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全红:溢彩流香在路上
2018-05-14钱玲
钱玲
邹全红,教育硕士,现任苏州市一中分校(彩香实验中学)校长,苏州市高级一等校长,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党员,苏州大市学科带头人,她平易近人、开朗热情,作为一校之长,既有女性的温柔与细腻,又有男性自愧弗如的坚毅和魄力,工作兢兢业业、细致果断。
邹全红校长本着“先改变自己,再改变环境”的理念,克服工作中的重重困难,全身心地扑入到学校建设中。她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个人。“其身正,不令则行”,学校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也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校长工作千头万绪,但邹校长总能思路清晰,凸显重点,开拓创新,做出成效,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学校发展、凝聚人心的大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向教育局输送了多名年轻干部。同时非常重视管理,有创新能力,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和课程改革,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邹校长心里总是装着每一位老师,宽厚仁爱,乐于助人,亲和力非常强,她以自己的行动感召着每一位师生,相互的理解和支持使校园更和谐、更有生机。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关键能力”,《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并进一步指出要培养四种关键能力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模式基本上决定人才培养模式,邹校长意识到现在的课堂,也就是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很难培养出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课堂是教育的主征地,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所以关键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每一所学校必须加强基于关键能力的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积极落实课堂教学改革。
近年来,彩香实验中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小组合作制课堂教学改革为基础,在基于关键能力的有效教学实践研究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初具成效。
思考——寻找出路
苏州市第一中学校分校(苏州市彩香实验中学校)是由彩香中学和三元中学两所学校重组而成。这两所学校分别始建于1984年和1989年,属与居民新村相配套的初级中学。自建校以来,两校均有过辉煌。但随着立达等四大民办公助学校的扩招,以及苏州教育的一系列布局调整,再加上两校教学质量的逐渐滑坡,办学条件的日趋弱化,导致地段内优质生源留不住,两校50-70%均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2013年,苏州市教育局为促进城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为新城区建设提供优质品牌支撑,苏州市一中分校实施品牌输出,与彩香中学重组,成立苏州市第一中学校分校(苏州市彩香实验中学校),但是两校重组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办学越来越难的现状——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沉闷,“如何才能改变彩香的现状”“如何才能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定位的实验学校的实验二字落实到实处”,2014年8月新到任的邹全红校长带领着班子开始苦苦思考这些问题,并在彩中师生中开展了大讨论。
出路思考:苏州市一中分校(彩香实验中学)如果不进行课改,即使学校再重组,教师再努力都不可能改变学校在周边及在苏州市区的地位和影响。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就有可能走出困境,从根本上改变学校的形象,从而真正发挥出实验和示范引领作用。
行为思考:要进行课改首先必须承认落后,立足于变,致力于改,并尝试着向前迈岀一步,找到有效办法。为此邹全红校长与班子成员、上级领导多次进行深入交流,并在教师、学生、家长层面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决定从最薄弱、最紧要处——课堂入手寻求突破口,依托省级规划重点课题《初中能效ACP课堂的实践研究》,在重组后的一中分校(彩香实验)聚集课堂,改革课堂,走课改之路。
目标思考:力图通过课改营造最有味道的课堂、培养最有能力的学生、成就最有张力的教师、打造最有特色的学校。
实践——寻求突破
通过思考讨论明确了课改方向后,彩中人说干就干。自2014年11月起,学校秉承“生本教育”和“学习金字塔”的理念,依托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初中能效ACP课堂模式的实践研究》,开展“小组合作制”模式下构建智慧课堂。
传统教学范式改革
