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协组织助力精准扶贫的路径探析

2018-05-14王立业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可持续精准扶贫

王立业

[摘 要]科协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利用平台优势,结合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从产业扶持和指导、开展职业培训、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入手,精准施策,具体对待,增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地区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科协组织;精准扶贫;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G322.25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科技三会”上再次强调了科技的重要性,而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借助这个桥梁和纽带,聚合各类科技人员和力量,整合各种资源,更好发挥这一平台的作用。

精准扶贫作为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一项伟大战略,形成了系统思想,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是指导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方针,是我国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自精准扶贫战略推动以来,科协系统快速响应,积极行动。在政策制定层面,2016年10月,中国科协联合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方案强调:“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加大科技供给和支撑,大力增强贫困户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提高贫困户的科学素质和生产技能,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作出新贡献。”同时也确立了一系列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为科协助力精准扶贫提供了政策上的指导。为深入推动该方案,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紧接着在2017年1月,中国科协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征集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科技服务需求项目的通知,征集技术推广与指导、科技培训等服务需求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公开招投标、志愿服务等方式,择优支持科技组织和科技专家为贫困地区提供精准科技服务,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村、户提升科学素质、实现增收和稳定脱贫。

从科协助力精准扶贫的实际行动来看,各地各级科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落实方案,梳理征集到的科技服务需求,形成能有效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的科技服务需求项目,实现科技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对接。各地有许多的实际行动,通过扶持支柱产业、转化实用技术、建立服务体系、培养乡土人才等措施,增强贫困地区农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本文试图将宏观层面的政策规定和微观层面的具体行动相结合,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几个主要的科协助力精准扶贫脱贫的措施和路径。

1 加强对农民的产业培育和技术指导

产业扶贫一直是精准扶贫战略中的关键议题,是贫困地区和人口有效脱贫、发展经济的有力抓手,多年来的扶贫实践也表明,产业扶贫在提升贫困人口生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效果尤为明显。由于各地的环境禀赋、发展状况、贫困类型不尽相同,各地的产业发展肯定是有所区别的。在这种情况下,各级科协就要从各贫困村的实际出发,结合其区位优势、地理条件、贫困现状,为产业培育和发展提供了科学论证和指导,确立有地方特色、区域优势及将来能持续性发展的扶贫产业。如许多地方扶持的种养殖业、林果业、旅游产业等。

确定了要发展的产业,仅仅是个开端。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能力水平高低不一,在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势必会有一些困难和障碍,相应的技术指导则显得十分必要。指导要紧贴特色产业中的技术需求、技术瓶颈、技术难题,及时跟进,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撑,帮助其发展壮大。如对种养殖业户提供的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提升经济效益,帮助一些农产品合作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针对一些发展旅游产业的地区,科协可以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对其发展思路、方向提供指导。科协也应该组织专家定期深入田间地头、暖棚圈舍、协会基地,开展手把手、点对点、面对面的技术培训,真正将先进适用的种植、养殖、加工技术传授给农民群众,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留得住、用得上、扎住根的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育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2 进一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技能型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节奏越来越快,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技能是其安身立命的主要基础。开展居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先进技术推广,帮助农民实现增收、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居民科普素质的现实需要。对于贫困地区人口来说,尽管已经意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由于平时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或妇女由于文化程度低及家庭琐事多等因素的影响,对培训的兴趣不高,没有主动参与培训的意识,再加上受自身的资源、信息、圈子的影响,有的时候不知道学什么技术,学完了不知道去哪里就业。

对于科协来说,可以有效利用科协这一平台,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广泛了解市场信息,进行有效对接,积极吸引企业和相关职业培训学校参与到扶贫过程当中来,结合农民实际,让职业培训学校结合市场需求开展一些相对就业率高、待遇好、较实用的技能。制定“缺什么补什么、急需什么培训什么”的扶贫培训计划,如开展电商技能培训等。同时,积极跟企业和相关平台对接,做好农民技能培训后的“出口”工作。提高开展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可以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农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3 广泛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和素养

作为一项公益事业,科普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特别是提高农村贫困地区人口的科学素质,對于农村脱贫、实现全面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逐渐转变,科学技术正在不断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对于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升有很大影响。因此,必然需要具备较高的科技素质﹑具备掌握大量的科技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农民。同时,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现代文明的渗透,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已经成为许多农民的新的追求,他们除需要掌握和更新与“农”字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外,他们对科学生活一样格外关注,这就需要有相应的知识及时跟进,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科普活动的内容设计上,要大力普及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科技知识和有利于农民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环境意识、生态意识、资源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产业。科普内容及形式应力求生动活泼、雅俗共赏,以满足农民科普教育需求。生活中的气象变化、农业信息、饮食起居、锻炼健身、家庭装修、服饰搭配、文艺活动等,都是他们所要了解和追求的。

在科普活动的宣传形式上,定期组织相关单位或志愿者开展下乡活动,在村一级设立科普工作站,有些地方也可以通过驻村工作组来开展活动,来向当地农民推送科普知识,赠送科普图书,发放健康知识传单,邀请相关专家等到农村进行科普知识讲座等。

另外,在大众传播媒介宣传的渠道里,我们不能忽视传统媒体(如电视)在科普知识传播中的作用的同时,也要借助网络进行传播。随着网络的普及,手机资费的下调等因素影响,当下农民使用微信的比重越来越高,且对手机和微信的依赖者人数在日益增加。因此,要充分利用手机微信这一宣传的主平台,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开展科普宣传的新模式,科协可以创办一些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一些科普知识、农业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等相关内容,来逐步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从而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致富本领,从根本上切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总之,开展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关键还要靠农民自身,只有增强其自身反贫困的能力和素质,就有了反贫困的动力,扶贫才会有效果,效果也会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在助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科协应该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协调各种资源,充分掌握农民的基本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精准为核心,区别对待,注重提升农民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会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游立军.依靠科技扶贫实现乡村振兴对策研究[J].乡村科技,2018(07).

[2]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开展精准培训、助力精准扶贫——省科协科技致富带头人精准扶贫培训工作纪实[N].甘肃日报,2015.

猜你喜欢

可持续精准扶贫
基于公益讲座在本土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探析
房地产业调控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意义和作用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