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西藏青稞产业发展研究

2018-05-14张华国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1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乡村振兴

张华国

摘要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分析西藏青稞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西藏主要粮食——青稞生产进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提出西藏青稞产业振兴举措:一是大力实施青稞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贯穿发展,增强青稞产业链的互补与交融;二是加大财政、金融、科技、推广支持的有效力度,建立主要以资金为保障促进青稞产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三是逐步推进科技创新与研发体系的形成,提出“建设一片、带动一片、发展一片”的产业发展方案,推动青稞集中创新平台建设;四是加强西藏地方特色青稞品种的选育以及示范基地的选址、规划、建设与布局等;五是通过网络、媒体、交易市场信息等全力进行西藏青稞文化的研究、挖掘、拓展和宣传,树立西藏青稞品牌形象。

关键词 乡村振兴;青稞产业;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1-0205-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highland barley industry in Tibet. Aimed at the corresponding grain production of highland barley in Tibet,conduct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analysis and evaluation,put forward the revitalization measures of Tibet highland barley industry development: first, vigorously implement the three industries of highland barle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enhance the complementary and blend of highland barley industrial chain;second,increase the effective strength of finance, fina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romotion support, and establish an economic foundation that main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and barley industry with capital guarantee; third, gradually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ystem, put forward “construct a piece of, drive a piece, develop a piece”of situatio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and barley centralized innovation platform; fourth, strengthen the selection of local barley varieties in Tibet and the site selection, planning, construction and layout of demonstration bases, etc.; fifth,based on the network, media, trading market information,full force to carry out research, excavation, expansion and publicity of Tibetan highland barley culture, and establish the brand image of highland barley in Tibet.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Highland barley industry;Food security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加快农业供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中共十九大报告在供给侧改革的基础上提出农业乡村振兴的发展举措,明确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逐步加快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的概念。就西藏农牧业发展而言,青稞产业是农牧业发展的关键产业之一,是引领支撑农牧业经济发展重中之重的产业,加快建设推动西藏青稞产业的发展是构建高原农业产业体系、推进高原农业现代化发展、顺应国家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提升“三农”经济发展步伐,符合高原农业发展趋势和潮流。

青稞作为藏区人民的主要口粮,从青稞的食用与营养价值来说,国内外相关资料显示,青稞的食用价值与营养价值十分丰富[1-2],青稞是目前世界发现的最符合人体生长发育、适宜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的栽培物种之一,从食用方面来说,是藏区人民温饱以及人场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质所在;从营养价值来说,具有丰富的粗蛋白、膳食纤维、β-葡聚糖、支链淀粉、稀有营养成分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等物质,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如抗癌元素——硒,无机元素钙、磷、铁、铜、锌等,由此证明了青藏高原居民常食青稞与青稞突出的医疗保健功能的密切关系;从青稞的海拔区划分布来看,青稞在海拔1 200~4 600 m均有存在,分布于西藏绝大部分农作物生长区域,而且不同的生长区域青稞具有不同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特性,青稞品种多样化造就了青稞作为西藏农牧业发展支柱的特点;从青稞的加工生产来看,目前西藏农牧科研机构已研制青稞麦片、青稞方便面、青稞酒、青稞醋等农产品60余种,到2017年底将达到100余种,全区青稞生产加工企业达30余家,设计加工能力在11万t左右。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西藏青稞加工转化量为6万~8万t左右,通过进一步推进青稞精深加工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青稞产业将成为西藏农牧民致富的重要途径[3]。

由此看来,西藏青稞产业化生产作为提质增效的重要产业之一,顺应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是实现农业“产业兴旺”最终目标的途径。大力发展青稞产业是提高粮食供应、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收入的重点举措,是实现藏区兴边稳藏、精准脱贫、满足藏区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战略需要。

