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评语变变身 给习作亮亮色
2018-05-14严明慧
严明慧
【摘要】习作批改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但是,长期以来,习作批改高耗低效,对改善习作的作用微乎其微。本文紧扣“给评语变身”话题,围绕关注学生个体,因生而异;找准问题,归类点评;目标明确,变式评价三方面内容展开阐述,阐明变身评语是提高习作评价有效性的观点。
【关键词】有效;因生而异;归类点评;变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写评语是习作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核心目标是促进。以评促改,完善习作。评语为师生对话打开窗口,对话是否有效取决于评语的质量。写好评语,意义非凡。然,在教学实践中,批改习作耗费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效果却差强人意。常常是教师煞费苦心批改,学生却无所用心面对。评语对写作的促进作用微乎其微。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关注评语,使评语成为学生愿看、爱看的文字,发挥它应有的功能,有效为二次习作或后续习作服务?笔者将从三方面来谈一谈。
一、因生而异,有的放矢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学习积累、表达运用双轨并行。然而,每一名学生因为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等差异形成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教师在撰写评语过程中要关注这些差异,写有针对性的评语,强化学生对评语的认同感。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关注方言,规范评价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工具性”要求学生学习语言要“规范”,写“规范字”,学会“规范表达”。我国疆域辽阔,方言是语言不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师要留心捕捉来自学生、同事、朋友的语言信息,熟悉学校周边方言特点,区分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认真收集、归类、整理、罗列,作为习作评价的一个指标。尤其偏远地区县级学校及乡镇学校,教师更要把语言规范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来枛,发现方言与普通话混杂时及时指出,监督纠正,帮助学生逐步消除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之间的障碍。
(二)明确目标,区别用力
评语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自我欣赏,应该以解决学生作文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读后确实有所悟,有所得。面对不同的创作个体——学生,为什么写评语?要发挥评语何种功能,教师要认真梳理,心中有数。常见的评语功能有推送、帮扶、鼓励等。笔者根据功能不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吹毛求疵型。 该评语主要指向写作优生。这类学生阅读量大,词汇丰富,语言生动,充满自信,优越感明显。针对这类学生,不少教师通篇评语溢满赞美之词。过多肯定,容易让学生满足,助长骄傲情绪,不利其成长。正确做法是适当拔高批改尺度。给写作优生习作打分数,评等级比普通学生略高即可,不轻易打满分;评语中肯,不夸大其词。消除其习作优越感,知不足,方能客观冷静地看待自己的作品,以平常心态投入到修改与完善中,修改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发挥出评语的“推送”功能。
宽严结合型。这类评语主要针对写作能力普通,创作状态不稳定,自信心也随创作状态忽上忽下的学生。当他们写出好作品时,鼓励的同时需客观指出不足,一一羅列;当他们的习作质量不高时,指出不足前多写鼓励性评语,以保持其习作信心和创作热情。
放大优点型。 这类评语适用于写作能力弱,不自信的学生。教师要宽容,尽量把评语写得浅近、清楚,放大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词都得认真挖掘,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树立写作自信。
二、找准问题,归类点评
写作实践除了创作,还包括学生的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反复推敲中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问题是修改的前提,教师要善于看到问题的本质,将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归类,有针对性地组织语言,以“问题诊断+解决策略”方式指导学生纠错矫正,优化习作,提高评价实效。笔者对习作中常见问题归纳整理如下:
(一)随意病
主要病症列举:(1)好了,今天就写到这吧,再见!(2)你看,多么精彩啊!想知道其他事吗?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慢慢道来。
诊治手段:手术摘除,斩草除根。
(二)生硬病
主要病症列举:(1)看了这漫画,我突然想到了几句名言……(2)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名言接其后)。
诊治手段:直接引用,少说废话。
(三)“有一次”病
主要病症列举:一写事,“有一次”。
诊治手段:注射强化消融剂,消融“有一次”,灵活变化表达,如:使我难以忘怀的(深深记住的等)的是那一次。消除生硬感。
(四)模糊病
主要病症列举:记得那一回,陈宝玲和一位同学吵架了,吵完架,回到教室里,陈宝玲很生气,就把那同学大骂一顿。(怎么骂?骂什么?要写清楚,写详细。)
诊治办法:配副“眼镜”,认真观察,抓住细节。
除以上几点外,学生习作中常见问题还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病,舍本逐末病,无厘头病,审题马虎病……教师要根据学情将作文病症进行归类,开具整改单子,写成评语。每次讲评课针对当次相对凸显问题,开展主题评讲,有所侧重组织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及时巩固训练成果,控制“病情”。
三、明晰目标,变式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评语也应该鼓励个性表达,有创意地表达,提高评语吸引力和关注度。要达成此目标,教师要善于给评语变变身,写出针对性强、有感染力、令人耳目一新的评语来,转变评语低效状态。
(一)变“笼统”为“具体”
“一评到底”是不少教师写评语易犯的通病。“语句通顺、优美”“中心突出”“详略得当”在各年级习作评语中出镜率居高不下,反映出教师没有深入思考,不明确习作学段目标等问题。改变的办法是认真解读各学段的习作训练目标,找寻课文编排规律,总结单元组语言训练重点及课文表达秘妙,写针对性强、指向性明确、有指导性的评语。
(二)变“僵化”为“灵活”
教师写评语容易被考试牵着鼻子走,为了能让学生拿高分,教师常常让学生模仿、套题,习作点评直接指向考试,以这样方式训练出一批批“模仿好手”“套题高手”。僵化的评语慢慢地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消磨学生的写作兴趣。灵活变化评语,使评语富有个性特征,能让学生眼前一亮,重燃创作欲望。例,笔者班上的小欣和小娟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围绕“我的朋友”文题创作时,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写了对方。小欣写小娟写了洋洋洒洒五六百字,行文流畅,细节突出;小娟写小欣却寥寥数语,蜻蜓点水。笔者给小娟的评语是:你对声称与你形影不离的小欣并不了解,把她写得如此普通,你们一起做过的事那么有趣,令人难忘,你却寥寥几笔就交代完了,根本没当一回事儿。建议到小欣那里取经并检讨去。小娟接受了这样为她量身定做的评语,有所启发,修改后的文章质量明显提高了。
(三)变“枯燥”为“幽默”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师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教师要把评语从严肃枯燥的神台上请下来,让它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文字。如,小趣是班级的开心果,性格活泼外向,如果给他的习作写刻板评语,无法引起他的重视,修改也顯得被动。笔者尝试突破常规,在他《一想到这件事,我就开心》文后给出如下评语:亲爱的小趣同学,读你的文字,老师情不自禁大笑,情节有趣,细节具体,高手啊!然,请陪老师上医院去,因为作文标点遗漏太多,拜读你大作时总停不下来,岔过气去了。这事你得负全责,别忘了带足医药费哦。小趣看完评语,感到不好意思,笔者相机给其补标点知识,小趣按照要求认真修改,效果不错。
除上述评语变式外,评语撰写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更多变式,需要教师在习作教学实践中用心归纳总结,重新定位评语的价值,把提高评语的有效性作为教学常规常抓不懈,作为课题研究不止,让评语真正为促进学生写作服务。
参考文献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b796301000al1.html
[2]张文质,窦桂梅,姚春杰.小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