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质配比对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2018-05-14田鑫钟程李性苑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白及生长发育

田鑫 钟程 李性苑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白及生长的影响。[方法]选用常用椰糠、草炭、刨花、松针土作为白及生长的主要基质,比较了不同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并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草炭∶椰糠∶刨花∶松针土=1∶5∶2∶2为白及的最佳栽培配比基质。[结论]该研究为白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白及;基质;生长发育;土壤理化性质

中图分类号 S682.31;R28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3-0021-04

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ex A.Murray)Rchb.F)又名连及草、甘根,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是兰科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域[1-2],其中贵州、廣西、云南的野生资源分布最丰富[3]。由于白及花色丰富且花型美丽,因此可作为园林观赏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和观赏价值[4]。白及块茎药用价值最高,生产上主要着重提高块茎大小、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园艺植物的栽培技术方法主要有园土栽培和无土栽培2种,而无土栽培因其提供的营养比原土栽培更全面、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土传病害少等优点而被广泛推广[5]。

目前,兰科植物在研究基质配比方面已取得了一些进展。李琛[6]对大花蕙兰进行研究,得出花生壳作为栽培基质最优;叶瑞睿[7]指出墨兰盆栽基质以椰糠∶石砾=1∶2效果最好;吴雅等[8]用泥炭、树皮、细刨花栽培铁皮石斛组培苗;陈宝玲等[9]认为珍珠岩+刨花+椰糠+木炭混合效果较好。在白及基质方面,余朝秀等[10]研究发现白及以炭渣、椰壳为基质较好。曹婧等[11]提出白及以水苔、珍珠岩、营养土栽培较好。但关于栽培白及常见基质的全面研究鲜见报道。鉴于此,笔者选用常用椰糠、草炭、刨花、松针土作为白及生长的主要基质,比较了不同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并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白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一年生野生白及苗由杭州木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选取无病虫害且生长一致的壮苗种植于凯里学院实验地,进行常规管理。

1.2 方法

1.2.1 基质配比。用1 000 mL烧杯量取营养钵内需要装基质的总体积[6],根据基质配比(表1)计算各基质在营养钵内占的体积。将各基质倒入大盆中撒上100 g的生根粉混拌,装钵。

1.2.2 基质孔隙度及pH。采用对比称重法[12]对基质的容重、孔隙度进行测定,用基质浸出液进行pH测定[13]:取风干基质加满规格容积为100 cm3的烧杯(称重为H)中,称重为W1;然后加入去离子水50 mL浸泡24 h,称重为W2;最后将烧杯中的水沥干后称重W3。

容重(g/cm3)=(W1-H)/100

总孔隙度(%)=[(W2-W1)/100] ×100%

通气孔隙度(%)=[(W2-W3)/100] ×100%

持水孔隙度(%)=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

孔隙度比=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

1.3 指标测定

1.3.1 生长指标。试验设置13个不同的基质配比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为1盆1株,共计39盆(即39株),统一管理,每10 d测量1次,每个处理测3株,每株测量2片叶。叶长为从植株底端往上数的第1、2片叶的基部到叶片尖端的长度。测量起始日期为9月30日,终止日期11月19日。第1阶段:9月30日—10月10日;第2阶段:10月10—20日;第3阶段:10月20—30日;第4阶段:10月30日—11月9日;第5阶段:10月30日—11月9、19日。

叶长增量=(a5+b5+c5)/3

其中,a5、b5、c5分别表示第1、2、3个重复在5个时间阶段测量的增量均值。

叶宽:从植株底端往上数的第1、2片叶的最宽处即为该叶片的叶宽;茎粗:茎段最粗部位;株高:从土壤表面与植株平行处到植株叶展开的最高处;须根数:从块茎发生出的根系颗数。

1.3.2 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依据参考文献[6]的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土壤理化性质比较

