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古诗词意象教学研究

2018-05-14李先

课外语文·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诗词意象

李先

【摘要】古诗歌具有想象丰富、语言凝练的文体特点,增加了其解读难度。诗歌阅读又是中、高考的重点,所以,如何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意象是古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意象入手,简述古诗词意象的内涵、特点,探寻意象的教学角度,从而为诗歌解读提供一些策略,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古诗词;中学语文;意象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意向的内涵

意象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普通词汇。相反,它是一个古老的审美概念,其内涵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最早论及意象内涵的是《周易大传·系辞上》,其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但此处的“意”“象”是分开的。第一次完整的提出“意象”这个概念并将其作为诗歌主要对象的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他在《神思》篇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晚唐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论述了意象的作用,提出了“意象欲生,造化己奇”“入手取象”“在我意中”的观点,这里的意象已包含有诗人情感与造化之奇的映像。 清代王夫之把“意”与“象”看成是“情”与“景”,认为“景在情中,情在景中”。

从意象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这样概括意象的内涵:意象是由诗人的主观情感“意”与客观对象“象”组成的艺术形象,这里的“象” 早已不是单纯的客观物象,而是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虞书·舜典》说“诗言志,歌咏言”。可见,诗歌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而这又通过意象这一途径抒发开来,从而展现诗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

以上论述了意象的内涵,弄清意象的内涵对于学生准确找到诗歌中的意象尤为重要,这也是帮助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的第一步。

二、意象的特点

(一)意象的主观情感性

上面我们说过意象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那么,意象一定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世界只有一个,但在不同诗人眼中却又纷彩各异。比如“水”,李白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将水与友情联系在一起。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水与亡国之愁联系起来。李之仪说,“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将水与男女恋情联系在一起。水还是水,出自不同的诗人,却承载了不同的内涵,展示出不一样的意义。

(二)意象的模糊性

诗词意象内涵的模糊性取决于诗词文本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的空白性。诗人若處于一种复杂的难以名状的状态,或者说是故意借用事物的歧义来表达情感,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模糊性。如李商隐的《锦瑟》。有人把它当成一般的“咏物”诗,也就是歌咏“锦瑟”的。有人认为这是“为国祚兴衰而作”。有人认为这首诗与诗人的婚姻生活有联系,认为这是一首“闺情”诗,有人说这是“悼亡”诗,将诗的迷离与妻子的早亡联系起来。可见,诗人情感的多义性造成了意象的模糊。

(三)意象的稳定性

有些意象的内涵从古到今变化不大,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如“猿声”这一意象,以其“悲”“哀”的特点,在以中国的中部、南部为背景而表现羁旅、流寓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又如《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一句可以说是对女性身体和姿态美的描写。其中“蛾眉”这一意象值得注意。正如朱熹《诗集传》说“其眉细而长曲”,这里将细长、弯曲的女性之眉比作蛾的触角细长而弯曲的样子,十分自然和贴切。此后,其作为“女性之眉”乃至“女性本身”美的形象比喻,一直得以稳定的保存下来。

(四)意象的多义性

意象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具有多义性。如“月”这一意象。早在《诗经》中其就是美好的意象:“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在曹操《短歌行》中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以月的无边透明,美化出无限的忧愁。谢灵运的“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明月透明与雪色之白融为一体,同时将朔风劲吹其间,显示出整个宇宙的悲凉。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里的“月”含有思亲思乡的情感。再如杜甫的“潮平两岸阔,月涌大江流”,这里则通过“月” “江”两个意象构筑了雄浑壮阔的意境。再如“水”的意象,表示流逝不返的时光,最为代表的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则体现无限的哀愁,再如《迢迢牵牛星》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处的水则是爱情的阻碍物。“月”和“水”在普通人眼里是再普通不过的自然物象,然而在性格迥异的诗人眼中,却是有着丰富意味的意象。

(五)意象的历史继承性

我国的诗歌历史悠久,作为诗歌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象必然也有其漫长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些意象被反复运用,甚至是作为一种稳定的意义而固定下来,使得后代的人们可以直接使用。这就体现出了意象的历史继承性。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出的:“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这里“菊”之隐逸高洁、“牡丹”富贵、“莲花”之纯洁、高雅作为一种稳定的意象被保存下来,为后人们所使用。再如“岁寒三友”之“梅花”,所谓“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之品格与气节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再如红豆,《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清人朱彝尊《怀汪进煌》“红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思念之切溢于言表。红豆象征着爱情或相思的意义就这样继承和保持下来。

与此同时,梅、牡丹、莲花等这些意象本身带着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

以上,我们简述了意象的特点,知道了意象的主观情感性、历史稳定性、多义性以及模糊性,这对我们解读意象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只有弄清了诗词中意象的特点,才有可能接近作者创作的心 理,才有可能准确把握诗歌的内涵。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古诗词意象
踏青古诗词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古诗词中的新年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