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生制共同学习的理论和操作
2018-05-14姚浩宇邓大一
姚浩宇 邓大一
近年来,我们苏州市平江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可以归结为导生制共同学习。现将导生制共同学习的理论和操作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什么是导生制共同学习?
导生制共同学习是在充分发挥部分学生在学科学习、自主管理、活动组织等方面的优势,以学习共同体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团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表现为评价标准,系统利用教育教学中动态因素(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共同达成教育教學目标的学习活动。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聚焦群体学习和社会文化场景学习的教与学模式。
“谁”在导生制共同学习方式中起到“导”的作用?
在传统学校教学中,往往教师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在导生制共同学习下的平江中学,虽然仍肯定教师在指导、引导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显然“导”的主体转变为学生,我们通过学科首席、邻座两两互帮、前后左右四人小组、学习铁三角等多种形式形成生生之间的互导互助,构成良性竞争的学习共同体。
怎么看待导生制共同学习中的“生”?
一般来说,位于青少年早期(即12~15周岁)的初中生,生理机能处在加速发育阶段,思维也逐步从具体运算阶段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因而个体之间的发展差异逐渐拉大。个体间的发展差异,形成了共同学习中互帮互助的宝贵资源,使“导”有了可能性和必要性。更为关键的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了更为明确的自我意识,有相当强烈的建立社会联系,寻求同伴的冲动,因而表现为从更多依赖父母和老师的赞赏转向更多依赖同伴和社会认可和赞赏。由于呈现出以上成长特点,我们更多地需要从身心发展角度看待“生”,为他们提供同伴间相互支持的平台和机会。
什么是学习共同体?
在导生制共同学习中,实施“导生”的基本组织就是学习共同体。但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学习小组,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家长、其他社会成员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不仅对学习目标具有认同感,而且对共同体具有归属感(特殊的心理特征),有着较为严密的组织体系。
导生制共同学习的构成要素
学习共同体的建立——班组建设
学习共同体的本质是一种对话性沟通基础上的协同学习、共同成长,因此增强学生的主人公意识,营造相互依赖、舒适安全、充满关爱的人际关系,以“我们”替代“我”,是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班级文化的重塑。为了顺利组建学习共同体,班级文化的重塑必不可少。文化重塑的目标,应当是把营造一种让学生最大可能参与班级管理的民主氛围放在首位。一般来说,其途径可以多种多样,例如,通过定期召开班级会议,制定班级建设目标,奠定积极的班级基调;通过建立学生委员会、班级岗位轮换制、民主决策班级重大事项制等途径,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观点与建议的自由,并感到自己有能力做班级决策。事实表明:安全、舒适、民主、积极的班级文化建设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不会因为害怕嘲笑而不寻求帮助,也不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拒绝尝试。
共同学习小组的组建。为了能使共同学习小组内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学习,其小组的建设需要一整套策略和步骤。
第一步,组建小组。可以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组内以异质为主,并做到男女比例适中、性格搭配互补、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结合良好,这样能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间合作与竞争。
第二步,进行小组组织建设。设行政组长一名,主抓小组全面工作(包括学习和日常小组表现);设置值周组长一名,每周进行轮换,负责协助行政组长召集每周组例会及记录小组周志;设置组内学科代表,每人都有学科岗位,根据学生各科成绩不同,负责2-3科的作业收缴和课堂学科学习的组织工作。
小组中的组长对于小组的发展至关重要。一般来说组长应具备如下几个条件:学习成绩优秀;行为习惯好,对自身要求严格,能以德和能服人;性格外向,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强。其选拔的方式有如下几种:教师指定,毛遂自荐,组员民主推选。组长在小组中应充分发挥作用:一是带动作用,在课堂学习及学校组织各种活动中积极参与,做小组内其他同学的榜样,以此带动组内其他同学。二是组织管理作用,以学习为例,在课前准备阶段,提醒组员及时就位、摆放好学习用品、清理好桌面,安静候课;在课中,理解、熟悉课堂各个学习环节,组织好课堂上的各个环节。三是帮扶作用,重点是帮扶组内后进生(包括学习和思想、心理),组织好帮扶对子,不使任何一个人掉队。四是检查、评比作用,根据导生制共同学习评价标准,及时进行记录、分析;在学科检测中,及时检查组员学习情况。五是跟踪、反馈作用,随时随地将本组同学各科学习效果、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错题订正情况进行抽查,如有问题及时向学科老师、班主任反映。六是沟通、交流作用,每天与组内同学交流,共同评议课堂中谁最积极主动,谁的学习效果好,谁能主动进行点评、质疑,谁不太投入,并共同约定明日的改进计划;每周召开小组会议,反思一个星期的小组表现,共同拟定改进计划。平时还要和小组成员进行及时沟通,特别是组内特殊同学。
四种共同学习组织模式的运用——2431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一个信号发射基站,其辐射面有限,再加上学生接收信号的能力高低不一,以及“在线时间”长短不同,部分同学往往得不到期待的效果,而一个班或多或少总有一些经常不在“服务区”的学生,种种客观情况导致了教师必须花费很多的精力在“事后的重播(炒冷饭)”和“学习态度和自觉性(思想教育)”的教育上。而教师在集中讲授时,对于某一重要学术概念的讲解,对于某一学科典型例题的示例演算,对于某一重要观点的论证等,都无法完全站在所有学生现有的经验、立场、角度进行针对性讲解,因此学生在消化、巩固,并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存在固有的结构性障碍。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学校借鉴认知学徒制模式的五大策略,即建模(演示思维过程)、指导(必要时予以指点,或提供进一步的学习“脚手架”)、反思(学生互助式分析和评价)、清晰表达(说出学习反思的结果)和探究(围绕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探讨),逐步探索出了“2/4/3/1”课堂导生制共同学习模式,即:
(1)两——两两对学。两人小组为基本合作单元,应对基本的问题讨论。采用的基本对话模式为:甲(C层次或D层次学生)——“这个问题我觉得……”,乙(A层次或B层次学生)——“我是这样认为的……”
(2)四——小组探讨。四人为小组,为导生制共同学习基本小组,小组长对中等难度问题组织、启发、讲解,起到进阶合作与分享的作用。采用的基本对话模式为:组长——“我是组长,这题我来负责讲解……大家看有没有补充的,有没有疑问的?”