对于大多数植物而言,容重大小体现基质的疏松、紧实程度,是筛选栽培基质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适宜的基质容重为0.4 g/cm3 ,容重过大会消耗更多劳动力,而容重过小则不易于固定根系、易倒伏[14-15]。从表2可以看出,B1处理容重最大,为0.3 g/cm3,便于搬运。C1处理容重最小,为0.15 g/cm3。C2处理(草炭∶椰糠∶刨花∶松针土=2∶1∶5∶2)的总孔隙度最大、透气性能较好,但不易保水,因此需增加浇水次数;与E处理土壤理化性质较相近的为A1、A2、A3处理,表明椰糠比例的增加并不能改变原基质的总孔隙度。C3处理的孔隙度比最大,基质的透气性最好,但保水能力差;C1、C2、C3处理的孔隙度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白及较喜酸性土壤,pH为4.8~6.0均可[12],因此各处理的pH均可满足白及生长。

2.2 不同处理对白及叶长的影响

由图1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13个处理的叶长均呈直线增长。其中,A1、A2、D1、D2、D3处理增速较快;D1处理明显优于其他处理,A3、B1、B3、D3处理与E处理的叶长增量基本持平,无明显差距;E处理叶长的生长明显高于B2、C1、C2、C3处理,而C3处理生长最差;D1处理白及叶长生长动态最好,且明显优于其他处理,而刨花比例较大的C2、C3处理最差,分别为3.1、3.0 mm/d;D1、A2处理叶增长量最大,增量分别为4.9、4.3 mm/d;D1处理,即草炭∶椰糠∶刨花∶松针土=5∶2∶1∶2和A2处理,即草炭∶椰糠∶刨花∶松针土=2∶5∶2∶1的白及叶生长量较好;刨花比重大的处理的白及叶生长较差;B3、A1、B2、D2、B1、A3处理的白及叶生长略优于E处理,即草炭∶椰糠∶刨花∶松针土=2.5∶2.5∶2.5∶2.5。

2.3 不同处理对白及叶宽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13个处理的白及叶宽呈直线增长。其中A1、A2、A3、B3处理的增长速度较快,A3处理(草炭10%、椰糠50%、刨花20%、20%松针土)最快,为1.1 mm/d;松针土比重大的B1和B2处理与E处理叶宽增长量较小,无明显差异,E处理明显高于C1、C2、C3处理,而略低于D处理。在叶长相同的条件下,含有刨花较多的C2、C3处理生长较差;C2、C3处理最差。

2.4 不同处理对白及茎粗的影响

由图3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13个处理的茎粗均呈增长趋势。A1、A2、A3、B1、B2、B3、D1、D2、D3、E处理生长表现均较好;其中D1、D2、D3处理茎粗增量为0.39 mm/d,明显优于其他处理;而含刨花较高比例的C2、C3处理茎粗增量最低;B2、B1、B3處理的茎粗增量显著高于E处理;A3、A2、A1、C1、C3、C2处理低于E处理,其中C1、C3、C2处理茎粗增量最小,分别为0.19、0.17、0.16 mm/d。因此,D1、D3处理,即草炭∶椰糠∶刨花∶松针土=5∶2∶1∶2、5∶1∶2∶2的基质最有利于白及茎粗增长。

2.5 不同处理对白及株高的影响

由图4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13个处理的株高均呈增长趋势。其中,A1、A2、A3、E处理株高增长最长,均显著高于B1、B2、B3、C1、C2、C3处理,含有刨花较重比例的C2、C3处理株高生长最差,分别为333、3.56 mm/d。A1处理,即草炭20%+椰糠50%+刨花10%+20%松针土的株高增长最快,增量为6.80 mm/d。

2.6 不同处理对白及须根数的影响

由图5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13个处理的须根数均呈增长趋势。其中,A1、A2、A3、E处理须根数生长表现较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A1处理(草炭20%+椰糠50%+刨花10%+松针土20%)、A3处理(草炭10%+椰糠50%+刨花20%+松针土20%)的须根数增量最大,均为0.43/d;B2、B3、D1、D2、A3、D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C1处理须根数增量最小。