改学——打造能效“ACP”课堂,改变学习方式。能效“ACP”课堂,是学生先学、先讲,师生再一起倾听和点评的课堂,“A”是active,即主动;“C”是cooperative,即互动;“P”是presentation,即展示。通常,教师提前一两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并辅以微课、网络课程资源或其他教辅材料,让学生在自习课上(或家里)先进行自主学习。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再对自学内容进行展示、补充与点评,学生合作探究、自我展示、自评互评,教师或讲解、或解疑、或赞赏,教师在课堂中退后一步,留给学生是能力发展的海阔天空。这样的课堂实现“知识传递”到“知识建构”、从“教学”到“学教”、从“课堂”到“学堂”的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自我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优教——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优化教学内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对国家课程在学校层面的“再加工”规定了课程目标、给出了课程内容选择范围的国家课程的具体化实施过程,是构建适合学校性质、特点和需要的国家课程具体形态的动态过程。近年来彩中人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也进行了有效探索。首先每個学科组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与本校的校情和学校相结合,编写各学科的教学案,并制作相应的PPT,设计每课小练,积极进行校本化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同时还根据校情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加和删减,如在英语学科教学中,考虑到学校入学新生英语基础较差,很多新生小学时没有接受过系统音标学习的特点,专门在初一英语预备级学习单元中增加了音标部分教学内容;同时在初三的英语教学中,考虑到学校学生整体英语水平不算太高,而9B教材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且中考又很少涉及,在教学中老师就果断地把9B的大部分内容全部砍掉。
研课——加强课例研究,完善学科教研。要实现“改学”和“优课”必须要抓好“研课”这个环节,积极加强课例研究,开展主题教研活动。近年来,彩中积极开展“每周一课”校内教学研讨活动,围绕者本学科的研究主题,每位老师每学年至少在教研组范围内开设一堂教学研讨课,开课后全组老师认真进行评课活动,总结亮点,提出建议。同时还积极搭建舞台给教师提供开设校际及以上公开课的机会,在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学科组的老师帮助开课老师一起备课、听课、磨课的过程,就是有效进行课例研究的过程。同时,校长室、课改中心、教学处和教科室还不定期对各年级各学科组进行课改调研,并就调研情况对全校做反馈。并请课改专家、特级教师来校为全体教师做报告,更新观念;请骨干教师上课改示范课,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聘请专家贴身指导,如学校从苏州全市范围内聘请18位省特级教师担任我校58名骨干教师的指导教师。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学生评教活动,让学生做课堂观察记录,倒逼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班组文化建设给力
彩香实验中学多年来重视学校管理,并班组文化为切入口,把管理做实、做细、做好。一是建立以班级为主体的管理制度,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小组建设评比条例、优秀学生个人规定等,使班级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建立班级自主管理的机制,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体,以学校督导为引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以班级为主体的管理实践。三是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体现管理的人文性。每个小组都有学生亲手制作的组牌,组牌的内容包括组名、组训、组规、组花、组徽、组歌、小组口号等。每间教室外的墙面上都赫然悬挂着班牌。班牌上有班级的“全家福”、班名、班级简介、班级口号、班主任寄语、班级荣誉等内容。
管理的目的不是约束和限制,而是促进学生成长和个性发展,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最大潜力;而教学过程则表现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活动,其中有情感交流、有问题研讨、有管理技巧、有教学方法等众多的课堂教学元素;有自主管理、有监控管理、有人际管理等等。这也就是我们彩中人称之为的“厚实管理”,它既有显性的制度管理,又有隐性的人文管理,而且以隐性的人文管理为根本,塑造一种班组建设的文化氛围。
综合素质评价助推
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分别从个人、小组、班级三个维度,实施日评价。周评价,学期评价、学年评价、学段评价的初中三年量化积分管理,实行“学——问——厚—道”的厚道晋阶式评级制度。
“走红地毯”——寻找校园之星。对学生个人,每班每月评选一次“校园之星”中的“常规之星”:分管理、合作、展示、点评、勤奋、进步、礼仪、卫生、劳动、纪律十个明星领域。每班每学期评选一次“校园之星”中的“特殊之星”,分学习、体育、艺术、社团、阅读五个领域。学生评价实行“厚学少年——厚问少年——厚德少年——厚道少年”晋级制,晋级情况将作为其是否能进入团校学习、入团、评定三好生及优秀学生干部等的主要依据。学生依据各自积分可以到学校德育处兑换相应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学校还为问鼎“厚道少年”的学生召开表彰大会,让学生及其家长走一次红地毯,为其授予颁奖词,并让他们发表获奖感言。
