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样态关照下的学校朴真课程实施
2018-05-14殷黎明陆静
殷黎明 陆静
实施背景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因素,课程建设是学校工作的关键领域,课程实施是学校内涵發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首要路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教育”。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其实质就是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美国课程论专家菲利浦·泰勒指出:“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
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南塘桥小学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893名,教师45名。在编教师34名,五级梯队教师共6人。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把问题变成课题,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我校通过课程的实施,一方面来提高学校的发展内涵,另一方面,通过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等过程,来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新样态课程”在强化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基础性、均衡性的同时,更加突出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差异性、创新性和可选择性,也更能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理论思考
“新样态学校”是创建纯生态、去功利、致良知、可持续的现代学校。是对学校发展状态“基于原点”的深度回归、高度提炼和个性认知。它强调办学者必须把学校当成一个真的“我”,时刻做审辩式的哲学思考:“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为什么出发?我要走向哪里?”从而科学规划我们的办学愿景。建设“新样态学校”,“学校要有学校样,一所学校一个样,校校都要有自己的样”的教育生态要有“新样态课程”做支撑。
朴真:朴就是朴素、朴实。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和教师本身就比较朴实无华。我们追求的是一种慢教育、静教育,静待花开的教育;是一种去掉教育的浮华,寻找最朴实的教育;是回归教育的原点,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和谐成长。真就是真实、真情。探求真知识,探索真规律,研究真问题。在引导学生“求真”的过程中“求善”“求美”,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去功利化教育也是新样态学校的价值追求。所以我们打造新样态关照下的朴真课程,是一脉相承的。
课程是什么?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生活的内容就是教育的内容”;另一位美国教育学家毕特也说过,“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先宣称:“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实践探索
基本理念
国家教育方针明确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战略主题强调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内容最终集中体现在学校个性化或者差异化表达的育人目标之中,甚至还可把育人目标具体阐述为核心素养和个性特质等。
我校在“朴真”文化的引领下,培养朴真的学生:公正诚朴、勇于实践、善于探究;建设朴真的课程:拓展、融合、多样。
逻辑框架
从根本上说,育人目标是课程体系的依据,它规定了课程的内容范围和功能性质。因为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因此,课程开发、科目设置、具体活动的策划安排,甚至是课程的评价,都要考虑到人的发展,如传授知识、掌握技能、培养人格、提升素养等。
我校从培养学生“求真”为出发点,提出了培养学生“三维素养”,即“求真、向善、尚美”,其建构的课程与育人目标一一对应、紧密衔接;以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为依据,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旨归,以综合、探究为主要形式,架构一体双级三维十类百门的“朴真”课程体系。
(如图)
一体:朴真
双级:基础课程加拓展课程
三维:求真、向善、尚美
十类:基础课程奠基成长
百门:拓展课程个性飞扬。
实施路径
1.做好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打造新样态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最基本、最有效的载体。我们在原有课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拓展课程进行梳理,完成学校新样态课程的顶层设计,由专家组进行课程论证。要实现新样态课程,就要跳出“学科本位”,站在学生生命整体生成的高度进行“综合性教学”,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都进入教师的“课程视野”和“资源意识”。通过开设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不断满足学生的知识结构需求和个性特长发展需求。
2.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打造新样态课堂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质是国家课程的内化与整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牢牢把握好课程标准这一方向盘,组织教师深研课程标准,把目标细化,以区级课题《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实施习作序列化训练的行动研究》和《新媒体环境下的“少教多学”模式应用研究》为抓手,整合优化课程资源,让目标落地;用“调、删、合增、融、展”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拓展,并在各学科各册目标体系的指导下,形成校本化的教学设计和作业资源库。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打造新样态课堂,从新样态课堂“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特征的角度入手,回到人,回到育人本质。
