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精准扶贫路径分析

2018-05-14刘晏泽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路径分析精准扶贫农村

刘晏泽

[摘 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优化了我国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以及产业结构,大幅度减少了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面对新的社会发展形势,党中央提出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的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现状,并针对性研究了优化措施。

[关键词]农村;精准扶贫;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贫困问题是阻碍国家创新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党和政府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就是要消除社会贫困,改善民生质量。随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不断地加大,我国的贫困人口也在不断地减少。但是我国人口的基数比较大,经济发展地域性差异比较明显,因此一直到2017年末,按国家统计局2018年2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还有3046万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开发工作任重而道远。

1 农村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1.1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扶贫工作更加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到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并亲自部署调度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了科学扶贫、精准扶贫以及精准脱贫的工作要求的同时,也强调了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重要的任务,特别是一部分深度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一重要论述的提出,为各级党委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提供了方向和目标,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一起来,只有通过精准扶贫消除了贫困,才能满足小康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精准扶贫体现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邓小平曾经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困人口主要是因病因残、因缺技术、劳力和资金等致贫返贫,帮助他们实现脱贫,必须牢固树立“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工作理念。为此,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按照“县为单位、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原则,国家扶贫系统对全国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准确识别并逐一建档立卡,建立了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使扶持对象的情况一目了然。同时,精准扶贫要求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这样,不仅实现了扶持对象查询追踪的“可视化”、具体化,而且实现了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检查考评的明确化、具体化,实现了工作对象的“真扶贫”。同时精准施策,解决贫困人口增收难、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等一系列民生难题,让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能够平等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教育、住房和康复等服务,走出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以充分体现。

1.3 精准扶贫体现出了民生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格外关注和关爱困难群众,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党员干部要主动和困难群众打成一片,把贫困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了解贫困群众的所急所想所盼,全身心地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去,帮助贫困群众的生活能够达到基本的保障,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2 农村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2.1 扶贫资金来源比较单一

资金是进行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只有具有了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才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精准扶贫工作。从当前精准扶贫所用资金的主要来源看,财政资金仍然是主体。在提倡社会大扶贫的格局下,我们不仅要加大政府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同时也应该让更多的社会资源转化为扶贫资源。目前,由于受扶贫资金管理及其效率问题的影响,社会扶贫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除了扶贫专项资金外,贫困村和贫困户对各类金融组织的服务和产品也有较大的需求,但因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弱势与边缘地位,政策性与商业性金融机构都在一定程度上不愿意承担信贷违约的风险,这也就导致农村资金的外向流动更加剧烈,扶贫资金的筹集也面临极大困境。即使是扶贫贴息贷款这样的扶贫资金,也往往青睐那些经济基础好、发展能力强的农户,对贫困人口的贷款行为往往被视为“危险”举动。

2.2 个别贫困农户参与度不高

通常认为只要是家庭收入低于贫困线的就属于扶贫对象,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真正的扶贫对象除了要跟贫困人员的要求重合之外,还需要针对贫困人群进行具体分析和处理,要对那些具有一定劳动力,且能够通过帮扶摆脱贫困的群体进行重点帮扶。在精准识别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的把群众的力量发动起来,保障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但是由于有的地方精准扶贫政策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群众对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要求和工作情况,了解不深入、不全面,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不高。再加上一些贫困户本身就很少参与村中的公共事务,或者是由于身有残疾、疾病等原因,无暇顾及、不愿参与此项工作,而处于被动接受精准扶贫政策宣传,也影响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2.3 存在精准识别不到位的个别现象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础,要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标准和程序,精准的识别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要特别强调精准识别工作的科学、民主和透明,识别的结果一定要公平、公正,并做到精准识别、全程公开。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有时也存在贫困人口识别上不够精准,而出现真正的贫困户不能进入建档立卡系统,反而得不到有效的帮扶。

2.4 扶贫考评机制需要不断完善

如我国过去对国家贫困县脱贫摘帽评估,采取第三方评估的方式,一般都是非本省的第三方评估单位,评估的方式方法全国一致,程序模块化,而且这些进行评估的单位,往往都是聘请在校大学生直接进行实地评估,但由于这些大学生对农村和农民了解不深入,和農户沟通交流本来就有困难,再加之绝大多数都是外地学生,在语言沟通上也存在很大障碍,有时难免会出现评估精准度上的偏差。

3 农村精准扶贫路径

3.1 积极拓宽扶贫资金来源

要多方面筹措扶贫资金。如果只是单纯地依靠政府部门拨出的专项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实际的脱贫需求,因此需要加强精准扶贫项目的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界能够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拓宽扶贫资金的筹集渠道。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都要高度重视社会化帮扶工作,要制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激励措施,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个体以及金融机构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扶贫开发工作中来,采取东西部对口支援、百企帮百村等多种形式,不断发掘社会扶贫资源,不断增加社会扶贫资金,不断提高全社会扶贫的工作成效。

3.2 激励贫困农户积极参与

只有把精准扶贫政策真正地传达到老百姓的心中,老百姓才能够正确地理解相关政策,进而有力配合扶贫工作。扶贫开发工作部门一定要加强精准识别工作的宣传力度,如应用电视新闻以及工艺广告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精准扶贫的各项工作。要广泛利用网络媒体、新媒体以及手机微信等传播媒介来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确保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全覆盖、有深度。乡村两级要发挥墙体标语和广播喇叭的作用,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要深入到农户当中进行宣传,把各级党委政府扶贫政策传达到群众心中,不断激发其内生动力,使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3.3 强化精准帮扶

要牢牢把握帮扶工作的精准性,深入了解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致贫返贫原因,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多方寻找脱贫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制定脱贫规划、脱贫方案、脱贫措施,按照规划、方案和措施,有序有力地推进帮扶工作,确保取得事半功倍的帮扶成效,确保贫困村、户长期稳定脱贫。

3.4 扶贫考评形式需要不断完善

在对贫困县进行考核评估时,考核和评估要尽量使用通晓本地语言,了解当地农村实际情况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在民族贫困地区,一定要把精准扶贫成效实打实地捞上来,消除中间梗阻,增强考核评估的精准性。同时,要加强平常考核力度,强化问题整改,真正实现农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正让老百姓长期得实惠,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 结语

消除贫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推动我国创新发展的根本需要,因此要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要在脱贫工作中积极开展有效的探索,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才能实现早日全面脱贫,不断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辉.农民合作社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机制构建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2018(19).

[2] 江童.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广西精准扶贫政策执行的困境及路徑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8(04).

猜你喜欢

路径分析精准扶贫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