].(20160426)[2017-10-15].http://www.nbd.com.cn /articles/ 2016-04-26/1000723.html.

[9] 徐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培育研究:基于湖北省的调查[J].学术论坛,2014,37(1):67-71.

猜你喜欢

信息不对称质量安全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