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回经典

2018-05-14桑彩静

课外语文·上 2018年2期

桑彩静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更新。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的基础性教育科目,小学语文在整体上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塑造作用。在教育改革和素质提升教育的潮流中,语文核心素质教育成了我们当今教师讨论的热点内容。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同时包括了阅读素养、语文思维素养、语文学习方法素养等能力素质。在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开展与进步潮流中,部编本教材正在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该版本的教材强调经典性和回归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顺序和语文素养培养方法。该教材通过引领学生品读经典,创作合作学习环境和方式的办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

【关键词】部编本教材;一年级语文教学;语文核心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经典性

今年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对于我们语文教师而言充满了挑战——这是我们第一次使用2011年人教版部编教材进行教学。相比原来使用的语文教材而言,部编版教材更加强调教育回归和素质回归的经典教育方法。在课改之后出现的众多教材,为了提升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兴趣,多把现代的“时文”加入教材中。而当翻开部编本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我们发现时文的篇幅比例已经大大降低,更多的经典论著成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此同时,比起传统的先拼音再识字的教育办法,部编版教材采取先认字再进行拼音教学的方法。这一教学改革突出了汉字教学的主要地位,让拼音教学成为一种辅助工具。

(二)素质引导性

对部编本教材的编排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到教材对学生的兴趣引导和素质引导的教学趋向。部编版本的教材,把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内容分为几个清晰的模块——识字模块、课文模块、汉语拼音模块。与此同时我们发现,部编教材与其他版本教材相比,更加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标点的认识和使用,对朗读的指导与文字的认读等。

课文多选择了具有人文意义和中国文化特色的短文,字句简单却含义深刻。在部编本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致力于学生的文字识别素质和短文理解素质的培养,并且其选材内容也具有灵活性和低龄性,为教师开展互动教学活动提供便利。

(三)实用性

相比前几版教材而言,我们认为部编本教材更具有课堂实用性和教学实用性。这本教材比起原来的教材,可以说不仅书本大了一圈,更方便孩子们阅读和批注,并且部编本教材在选材方面更加侧重孩子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提出了亲子阅读的教学新思维:部编版教材的语文园地中,“与大人一起读”就是最好的体现和证明。在部分学生家长的反馈中,我们发现这一学习模式增进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朗诵课外”这一“教学任务”变成了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引导工具。

二、部编本教材对于学生的素质引导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

原来的语文教材为了提升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教材中加入了一些尚未沉淀的“时文”。虽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快速阅读和简单化阅读的氛围中产生学习兴趣,但是也有可能会养成他们的思维惰性。

与此相反,部编本教材引用了一些经典的诗歌和篇目,雖然在难度上有所降低,但是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当孩子们在思考金木水火土的关系,当他们朗诵着“云对雨,雪对风”的经典文段,当他们在简单而有趣的课文篇目中寻找文章的线索时,他们在无形中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耐性,提升了自己的思维深度。

经过教学发现,部编版教材加强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注重学生的朗诵指导和识字工作,注重对学生的基础能力提升。基础素质能力是所有语文核心素质的基础,也是支撑学生成长的后盾。

(二)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

面对网络小说的盛行,面对我国当今的青少年对垃圾小说的青睐,我们作为基础教学的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是时代拉低了孩子们的阅读品位,还是我们做得不够?这样的问题不会有答案,然而我们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部编本的教材让一年级的孩子们在接触文字语言和传统文化时,便认识到中华文学的浩瀚和博大。他们在阅读《对韵歌》时,会对文字的平仄悠长有所感叹;他们在学习《天地人》时,也能从短小的简单文字中隐约触及中华天地人一体的宝贵思想。部编本教材在学生的传统文化启蒙方面做得很好,它促成了学生审美素质的提升。只有学生具备了文字欣赏的正确取向,才能感受到经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厚重感,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中掌握学习方向。

三、结语

在开展部编本教材的一年级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后,教师明显感觉到该版本教材具备引导作用,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对该教材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方法进行更多的讨论,有利于提升当今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国康.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以及改进措施[J].中国教育科学,2016(11).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