1 西藏青稞产业发展现状

1.1 西藏青稞发展自然态势与状况凸显增长状态 2017年西藏青稞发展基本情况见表1[4]。按照西藏“十三五”农牧业发展规划,要实施粮食双增长行动方案,实现青稞总产和单产双向提升增值增效。就青稞而言,预计青稞2020年总产增加5万t以上,单产增加375 kg/hm 确保到“十三五”期末,即2020年粮食总产稳定达到100万t以上,青稞总产超过80万t,建设高标准田6.67万hm 青稞种植面积13.33万hm2以上。构建以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昌都5市为中心的粮食生产优势核心与扩散产区,打造覆盖35个粮食主产县的种植示范区域,加大“藏青2000”“喜拉22号”“山冬7号”“冬青18号”等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力度,充分挖掘良种增产潜力,扩大良种的繁育体系,从政策、资金、项目和技术推广配套上予以重点支持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从而有力地推进和支持西藏青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可持续发展战略。

1.2 西藏青稞科技体制创新与产业化加工初见端倪 西藏青稞科技创新体系不仅包括传统的农家糌粑制作和青稞酿酒,也包括外来的区内外优势加工型企业,同时还包括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创新平台——有效功能成份提取与产品研发实验室、产品质量检测室等,研制产品主要包括青稞米、青稞面粉、青稞麦片、青稞茶、青稞面包以及β-葡聚糖发酵制品等具有食用、饮用和保健功能农产品加工。西藏自治区农牧科研机构已研制出60余种青稞加工产品,到2018年年底会研制出100~120余种青稞加工產品,面临西藏农产品——青稞的加工生产,为适应青稞产业发展新形势,组建与引进青稞生产企业30余家,设计加工能力在11万t左右,2017年全区青稞加工转化量为8万t左右,主要用于酒类加工企业和青稞食品企业,其中酒类加工企业主要有拉萨啤酒厂、藏缘青稞酒业公司、西藏藏泉酒业、林芝蕃王酒业公司等;食品类加工企业主要有春光青稞食品公司、西藏圣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西藏吉祥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

1.3 西藏青稞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青稞生产发展角度来看,西藏青稞生产在稳中增长的同时,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粮食的实际生产成本带来的政府收购成本的一一对应,面临新时期经济结构的变动,生产的投入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可预测的、可变的、难以定性的标准,对农牧民生产的回报周期、经济预测性、风险性难以预测。早在2006年政府实施西藏青稞收购最低价格的预算,提出1.50元/kg最低收购价格的意见,随着青稞生产成本——劳动力、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资成本的逐年增加以及青稞市场价格的不断提升,青稞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也逐年提高,从2006年的1.50元/kg提高到2015年的3.80元/kg,10年间青稞最低收购价格增加了2.30元/kg,年均增长9.74%,目前青稞收购基本已连续3年稳定在3.80元/kg的水平,稳定支撑了青稞市场预期,正确引导了青稞的生产,有效保护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据统计,2011—2016年西藏全区青稞总产量由62.18万t提高到74.67万t,年均增长3.73%,且连续2年稳定在70万t以上,粮食的生产成本与收购成本呈现正相关关系,与区域的经济协调相互统一,实现市场化经济运作[5]。

从青稞生产的市场角度来看,目前青稞市场由国家收购朝着企业化运作多元化方向发展,对青稞的需求巨大,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2015年开始西藏自治区推行售粮大户奖励政策,连续2年对全区售粮大户进行了表彰,大大激发了农户售粮积极性。从汇总的全社会商品粮流通情况看,全社会各类粮食经营企业青稞收购和销售数量逐年上升,逐渐呈现出购销两旺的态势,粮食物流通道整体畅通,粮食流通效率大大提高。从青稞购销情况看,国有粮食企业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但非国有粮食企业、第三方生产加工企业以及外来生产性加工企业作为重要补充作用越来越显现,市场占有份额也越来越大,青稞市场主体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但是西藏青稞多年处于生产量短缺、库存不足的情况,区域粮食安全宏观调控能力有待加强[6]。

从农户自身种植角度来看,西藏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梯度海拔的自然条件、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灌溉方式、种植方式、机械化程度不同,