2.7 不同处理对白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由图6可知,各处理的叶绿素a含量差异显著。A3处理的叶绿素a含量最大,为0.34 mg/g。B1、B2、B3、E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含草炭较大的D1、D2、D3处理叶绿素a含量略高于E处理,但显著低于以椰糠为主的A1、A2处理(含量分别为0.32、0.30 mg/g);各处理间叶绿素b含量差异显著,A1处理的叶绿素b含量最大,为0.17 mg/g;其次是A3处理,为0.16 mg/g;刨花较大的C1、C2处理叶绿素含量最小,为0.14 mg/g,与C3处理无明显差异;A3处理的叶绿素a+b含量最大,为0.50 mg/g,其次是A1处理,为0.49 mg/g;B1、B2、B3处理与E处理的叶绿素a+b含量无显著差异,含刨花较大的C1、C2、C3处理显著低于E处理。因此,A3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且优于其他处理。

2.8 不同处理对白及SOD活性的影响

由图7可知,A3处理的SOD酶活性最大,为163.15 U/g,说明植株的抗逆性最好[6],其次是A1、A2和D处理;刨花较大的C1、C2、C3处理的SOD酶活性分别为88.34、91.98、94.79 U/g,均低于E处理。

3 小结

许丽萍等[16]发现腐殖土的叶数、叶长、叶宽等生长指标的测定值均与其他5种基质达到了显著性差异;该研究发现草炭∶椰糠∶刨花∶松针土=1∶5∶2∶2为白及最佳栽培配比基质,即椰糠有利于白及生长。而周至明等[17]也发现含树皮粉和腐殖质越多则白及幼苗生长速度越快,因此腐殖质和椰糠可促进白及较快生长。

参考文献

[1] 郭乔仪,李绍明,王洪丽,等.白及栽培需把好五关[J].中国农业信息,2015(5):26.

[2] 管常东,叶静,郑晓君,等.白芨组织快繁育苗技术研究进展[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S1):416-421.

[3] 石晶,罗毅波,宋希强.我国白芨市场调查与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0(8):48-50.

[4] 黄永亮.元江县野生白芨人工驯化栽培技术初探[J].林业调查规划,2013,38(3):124-126.

[5] 于天仁.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中重大土壤问题的化学机理研究建议[J].土壤,2001,33(3):119-122.

[6] 李琛.不同栽培基质对大花蕙兰生长发育的影响[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2.

[7] 叶瑞睿.利用花生壳、椰糠作为墨兰盆栽基质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8] 吴雅,史骥清,滕士元,等.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基质的筛选[J].现代农业科技,2010(6):107-108.

[9] 陈宝玲,陈尔,王华新,等.不同基质配比对铁皮石斛试管苗移栽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4(23):57-61.

[10] 余朝秀,李枝林,王玉英.野生白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5):601-604.

[11] 曹婧,李婷,包彩云,等.白芨组培苗移栽驯化技术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30(4):39-41.

[12] 荆延德,张志国.栽培基质常用理化性质“一条龙”测定法[J].北方园艺,2002(3):18-19.

[13] 成斌斌.土壤pH的测定[J].化学教与学,2014,37(4):95-97.

[14] 马雪红,胡根长,冯建国,等.基质配比、缓释肥量和容器规格对木荷容器苗质量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0,23(4):505-509.

[15] 田吉林,奚振邦,陈春宏.无土栽培基质的质量参数(孔隙性)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3,19(1):46-49.

[16] 许丽萍,唐红燕,贾平,等.白及商品苗培育基质筛选试验[J].昆明学院学报,2015,37(6):80-83.

[17] 周至明,黄程生,彭丽丽,等.白及人工种植初步研究[J].中药材,2006(1):7-8.

猜你喜欢

土壤理化性质白及生长发育
黄花白及中1个新的苄酯苷类化合物及促凝血活性
白及胶药理作用及其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白及SSR-PCR扩增体系的优化
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白及粉及其混伪品
马缨丹入侵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冬油菜栽培技术探析
稻蟹共作模式下稻蟹产出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