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几点释疑
2018-05-14窦正虎
窦正虎
普通高中历史必修一有这样一段表述:“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编者认为,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爱国统一战线就成立了。我认为,事实不尽其然,编者没有厘清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的时间界线,混淆了两者在范围、性质、任务等方面的区别,这样表述不科学,易对师生产生误导。统一战线专题是高三历史复习的重点和热点,是高考和各类测试的高频考点。由于教材提及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很少,在平时教学和检测中,发现学生对于爱国统一战线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表述不清楚,错误率高。为此,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对爱国统一战线的提出时间、背景、特点等知识作一些释疑和补充,以期对师生有所裨益。
爱国统一战线提出的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历史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尤其“文革”时期,受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1979年8月,第十四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指出,过去统战工作的重点是消灭民族资产阶级和改造这个阶级的人们,这个历史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新时期统一战线担负着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和统一祖国服务的双重任务,因此,新时期统一战线是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邓小平在听取这次会议汇报时指出:“统一战线的性质,叫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就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样范围就宽了,具有广泛的性质。”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内部大量存在的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各种社会矛盾,采取不同于阶级斗争的方法来正确地加以解决,否则也会危害社会的安定团结。一定要毫不动摇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会议放弃沿用多年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提法,将新时期统一战线明确地称为“爱国统一战线”,突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任务,充分体现了大团结、大联合的鲜明主题。
爱国统一战线提出的背景
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光辉进程中,统一战线为完成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提供了广泛的支持,作出了巨大贡献。实践证明:什么时候重视统一战线,实行正确的理论和政策,革命事业就能胜利前进、蓬勃发展。在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正确领导下,先后取得了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等伟大胜利。反之,什么时候忽视统一战线,革命事业就会遭受挫折。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革命统一战线遭到破坏,大革命陷入低潮,国共两党对峙,给日本侵略中国提供了可乘之机。“文革”期间,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爱国民主人士受到批斗和迫害,身心受到摧残,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重大损失。
实现国家统一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了实现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在内的国家统一,我国政府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两个中国”;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两岸实现统一后,台湾现行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不变。“一国两制”尊重历史,尊重现实,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为和平统一祖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加强和扩大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具有重要意义,爱国主义成分进一步增加,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热烈欢迎。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可以称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爱国者的范围是很宽广的,包括蒋经国在内,只要台湾归回祖国,他就做了爱国的事。现在最大的统一战线问题,是台湾归回祖国、实现祖国统一问题。”
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从国内看,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文革”后两年徘徊的局面,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織路线,否定“两个凡是”,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恢复民主集中制的传统等等。从国际看,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两极格局开始瓦解,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在美苏争霸、战争一触即发的现象背后,和平与发展的趋势也在孕育和发展起来。国内外总体缓和的形势,给中国外交带来良好的契机,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党和政府能够准确把握复杂的世界形势的变化,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地位、任务、对象、方针等作出科学论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
任务:艰巨性。新时期随着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即从阶级斗争为主到经济建设为主,统一战线的工作任务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具体任务表现为“四个服务”: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服务,为实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成员:广泛性。近现代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历史任务,这决定统一战线的成员和名称会因时因势而异。爱国主义和大团结大联合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本质特征,成员空前扩大,超越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限,涵盖了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各界人士,以及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性质: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而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属于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政治基础是四项基本原则,而四项基本原则主要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绝大多数成员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虽然其中一部分人不同意社会主义,不赞成社会主义制度,但他们拥护祖国统一,致力于祖国繁荣强大,他们并不影响统一战线的社会主义性质。
阶段:长期性。革命统一战线因国民党右派叛变而瓦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挑起内战而结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因世界形势的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而被取代,它们都有一定的阶段性。而爱国统一战线因目标远大、任务艰巨、国内外敌对势力破坏而具有长期性,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差别消灭了,共产党消亡了,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才会随之消亡。因此,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是我们党一项事关全局的长远的战略方针。”
综上所述,建议教材这一段表述改为: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欢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但伴随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在“左”倾思想指导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受到破坏,发展艰难曲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