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探讨

2018-05-14李猛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动教学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包括一节课、一篇文本文、一个单元等的教学过程。本文主要研究一篇文本文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主要有预习指导、导入、讲解讨论和指导、课堂小结。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学习是对知识情感和生命的一種体验;开放性与生成性是新的语文课堂的主要特征;树立“以学定教”的观念;课堂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过程,包括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一篇文本文的教学过程,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本文主要研究一篇文本文的教学过程。

语文教学过程模式是设计、组织、调控语文教学活动的一整套语文教学方法体系,是介于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实践的一个中间环节。因此,语文教学过程要形成一种模式,一是要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二是要有必需的操作程序。语文教学过程内部各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的语文教学过程模式。但从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分析,一般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预习指导、导入、讲解讨论指导、组织活动、作业布置、小结等要素。

一、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

(一)预习指导

一是提出预习的要求,解决预习什么的问题。教科书中每一课的导语部分也提示了预习的要求,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预习应解决的问题。

二是教给预习的方法,而方法的掌握是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形成的,特别是小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指导。预习一般是在课前进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预习能力的增强,便可以把预习放在课前进行,但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都需要教师的指导检查和督促,以利于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

预习是重要的,复习也是必要的。复习的目的在于刺激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来促进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因此,对知识点的复习要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转化,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有效迁移。

(二)导入

导入是新课学习的开始。新颖而独特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注意,激发学习探究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动机。导入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一是以旧引新,是指把复习旧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铺垫和起点,来达到对新知识学习的目的的方式。二是创设情境,是以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三是设疑激趣,是针对新课学习的内容,设计能引起学生悬念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方式。

(三)讲解讨论和指导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

讲解是教师通过简明而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的方法。教师的讲解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母语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点拨,而不是系统知识的讲解和逐字逐句的注释。对于低年级学段语文学习,讲解还是主要的方式。

讨论是合作学习中的一种学习方式,是语文课堂教学展开教学活动常用的方法。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总体掌握全班情况,及时了解个别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四)课堂小结

为了保证一节课结构的相对独立性与完整性,课堂小结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教师如果进行精妙而简洁的小结,可以再次激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小结的内容可以是对本节课内容的简要概括或归纳,也可以是对学习重点和难点的提示与强调,还可以是对学生知识迁移和思维拓展的引导。

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学习是对知识情感和生命的一种体验

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绝不是一种单纯的学生认知过程,而是师生交流情感的过程,是对生命内涵的体验过程。语文教学活动不单是教师引导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尤其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积累对生命的体验,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来激发和实现对人生价值的积极的追求。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语文教学活动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创设一个愉快、和谐的良好学习氛围,预设与生成一种具有感染力与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就能够使学生得到感化和熏陶。

(二)开放性与生成性是新的语文课堂的主要特征

学生的不同认知层次、发展指向、思维特点、情感目标、个性差异和价值追求,构成语文课堂教学的不确定因素。在新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就要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性、确定性及预设观念的束缚,努力建构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体系。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留有宽阔的余地,要留有师生探究的扩大空间,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生成打下基础。允许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对知识、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有多元的发现。

(三)树立“以学定教”的观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由关注知识传授转变到关注学生发展上去,树立“以学定教”的理念。

(四)课堂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要建立教学相长、交往互动、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从“居高临下”的“知识权威”角色中走出来,和学生平等相处,进行相互的知识情感与生命价值的交流学习。通过教师自身的渊博知识震撼学生,用高尚的道德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努力使自身居于“平等中的首席”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孙凤岐.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李猛,1973年生,黑龙江勃利人,一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活动教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