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安:展开一幅幸福魅力新画卷

2018-05-14柳萍陶圆圆

山东画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泰安市泰安泰山

柳萍 陶圆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源远流长,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更把泰山脚下的泰安点缀得魅力飞扬、活力四射。

泰安,因泰山而得名。这是一座文化旅游之城,一座生态宜居之城,更是一座魅力之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泰安市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理念,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市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逐步优化,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方兴未艾。5年来,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城更美,泰安一步一个脚印,正向着现代化宜居城市迈进,加速度驶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2017年,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0亿元,增长6.8%左右。

“山水名城”呼之欲出,

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

泰山一直是泰安建设发展赖以“安身立命”的“金字招牌”,但近年来,随着泰安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旅游业态的不断进化升级,特别是山东省城市发展规划的出炉,提出泰安将建设为人口百万级的大城市,事变势移,“靠山吃山”、“依山而建”的理念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阻碍泰安迈向更广阔天地。基于此,泰安市委、市政府从全局谋划、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对城市未来发展规模、目标定位、发展区域、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性研究和规划,做出了突破山城概念限制,拉大城市发展框架,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迈出了建设“山水名城”的历史性一步。

在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泰安正式提出“两山夹一河”的城建构想,由依山而建变依山傍水。“践行新理念、增创新优势,建设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安”,围绕这一核心发展战略,泰安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做好泰安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将“新优势、新动能”的突破口选在了打造“山水名城”新的城市品牌上,逐步把泰安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山水辉映的现代化城市。“东展、西联、南拓、中优”将泰安这座古城的发展框架前所未有地拉开,“山水名城”新画卷呼之欲出。

“未来,我们将以泰山、徂徕山、大汶河为骨架,以功能片区为支撑,以交通廊道为纽带,将泰安打造成一座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碧水蓝天、宜居宜业的美丽山水名城”,2016年,泰安市委书记王云鹏代表泰安市委市政府发出了向“山水名城”进军的动员令。

如今,泰安中心城区改造步伐加快,泰山之麓,泰安西部新城快速崛起:天平湖湿地道法自然、碧波如茵,泮河景观带一步一景、生态宜居;南部新城风光旖旎:天颐湖旅游度假景区花簇成海、游人如织,徂汶新区山水相映、如在画中;中部泰山脚下古城正慢慢恢复往日的风采;东部泰山慢谷正让现代都市生活融入新的节奏……泰安正在徐徐展开一幅“山水名城”的新画卷。

每一条路,都是带动城市发展的血脉。泰安将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发展的先导工程,在中心城区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的同时,将城市道路向城市周边拓展延伸。泮河大街、万官大街、佛光路、双龙路、岱溪河路等新建扩建道路工程相继开工建设,纵横贯通、环行连贯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形成,不仅缓解城区道路交通拥挤堵塞问题,而且将周边新区串联贯通,有力带动了区域合作,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拉动泰安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着眼长远,泰安积极尝试、全力推动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编制《泰安市海绵城市实施方案》,累计开工各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34个,形成海绵城市汇水面积34.3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的完善,进一步增強了城市的承载力、凝聚力、吸引力,成为泰安发展的重要标志。

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生态之城灼灼其华

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推进绿色生态发展,让泰安更呈年轻态,更富发展活力。前不久,泰安市顺利通过终极评审,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项目。三年来,泰安市项目投资达到193亿元,被确定为拉动全省全局工作重大事项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近年来,泰安市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建设天蓝、水碧、山青、地净的现代化山水园林生态城市,树立“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生态泰安的决定》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快构建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生态体系,着力构筑“泰山大生态带”格局。

作为试点项目的主战场,泰安市把该项目实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主要载体和总抓手摆上重要位置。为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筛选细化、完善提升项目内容,以泰山、徂徕山、大汶河、东平湖为主体,把申报项目与当前在建项目、“十三五”规划项目有机结合,对已开工项目调度检查,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按照打造“山青、水碧、林郁、田沃、湖美”的总体目标,加快构建生态功能保护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努力取得生态、景观、经济和社会效益“四合一”的综合效应。

古老的泰山也愈发焕发出更加勃勃的生机。围绕加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传承,泰安市加大对泰山的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力度。每年拿出9000 余万元用于文物古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连续实施 600余项保护修复工程。特别是通过生态红线划定、地质遗迹保护、泰山螭霖鱼等物种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泰山石禁采、地质公园规划管理等措施,泰山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资源保护及文化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了让“泰安蓝”成为城市永恒的主打色,泰安市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围绕减煤、控车、除味、抑尘、增绿等方面开展工作,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渐下降,空气质量有效改善。完成国家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农村饮水安全等各类工程 3.5万项。严格坚守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耕地保护三条红线,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对高污染、高耗能和低产出的企业实施关停并转,从源头上减少污染。

“山有水则灵,城有水则秀”。泰安的建设者们把解决市民关注的水污染问题,同提高城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碧水行动”计划,坚持治污和造景相结合,集中开展城市河道整治行动,奈河、梳洗河综合治理及景观提升工程先后启动,慢行交通、城市绿道、文化长廊与河流融为一体,“河在城中,城在河上”,居民休憩游玩空间进一步拓展。

为改善城市环境,打造城市特色,泰安市积极开展“城市绿荫”行动,对重要路段和窗口区域实施绿化提升行动,努力实现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充分利用山城一体的优势,结合“山、水、松、石、竹”等元素,打造特色景观,“春赏百花、夏亲绿荫、秋观落叶、冬看松竹”的四季景观逐步彰显。