户外“撒欢”——激励魅力小组。对小组,每周每班评出周魅力小组和周进步小组;每月每班评出月魅力小组和月进步小组。对小组评价实行“厚学小组——厚问小组——厚德小组——厚道小组”晋级制。对于每学期每班表现最优秀的小组成员,学校除精神奖励之外,还为他们赠书,组织他们免费看电影、游览名胜、进行户外实践、跟校长共进午餐和合影留念等。
定制“班服”——奖赏魅力班级。对班级,学校每月每年级评出月魅力班级和月进步班级。班级评价实行“厚学班级——厚问班级——厚德班级——厚道班级”晋级制。对于每学期每年级表现最优秀的班级,除授予班旗之外,学校还将为最优班级学生每人定制一套精美的班服。
现代信息技术支撑
数字时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正在逐渐进入教育领域,给传统的教育带来冲击和挑战,引起一场教育改革。在这个互联网+教育的时代里,给课程改革无疑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彩中人在这方面的探索是:在学科教学中,学校建立了未来教室和班班通一体化优教系统,联合开发微课和微视频,通过教师任务导向、资源拓展、过程指引、评价导向,引导学生基于网络、教材和学案相结合的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有效的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同时还充分利用技课大数据和云恒大数据,有效助力老师精益教学、学生灵巧学习,家校互动无间,真正实现科学提升教育生产力。彩中积极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优质资源的深度整合,拓展学生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创新学习提供可能。
总结——再次出发
能效ACP教育教学改革推行3年以来,基于教育共同体的育人模式在彩中已经形成;教育理念、校园文化、共同体建设、课程建设、评价跟进等方面工作体系逐渐丰富和健全,在今天的彩中的校园里,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充满智慧、力量和人格精神。在这里,素质教育走进了课堂,全面依靠学生的威力,发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天性,利用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资源。
课改深受学生喜欢:今年4月,学校面对全体学生开展了推进课改工作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超过60%的学生更喜欢以小组合作制的教学、德育自主管理模式,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中,学生感到进步最大依次为:集體荣誉感、自主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思维能力、自信心等。
学生关键能力提升,各项活动捷报频传,喜讯连连: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今,学生在学科、科技、棋类、阅读、体育等多项比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5项、省一等奖5项、省二等奖17项大市一等奖21项、市二等奖10项。今年8月在北京世界机器人大赛学校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10月学校又取得了市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最近在刚刚结束的苏州市“普通话、苏州话、英语”比赛,学校又技压群芳,勇夺大市特等奖。
学校的发展引起了国内主流教育媒体的关注:近两年来,《中小学管理》《中国教育报》《苏州教育》《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先后都报道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及做法。2017年5月《教育视界》以五篇文章系统、详实的介绍了学校教育共同体的育人体系。学校的发展同时还得到了教育同行广泛关注:仅今年上半年,共吸引了来自全国14所学校400多教育同行参观。今年开学初,因学校教育共同体育人成果显著,在全市教育系统大会上专门就这项工作的进行了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
学校的发展也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三年来,学校致力于有效教学生本教学的研究,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先后被全国首批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生态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教学管理创新特色学校、苏州市棋类教育课程示范基地学校、苏州市“创客空间”科技教育课程基地学校、苏州市社团建设先进学校、苏州市家庭教育优秀项目学校、苏州市首批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单位等。
通过以上方面的努力,彩中要构建关键能力——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综合评价系列模型,将关键能力具体化,易操作化。同时,也要让学生在学校遇到适宜自己成长的土壤,遇到自我绽放的平台,遇到和他一起前进的伙伴和老师,这些美好的“相遇”是彩中努力的最大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