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8-05-14王志英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挑战对策

王志英

摘要 分析了当前新形势下我国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对策,构建了具有高等农业院校特色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以实现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3-0235-02

高校大学生管理作为一项复杂、艰巨又具体的系统性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1]。传统的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对于促进大学生学业进步、政治觉悟提升、健康成长以及高校的稳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大学生管理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教育和管理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3]。当今“00”后已逐渐成为高校的学生主体,其整体上呈现出价值观念多元化、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敢于尝试,但独立性和抗挫折能力较弱、辨识力不强等特征[1],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求[4-5]。因此,探索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自我价值的新管理模式,是当前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亟需解决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1 新形势下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1.1 生源质量偏低,学风建设困难重重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大众教育。2015年我国各类高校有2 800余所,毛入学率达40%,预计到2019年毛入学率将达到50%,中国高等教育将进入普及化阶段。面对高等教育日趋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的新形势,高校间生源竞争也将会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录取了大量低分考生,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相对较强、活动参与积极性较高,但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学习意识不强的现象;同时,由于生源地的广泛性以及地域、生活背景、价值观念等差异,使得学生的组成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给学生管理和入学后的学风建设工作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

1.2 新媒体蓬勃发展,学生思想引领难度加大

随着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整体上积极向上、思想活跃,但许多大学生也表現出政治意识弱化、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模糊、自我意识较强、集体观念较差等特征。此外,新媒体蓬勃发展,信息呈现出爆炸性传播,使得大学生在接收信息时来不及鉴别和思考,越来越多具有不良价值观的信息趁虚而入,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和思考辨别能力,造成学生思想引领难度加大。因此,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1.3 管理模式滞后,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已经发生变化,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与思想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目前,许多地方高校依旧采用的是“职能处、二级学院(系)学生工作副书记、辅导员”的三级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者的经验以及行政手段开展工作,一旦管理者经验不足或方法不恰当,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满足,容易造成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受阻。其次,这种三级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大多是辅导员,许多地方院校辅导员人数达不到规定的师生配比,造成超负荷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1.4 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全员育人的氛围

目前,由于地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对当代学生主体的特征认识不到位,在工作中过分强调“管”的概念,忽视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缺乏“导”的理念,工作方式缺乏创新。学校或教师作为学生管理中的主体,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将学生看作“被管理者”,当作事物的对立面,认为学生只需服从或执行命令即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我管理的能动性,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较大,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人为阻碍。再次,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全员参与,而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只将教学或科研视为己任,忽略了教师是课堂的第一责任人,潜意识中认为学生管理工作只是辅导员或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责任,对课堂环节把控不严,缺乏全员育人意识,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的环节缺失。

2 创新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对策

2.1 强化专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业认同度

由于对专业的内涵理解不深入或不清楚,许多大学新生在入校前志愿填报时,存在一定的盲从性,入学后容易出现个体认识和实际学习体验不匹配,造成厌学现象。因此,地方农业院校要强化新生入学教育,将学生入校后的学习、生活基本规范与要求进行充分说明,指导学生制定学业计划和职业规划。尤其要重点对涉农专业学生进行深入的专业教育,要基于学校的实际办学定位与专业特色,紧密结合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前沿,讲清楚所学专业是“学什么、如何学、学成能做什么”,讲清楚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传统农业的差别,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让学生熟悉并了解自己所报的学校与专业,学有方向,学有目标,由此产生兴趣,为今后的学生管理工作和学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思想潮流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6]。高校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引领正确价值观为目的,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赋教于乐,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地方农业院校大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并参与具有农科特色的学术竞赛、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农、爱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通过实践活动达到育人目的。其次,地方高等农业院校要立足校园,以“第二课堂”为载体,依托专业特色,积极探索具有农业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发展模式,大力开展积极向上、多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三农”文化节、农业知识竞赛、宠物认养、茶道等特色活动,引领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潮流,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和思想素养为重点,弘扬时代主旋律,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引领功能。

2.3 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变“管”为“导”

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其作为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主体,对于提高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发挥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能动性是当前高校的迫切需要。首先,高校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思维,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学生会干部、班干部群体的管理能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其次,学生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者要体现“服务学生”的精神,将学生由过去的“被管理对象”转变为“被服务对象”,工作方式由过去的以“管”为主转变为以“导”为主,尤其在涉及学生利益的群体舆论事件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倾听学生诉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到被关爱的温暖,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观念、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7-8]。

2.4 课上课下有机结合,全员全方位育人

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开展,既有课下辅导员和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付出,也有课上任课教师的参与。学校既要强化教师教学工作的职责,又要明确教师是学生课堂的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在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强化对学生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对学生迟到、旷课、不带教材或不记笔记、玩手机、不听课等现象应严格管理,严控学生课堂低头率。课下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思想、行为、生活的关注,多与专任教师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动态,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做到课上课下有机结合,全员全方位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3 结语

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强化自身建设,加强学生学业辅导,增强学生专业认同度,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突出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体地位,营造全员协调育人氛围,进而促进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于永,叶玉刚,薛亚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日常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 2015(7): 161-162.

[2] 刘丽萍, 陈新畅.“微时代”下大学生个性化管理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 2016 (5):67-68.

[3] 刘斯文, 张传亮.“三自”管理模式下大学生的主体性初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5):103-105.

[4] 陈默.当代大学生管理模式分析与创新研究初探:以沈阳大学为例[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7(4): 540-542.

[5] 赵延峰, 张晓峰.大学生分层教育管理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10(15): 100-102.

[6]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7] 谷臣鸣.浅谈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大观周刊,2010(41):63.

[8] 孙晓倩.浅析“以生为本”理念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2):176-178.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工作挑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正确应用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分析
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