农户的种植经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对经济收益的期望等不同,普遍造成农业生产条件差、单产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户发展也不平衡的局面;从农业科技部门的角度看,科研和推广与农户之间存在着制约因素,科研部门的缺技术、缺品种、缺推广等,农户接受农业知识的水平有限,劳动者技能差,管理粗放,生产能力弱,人工成本高,导致青稞实际生产科技含量总体不高[7]。

2 西藏青稞产业发展效益分析

2.1 西藏青稞经济效益分析 青稞产业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从青稞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青稞是增加农牧民收入、藏区居民日常主要食用以及世代依靠的主要物质所在,青稞的种植、收获以及后续的食用、加工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有效地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青稞产业的潜力发挥,可以有效地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和实现农牧民脱贫致富,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开拓青稞食品、保健、医疗等细化经济发展市场。从青稞种植增产角度来看,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13年开始大规模推广“藏青2000”等优势青稞品种,以“藏青2000”为例,平均单产比一般品种增产247.5 kg/hm2;2016年青稞总产比2013年增加9万t,其中良种增产占2/3,“藏青2000”“喜拉22号”“冬青18号”“山冬7号”等青稞新、优、特品种种植面积12.338万hm2

,伴随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增产潜力巨大。

2.2 西藏青稞生态效益分析 从青稞生长自然环境来看,青稞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适宜于海拔高、气温低、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昼夜温差大等环境特点,特殊的地理、区位环境造就、赋予青稞独特的生长环境,为青稞生长提供了广袤的空间,青稞作为高原人民食用的主粮,为人民生活健康提供了基本保障。从青稞产品营养价值来看,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保健效果,不仅可以作为日常的饮食,同时也可以作为医疗保健的食物,青稞β-葡聚糖是重要医疗保健物质,其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支链淀粉、稀有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等,满足人民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保障饮食安全,提高身体素质,优化饮食结构,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3 西藏青稞社会效益分析 青稞产业发展不仅明显提高藏区粮食自给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同时也可以作为特色农产品开创市场。青稞是西藏农产品特色的代表,多样化的农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促进了青稞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增加农牧民的收入、解决就业、开拓市场、兴边稳藏以及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青稞生产形势乐观,农牧民合作社、加工企业以及第三方融资正在逐步推进,青稞产业邁向大众化、产业化、市场化,青稞产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战略机遇,青稞产业一定会走出雪域高原,更上一层楼。

3 西藏青稞产业发展潜力提升路径与方法

青稞是西藏最主要、最具优势、最广泛的特色原料作物和粮食作物,为积极推动青稞产业发展与定位,进一步推动青稞生产加工业转型升级,需要做好以下5个方面:第一,发展青稞加工产业,提升青稞产能是基础。一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青稞生产条件;二要强化科技支撑,提高青稞生产能力;三要认真落实青稞生产政策,调动农民积极性。第二,做好青稞产业发展布局,以日喀则、昌都、拉萨、山南的青稞生产基地为依托发展青稞加工产业,在保留和继承西藏传统青稞加工工艺特色的基础上,融入农产品现代加工技术,提升西藏青稞加工产业的整体水平。第三,发展青稞精深加工,确立青稞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充分挖掘青稞食品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鼓励企业开展青稞红曲茶、青稞β-葡聚糖粉等高端保健食品的研发和生产,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青稞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尤其是青稞酒的名牌产品,让青稞制品走出西藏,走向全国。第四,整合资源,做好产销对接,打通青稞种植、收购、加工、运输、销售通道,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尤其是要加强宣传推介,让区外的消费者了解青稞食品的特殊保健功能,大力拓展区外市场。第五,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扶持青稞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主要是对青稞产业发展中青稞良种生产、技术推广等环节进行支持;重点加大对青稞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支持力度[8]。