(3)三——克难铁三角。相邻三个小组长组成铁三角团队,主要应对老师抛出的难题,先由三人集中精力讨论,然后再将学习结果分享给各自小组,起到经验交流、合作攻坚、引领与分享的作用。采用的基本对话模式为:“我们是攻克难题的铁三角,我们一起试着来解决这道难题”。
(4)壹——学科首席。每一学科都有一名学生学科首席。对于首席,不仅是一种荣誉,更能在“兵教兵”的互助学习方式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在对知识难点和理科难题讲解的过程中,他的理解可以给予教师一种学生的视角,起到了教师助手的作用,也能在共同学习时间中发挥同学导师的作用。
导生制共同学习的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
从本质上来讲,“课堂教学”是一种学习者与教学资源、学习者与教授者、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对话实践过程。如何将导生制共同学习的基本思想,以及以上所述四种学习组织模式融入进“对话实践”式的课堂教学,需要在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学习评价作出相应的改进。
教学设计的重构——基于互助协作的任务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顶层设计”,其核心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基本方法是编制课堂教学设计流程图。在平江中学的课堂中,我们采用的是时间、认知、问题与情境三要素课堂教学设计流程图(见右图),将45分的课堂时间分为回看入境(明确目标)、探究生成(自主学习)、拓展提升(共同学习)和学情评价(知识梳理)四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可以视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以任务单活动的形式灵活融入“2/4/3/1”导生制共同学习模式。
共同学习活动的课堂引入——“结构+内容”式的活动设计
“三人行必有我师”,看似1+1+1>3,但实际上,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如没有正确的对话方法进行协同学习,几名学习者组成的学习小组,很难达到“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目标。诸如受他人发言的干扰,不能独立提出自己的见解;集中于大多数的平庸建议,而忽视少数极有意义的补充;因小组成员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导致某些成员游离于小组共同学习。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共同学习停留在表层,很难产生有意义的深层学习,因此强调共同学习小组中成员之间的协作交互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曾任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教授的斯宾塞·卡干提出了“结构+内容=活动” 的协作方式,他认为:“只要将特定的学科教学内容镶嵌到合作结构中去,就能创造出一个个有意义的互助协作学习活动。”平江中学在导生制共同学习的课改实践中,也积极将卡干的结构化方法与“2/4/3/1”学习模式相结合,积极改善共同学习的成效
“竞学”优胜小组——基于小组的过程性评价设计
事实表明,对小组及个体在各学习环节中的表现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不但能诊断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深化学习效果,也能强化共学小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因此平江中学在基于个人的“平江达人”评选基础上,又推出了“竞学小组”的评选,其竞学优胜小组颁发“平江其道大光”卡。
评价方法。过程性评价:着重于课堂表现,并将其具体分为三个指标,即合作(能否积极开展共同学习,能否围绕老师提出的任务积极参与探讨)、表达(能否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是否流畅、逻辑是否清楚、声音是否洪亮)、分享(能否踊跃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学习经验,共学小组内的分享氛围是否浓厚)。
阶段性评价:着重于阶段测试中单科和总分的平均成绩。为了能体现公平性,相对于前一次阶段测试,还赋予进步名次以一定的权重。
及时性评价:着重小组内各成员的亮点闪现。共学小组的存在不仅在于课堂学习,也在于课外,甚至校外。为了更好的激励小组,我们还将小组在校劳动、纪律表现、活动表现、学科竞赛、运动会等纳入了评价体系之中。
综合性评价:注重于一个学期各方面的全面表现,具体方法是在期末,依据“其道大光”卡的数量评选出优秀小组。
奖励方法。为了进一步激励优秀竞学小组,我们采用了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奖励。基于个人评价的“平江达人卡”和基于小组的“其道大光卡”,推出了相应的积分累积物品兑换制,达到一定积分的个人,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兑换印有平江文化标识的各种学习用品或日常用品。此外,对于积分达到一定分值的小組,我们给予小组成员外出社会实践、与校长共进午餐等奖励,并通过展板、网站、每周升旗仪式、学生休业式、毕业典礼等进行公开表彰。
平江达人卡以及竞学优胜小组评选活动,从其评价对象、内容、方法、目的来看,已逐步摆脱了单纯学业激励性评价导向,而逐步发展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评价导向,这必将有力推进导生制共同学习的深入实施。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