3.梳理课程文化资源,编写校本课程教材
学校对国家课程进行梳理的同时,根据培养学生“三维素养”,即“求真、向善、尚美”,选取科学、合理的资源纳入校本课程开发中。开发了书法、国画、风筝、排球、彩塑、十字绣等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内容具体、生动,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有联系,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接受,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4.创新课程教学形式,注重学生实际体验
倡导教师即课程开发者的理念,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个性专长,在“基础课程”之上,建立“拓展课程”的规划、开发、实施、评价制度,开发实施必修(求真、向善)课程和选修(尚美)课程。在每周五下午开展选修课程,以合作探究实践为中心,开发适合各年级的必修课程,并在各相关学科中组织实施,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的校本教材,使学校的特色日益明显,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展示舞台,使校本课程真正成就每一个生命。
同时,创新课程教学形式,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教育模式。一方面,聘请当地的长者、能工巧匠及学有所长者进入学校课堂,讲解文化知识。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到实际生活中,如开展小记者外出采风、参观常州梳篦文化、参加常州市风筝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操作办法
1.以师资培训为保障
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只有教师发展了,课程才会发展。我们把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放在首要地位,思考和尝试教师培训与教科研有机结合,我校和遥观中心小学一起开展名师大课堂活动和水手俱乐部活动。同时,我们邀请外来专家来校授课,帮助教师提高课程实施水平;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章哲诚、唐东进给老师作系列书法讲座;邀请国画大师王玉伦老师对学校美术教师进行每周一次以上的辅导;邀请江苏省民间艺术家许兴南老师对学校美术教师分别进行风筝艺术辅导。此外,学校还采取了自主学习、沙龙探讨等多种研修方式,充实教师的知识体系,为校本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以课堂研讨为根基
我们打造新样态的课堂,以“朴真”为核心,形成优秀教师培养的机制,对教师的发展评估实施目标与绩效管理相结合,提高下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理论素养及。具体有针对学校骨干教师的“朴真大课堂”,针对全体教师的“朴真沙龙秀”以及针对五年内新教师的“朴真训练营”。
以“名师大课堂”为平台,定期邀请校内、区内外名师进行“名师大课堂”的展示,通过课堂示范和专业讲座,使理論和实践相互渗透融合,逐步实现课堂新样态。借助“朴真沙龙秀”这一平台,进行面向某一学科、某一年级或全向全体的沙龙研讨,直到解决问题为止。另一方面,老师们也可以将学到的前沿的理论和思想借助这一平台进行分享和学习。以“朴真训练营”为依托,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整合优秀师资,为年轻教师配备指导团队,实行学科业务带教和班主任带教。
3.以多元评价来激励
不断完善课程评价,建立并完善以“朴真”为核心新样态课堂评价标准,重点关注课堂教学、师生素养、课程实施。加强随堂调研,严格期末考核,推行作品展示,才艺表演等多种考查形式。
(1)“朴真”课堂评价标准
以“朴真”为核心,确定新样态课堂评价的标准——“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并根据这四个标准制定具体的《南塘桥小学新样态课堂教学考核评价细则》,特别关注三点:第一是学生的参与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差异发展;第二是学习的自主度,做到“少教多学”,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第三是教师的执行教案的能力,是否能顺势而教,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
(2)“朴真”师生评价标准
学生:开展“七彩筝章竞上游”活动,以“朴真”为核心,制定争章标准,“诚实守信章(红)”“文明礼仪章(橙)” ……以“七彩筝章”活动实施对学生的全面评价。
教师:制定针对全体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价细则,针对骨干教师的骨干教师考核标准以及针对青年教师的“魅力教师”评价标准,使教师的评价多样化、多元化。
(3)“朴真”课程评价标准
建立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分类评价的标准体系。在基础课程方面,重点关注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进行具体的考核评价,如语文学科包含写字、朗读、口语、积累、写作,数学学科包含口算、操作、解决问题,英语学科包含书写、朗读、口语、语基。拓展课程重点从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个性发展三个维度,以动态和静态展示展示的形式,进行评价。
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将自己校内已经拥有的课程资源,通过开发和加工,实现最大的教育功能;同时将校外可能存在的教育资源,通过发掘和整合,使之达到充分的利用,实现最优的教育辐射。我们始终坚信,新样态关照下的校本课程体系一切从育开始,围绕育人本质,积极营造“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学校生态。让师生的生命在课程中闪光,并在新样态学校的实施中生发出无穷的活力。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南塘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