4 西藏青稞产业发展的政策性保障

4.1 大力实施青稞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贯穿发展,增强青稞产业链的互补与交融 一是继承和发扬西藏传统特色青稞产品、传统加工工艺的基础,并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和装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品的技术水平;二是立足现有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开发青稞的营养、保健、药用和工业等多功能用途,向多品种、系列化、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最大限度挖掘青稞的增值潜力;三是充分利用内外科研院所、企业的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资源,通过技术引进、委托研制、联合开发等模式,创新西藏高原特色的青稞加工的新工艺和新设备,加强青稞加工机械的研制与应用,提升青稞精深加工能力;四是要把青稞产业“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的基础上,保障单产与总产的增加。

4.2 加大财政、金融、科技、推广支持的有效力度,建立主要以资金为保障促进青稞产业发展的经济基础 一是主动适应中央惠农政策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加强农牧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向耕地地力提升和粮食规模经营倾斜,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二是积极通过财政、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农的扶持力度,进行贴息贷款、免息贷款、奖励方式等各种优惠政策,通过市场调节的作用引入第三方资金、外企资金、民企资金以及合作社的合作参与西藏青稞产业化开发与生产;三是加大农业科研经费、人员部署、推广范围、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大对区域性农业经济服务组织、加工型龙头企业以及人员的扶持力度。

4.3 逐步推进科技创新与研发体系的形成,提出“建设一片、带动一片、发展一片”的产业发展方案,推动青稞集中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组织进行微观领域的农产品深加工集成技术与创新,培养出尖端的科研公关人才;二是在农产品开发的创新领域,要牢牢把握西藏青稞产业发展的特色,既要保持传统工艺与特色,又要突出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引入,“传统+现代”突出特色农产品的开发,提升西藏青稞加工产业的整体水平;三是通过技术创新与发展,突出示范的真实效果,能够带动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繁荣的局面,科技成果落地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招商引资扩大市场将西藏打造成青稞集中创新平台空间。

4.4 加强西藏地方特色青稞品种的选育以及示范基地的选址、规划、建设与布局等 一是做好西藏地方优势特色农家品种——黑青稞、紫青稞、白青稞、黄青稞、蓝青稞等种类的分类、划分青稞产业发展布局,以日喀则、昌都、拉萨、山南的青稞生产基地为依托发展青稞加工产业,加强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保护,发挥各自优势特色;二是做好西藏青稞区域青稞种植方式、方法、规程的标准化,体现特色区域、民族特色品牌以及示范中心的建设和规划;三是建立区域特色青稞生产科研基础研究的选育工作,为良种的保存储藏、更新换代、品种选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4.5 通过网络、媒体、交易市场信息等全力进行西藏青稞文化的研究、挖掘、拓展和宣传,树立西藏青稞品牌形象 一是加强宣传推介,让西藏自治区外的消费者了解青稞食品的特殊保健功能,从而拓展区外市场;二是整合资源,做好产销对接,打通青稞种植、收购、加工、运输、销售通道,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拓展国际市场;三是向外界宣传普及青稞文化的渊源、民族文化特色等,让青稞产业艺术性对市场产生吸引力;四是加强对青稞产品市场定位的研究,确立青稞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充分挖掘青稞食品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保健价值的利用与开发;五是重点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青稞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名牌产品,推进青稞产品品牌的整合,促进青稞产业规模化发展,让青稞走出西藏,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高汪磊,龚凌霄,张英.青稞作为我国高原特色谷物资源在功能食品领域的开发潜力[J].粮食与油脂,2015,28(2):1-4.

[2] 樊秉芸.刍议青稞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前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 22(6):35-36.

[3] 吴昆仑,迟德钊.西藏青稞产业发展及技术需求[J].西藏农业科技,201 33(1):4-9.

[4] 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西藏自治区统计年鉴(2011—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2017.

[5] 牛继平.西藏昌都市青稞产业现状与对策措施[J].中国种业,2017(1):25-28.

[6] 闫宝莹.日喀则地区青稞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考[J].西藏农业科技,201 33(1):10-13.

[7] 杨立坤.浅析香格里拉县沿江河谷地区青稞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3):80-81.

[8] 强小林,巴桑玉珍,扎西罗布.青藏高原区域青稞生产现状调研考察初报[J].西藏农业科技,201 33(1):36-38.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