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让学校管理走进新时代

2018-05-14赵林刚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7期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学校

赵林刚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数字化教学”“互联网+教育”等教育新概念风起云涌,势不可挡。先进教育技术的出现是社会进步、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给传统学校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同时也打破了学校教育的界限,给学校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学习方法、学校的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数字化的学校、数字化的学校管理会是什么样?学校往哪里去?我们是直面还是逃避?是被动接受还充分使用?这对学校的管理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我们将寻找到更多的教育改革创新的“商机”,挑战在于教育者的思想与行动能否与数字化时代同步发展。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之时,我们应对的策略必须是不断努力,争取早日实现教育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

数字化时代与教育的辩证观

自上个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发明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陆续被应用到军事、金融、医学等领域,使这些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人认为,几个世纪以来,什么都变了,只有教堂和学校没有变。客观地说,这个观点有点偏激,但事实上诸如学校教堂这些相对保守的地方其数字化发展的速度确实往往是滞后的。数字化时代的迅速到来,我国的学校变化也并没有完全跟得上时代发展节奏。国际知名教育家、加拿大INFOSAVVY21主管泰德·麦凯恩(Ted McCain)认为“未来学生的学习,将更多地与海量信息连接。”所以,面临数字化时代,我们教育人必须抢占先机,占领教育创新的制高点。因为,技术将成为教学创新的重要变量。

也有人认为,现在的学校制度和班级授课制是工业化的产物,在数字化时代,这种制度应该改变;数字化为个性化学习创造了条件,班级应该打散,学校应该消亡。对此过分偏激的观点,我认为是偏颇的,因为学校是塑造人的心灵的地方。人的心灵是要靠人的心灵来培养的,要靠文化的积淀。学校是文化的殿堂,是一个民族传承文化最集中的地方。人是要靠人来培养的,技术是替代不了的,技术只是手段而已。当代教育家顾明远先生认为,技术的进步对生产来讲,可以产生颠覆性的变革,电子商务可以把实体商店颠覆掉,但没有力量把学校颠覆掉。所以,冷冰冰的数字化,永远无法取代人类热乎乎的人的情感;除非有一天,人工智能真的与人一样具有意识富有情感。

数字时代给学校管理带来深刻变革

数字化的教育管理就是将互联网作为集聚教育资源的重要平台,可最大限度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变革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校教育管理模式,实现教育管理的国际化、信息化、智能化。

校园一卡通,让管理更精准

学校有近400名住校生,每天在校就餐的师生近1400人,为从根本上解决管理难题,学校在经过实地调研、专家论证后决定建设基于大数据采集的一卡通系统。目前学校一卡通系统已经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园里师生通过一张卡可以实现与食堂、宿舍门禁、图书馆借阅系统、校内自动售货机、校内人机交互查询系统、自助充值系统对接,一卡通系统支持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充值,学校为家长开通一卡通信息平台,家长通过平台可以查询通过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情况,掌握孩子校园生活状态。学校还将进一步把一卡通系统与班级智慧班牌对接、与校园内学生常规考勤管理对接,从进校门、进班级、迟到、请假等各环节入手,以此采集学生校园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让管理更精准。

多样平台,让办公更轻松

立足校情,学校致力于开放、创新、智能的综合信息服务智慧云平台的建设,将平台的建设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相融合,为师生提供点对点的个性化服务。目前学校已建成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数据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管理平台(企业微信手机端和PC端)、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平台、名师在线微课云点播平台、学生学籍管理平台、教师培训平台、家校沟通平台等。学校鼓励老师们在校管理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开发,目前由老师们自主开发的年级学生管理系统、教学常规考勤系统、校服征订系统、宿舍考勤实时反馈系统上线使用,在提高学校行政办公效率的同时大大调动了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通过多样化平台的建设打造互动、共享、和谐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环境,让教师办公、学生学习更轻松。

引进大数据教学辅助平台, 打造优学课堂

在教学中,教师的阅卷、数据分析、错题纠正、矫正反馈等工作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繁琐的,也占用了教师们很多精力。为此,2016年起学校通过与某大企业旗下的公司合作引进了智能教学平台。这个平台面向学校日常考试及发展性教学评价需求推出的基于知识点地图和优质题库资源的智能化教学辅导平台。平台功能强大;不仅可以通过各类智能终端如手机、扫描仪、阅卷机等设备实现随堂练习、课后作业、测验联考等过程性教学数据采集,做到智能批改和自动分析,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前测信息,针对性与学生开展课中互动,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教学内容直指学生薄弱环节,大大提高了课中学生学情反馈的广度和效度;该平台还能通过学生学习大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基于知识图谱的学习诊断,帮助学生挖掘错题根源,为学生推送相匹配的微课讲解和难度适中的习题资源;同时该平台还可以为老师、学生、家长提供基于知识点的综合教育评价,教师可以依据学情分层布置作业,学生网络提交答案,教师给予及时反馈,教师就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再次精准推送学后测。这个平台的使用,受到师生们的一致欢迎,因为它大大地减少了老师的繁重的工作量,也明显地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数字时代的学校管理困惑

有专家预言,“到2030年,大概有20亿个岗位将被软件和智能机器人所替代。” 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即将到来的现实。虽然我们的教育已经意识到在数字化时代教育必须与新技术充分融合,但当前相对封闭的中小学教育,在应试教育的牢笼束缚之下,学校运用信息技术,还处于尝试阶段或初级阶段,我们远远没有进入数字化促进学校发生颠覆性革命的教育情境,还存在诸多困惑彷徨与矛盾。

手机在校园里的是是非非

手机已经变成了数字化时代的典型工具,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甚至没有手机工作也难以开展,可以说离开手机的数字化时代是残缺的数字化时代;但在中小学,彻底放开手机,允许手机、平板电脑在学校自由使用的少之又少!甚至连多数大学都不允许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携带电脑到学校,为什么?如此重要的工具却不能自由使用?其原因其实大家都十分清楚。有人把手机比喻成孩子生活中的毒品,因为手机对孩子来说具有依赖性,一旦放開使用手机学生就会“上瘾”,从而影响了学业;因为学校控制手机使用导致重大校园悲剧屡见不鲜。手机真的是学生学习的洪水猛兽吗?抑或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手机等电子产品在中小学的使用如何定位无疑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硬件管理与软件开发是学校走向数字化管理的瓶颈

进入数字化时代,政府对教育的硬件投入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新技术装备上,现在的学校多数有众多的数字化装备,这些硬件虽好,但却难以找到合适的管理人员,一线教师不愿意,后勤工人干不了;所以,先进的设备在学校有时竟变成了“鸡肋”,常常被束之高阁。数字化管理离不开软件的支持,但在软件开发上,学校难以找到比较专业的人员,如果要开发一些比较适合学校使用的软件,就必须依赖于校外的专业机构,但这样的开发又需要一笔可观的费用。也许,制约学校走向数字化管理的,这是两个重要的因素。

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与教师自身素养滞后的矛盾

数字化时代,学习的渠道和媒介已不再单一,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环境。许多教师的信息素养不及自己的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所以,教师的自身素养特别是年龄较大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老教师,其自身的素养往往是滞后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很严峻的挑战。同时,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也让许多老师目不暇接,技术先进了,手段多样了,但老师们却仍停留在使用PPT放映的水平上,其它的技术懒得去学,课堂仍是老样子,因为如此,在学校推动数字化改革,是有相当大的阻力的。

总之,我们必须认识到尽管技术不可能代替教师,但使用技术的教师在未来很有可能会代替不使用技术的教师。

(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字化时代学校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