如今的泰城,美在生态、妙在景观、奇在山水,生态之城动力十足、英姿勃发。

文旅融合,“王牌产业”

助力城市多元发展

近年来,泰安立足地域优势,将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依托大项目带动“大旅游”助推大发展,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王牌产业”,2017年,泰安市旅游消费总额突破700亿元。泰安通过整合各类旅游和文化资源,高标准策划了一批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的文化旅游大项目,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泰山观光文化旅游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了自然景观与文化观光相协调,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整合,各类要素相配套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太阳部落、方特欢乐世界、泰山温泉城等一批精品旅游和文化产业项目,让泰安成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旅游业正逐渐由单日游向多日游转变。

2017年,泰安瞄准旅游供给侧,全域旅游全面开花。“不出泰安也能嗨翻长假”,一句话道出了很多市民和游客的节日感受,也描绘了泰安全域旅游发展的真实写照。在泰安度假,你可以饱览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美气势;也可以体验方特欢乐世界“古墓惊魂”的刺激;抑或欣赏天颐湖旅游度假区满园飘香的花海;又或聆听春秋古城里传统戏曲的美妙。

2017年国庆、中秋长假,泰安共接待游客404.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5亿元人民币。其中,泰山、宝泰隆度假区、太阳部落、天颐湖度假区、水浒影视城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均超过10万人次,可观的游客流给泰安带来了真金白银,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及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也为泰安这座著名遗产地和旅游目的地城市赢得了更高的美誉度。

泰安全域旅游的发展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了一个更加数字化、多元化、全民共享的新泰安。

从单一泰山游到多点联动游,泰安旅游已经从景区型发展到综合型,从游览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方面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而且,来了就不想走:由此前的半日游到如今的2日游。据统计,泰安旅游人数年过6000万,平均每年增长约8%,旅游社会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约为12%。

新旧动能转化,

魅力泰安更具发展后劲

山城一体是泰安最大的特色,人文生态是泰安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与省会同城是泰安最优越的条件。泰安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着力打造彰显泰山魅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全国智能制造及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泰安先后被国家能源局列入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技术基地,新能源产业走在了全省、全国前列。

泰安依托正在建设的济泰高速和青兰高速、即将开通运营的济青高铁和北京至上海“复兴号”高铁,以及正在谋划争取的“一山一水一圣人”黄金旅游线城际高铁,巧借济南、青岛、北京、上海的人才、科技、资本和市场等生产力要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经济、休闲度假、文化体育、科技服务和高新高端等特色现代化产业。

泰安作为国务院确定的资源型城市,过去重工业占了80%,经济模式以资源型为主。“泰安要想做到很好的发展,必须要跨过新旧动能转换这道坎,必须要实现由过去靠资源到今后靠人才、靠创新。”泰安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说。

靠人才,泰安具有先天优势。泰安作为山东省三大科教中心之一,拥有10余所高等院校和21家科研机构,全市人才总量达59.5万人,占人口总量的10.6%。

靠创新,泰安努力作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构建“塔型”科技创新体系;建成一批国家级高新區、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领先全省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科技投入,2016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比上年增长13.9%,占GDP的比重达到2.41%,高于全省0.14个百分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大优势产业集群培植力度,立足现有基础,规划发展特高压输变电装备、新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

泰安在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重点是增创“五大发展新优势”,即增创工业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其主体支撑作用;增创旅游经济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其王牌牵引作用;增创城市经济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增创农业融合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其强基固本作用;增创社会和谐发展新优势,充分发挥其民生保障作用。

为了增创工业发展新优势,泰安市着力实施了“一高三强两突破”的工作布局:“一高”,就是突出泰安高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区、示范区。“三强”,就是重点培植发展一批区域拉动力强、行业竞争力强、财税贡献能力强的“三强”企业,加快形成大企业拉动、骨干企业支撑、众多成长型中小科技企业多点撬动的格局。“两突破”,就是重点突破新泰、肥城两个工业大市的转型发展。

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砥砺奋进再谱新篇

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在北京召开。当历史的时针指向这一个重要时刻,泰安也开始踏上了新时代的征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本质内涵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2018年年初,泰安市人大、政协“两会”召开,向全市人民发出号令: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安而努力奋斗!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城市经济强势抬头、产业布局为民谋福、人文生态价值凸显……泰安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报告让我们普通老百姓感觉到非常振奋,充满了信心。作为基层干部,将更加务实、高效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岱岳区粥店街道粥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梅元说。

在省级贫困村、夏张镇韩家岗村,党的十九大报告,让村党支部书记于海孝倍感精神振奋,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更加充满信心。“我们要把十九大精神落实到脱贫攻坚的具体工作中,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为群众做实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于海孝说,近年以来,韩家岗村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力争今年摘掉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砥砺奋进逐梦新时代,不忘初心再铸辉煌。在这里,党的十九大精神,汇聚起了磅礴的“泰安力量”。富裕文明幸福新泰安,正向着伟大梦想奋进!

(中共泰安市委外宣办供图 编辑/王立群)

猜你喜欢

泰安市泰安泰山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Advanced in research on th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agar
Reflections about the Summer Camp of Shandong University
山东省泰安市检察院依法对蔡希有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Transform Yourself into a Butterfly
美国民众雪中送别“泰山”
泰山天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