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粤港澳商贸关系

2018-05-14周嫦妮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4期
关键词:粤港澳澳门

周嫦妮

[摘 要]近代澳门茶叶的贸易与周边地区的开放成反比发展,且与粤港两地重大政治事件及政策的变化密切相关。茶叶贸易的变迁反映了澳门贸易地位的不稳定性,但就粤港澳商贸关系而言,澳门作为粤西海岸最大的中转港口,对华茶贸易和香港转口贸易的发展仍有较大作用。

[关键词]澳门;茶叶贸易;粤港澳

[中图分类号]F729 [文献标识码]A

1 近代澳门茶叶贸易概况

清末与澳门进行土产贸易的地区,“包括广东省沿西南海岸,一部分西江流域和海南岛,共计17个县,分属广州府、肇庆府、雷州府、高州府、廉州府和琼州府等地区”。运至澳门的茶叶主要来自广州府之陈村、东莞、顺德、新宁、香山,肇庆府之鹤山,廉州府之钦州。如1887年经拱北关输往澳门的茶叶共33,904担,其中由广州及下四府运来的茶叶共计31,961担,占该年总数的94%。而输至澳门之茶叶绝大部分都是红茶中的工夫茶和小种红茶、橙白毫茶、乌龙茶、包种茶、白毫茶,其余品种有绿茶(嫩熙春茶、熙春茶、大珠茶、小珠茶、花茶)、茶末、茶梗、茶籽饼,以及少量的毛茶、砖茶等。

运至澳门之茶叶分为两类,一为内地业经焙制者,一为运至澳门始行焙制者。“所有从澳门(很大程度上是从广州)运出的茶叶都在这些地方交割;这就是说,用篾篓从内地茶园挑来的,有的只是晒过,有些是焙干了的茶叶,都在此处或彼处完成工序,并且按市场的需要分类和命名。”澳门本身对茶叶的消费量并不大,输入的茶叶大部分是用轮船转运香港,供香港和南洋华侨消费,或从澳门直接装洋轮运往欧美各国。

澳门与广州的贸易主要通过所谓“澳门航道”完成,即葡萄牙人居住澳门以后,逐步形成的从澳门到广州一带的航道。其中一条是从澳门的内港出发,经过磨刀洋,进入香山河,再经顺德大良,入紫泥,经陈村水道,由西炮台进入广州,全程约120英里,一般需时3—4天。这条内河水道一般只能走称为“内河快艇”的船或木船。另一条则是沿外洋水道进入珠江河口,即从澳门经虎门,沿珠江口而上,到广州黄埔。这条通道由于航道深,可行远洋大轮。澳门与下四府的贸易航道则主要是由澳门内港出发,经磨刀洋,沿西江进入主要产茶地区如鹤山、新宁等地。

1887年4月2日拱北海关成立,对往来澳门之华船征收税费。至此,对于澳门之贸易才有确切详实的记载。据1902年拱北关税务司穆好士称,“至本口贸易,其源实来自澳门。故澳门生意兴旺与否,确有关于本口各厂”。可见,拱北关与澳门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澳门兴盛,则拱北关贸易畅旺,反之亦然。所以拱北关的贸易状况则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澳门的贸易境况。

根据拱北关的相关记载,近代澳门茶叶贸易与华茶贸易的总体衰势相伴随(见表1)

据上表可见,从1887年至1948年,由拱北关出口至澳门的茶叶在曲折变动中不断下降。1887年从拱北关出口至澳门之茶叶为33,904担,1888年增加至47,400担,形成第一个峰值。1892年降为27,740担,而1893年则上升至39,861担,增加了2千多担而形成第二个峰值。1899年比上年增长3千多担达31,777担形成第三个峰值。1903年比上年增加1千多担至第四个峰值。1915年同比上年增加1千多担达10,385担,而1916年则骤降至4,017担,减少了6千多担。1923年则降至1,526担,至1928年则增至8,973担,形成第六个峰值。此后澳门茶叶贸易寥寥无几,归于沉寂。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后,澳门作为中转港的地位又渐恢复,而从拱北关运至澳门之茶叶1939年达3,813公担,从各海关直接出口至澳门之茶叶达4,972公担。

2 近代澳门茶叶贸易与粤港商贸关系

检视澳门茶叶贸易的发展与变迁不难窥知,澳门茶叶贸易的发展是随着华茶贸易的总体衰落而日渐萎靡,而与此相伴生的则是澳门贸易地位的总体下滑。近代澳门茶叶贸易反映了澳门贸易地位的变迁,粤港澳关系唇齿相依,澳门贸易地位的变迁必然与粤、港的发展息息相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周边地区通商口岸的开放对澳门茶叶贸易的影响

香港开埠及周边地区通商口岸的开放对澳门茶叶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1841年英国侵占香港并实施“自由港”政策以后,澳门长期享有的西方商人对华贸易优势由于受到挑战而逐渐消失。对此澳葡当局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规定“出口货物应可以自产地直接来澳,而无需像现在一样先经过广州(完税)。货物在此(澳门)按章纳税后,任由进口商采购。此外,任凭进口商发运任何数量的货物,不像现在般加以限制……(茶叶)不满七十担亦允许起运”。但是香港天然的深水良港及英国殖民资本主义者的进取方略,致使1856年以后,香港成为华南的货物分配中心,中国四分之一的进口货和三分之一的出口货由香港周转资金并通过香港进行分配。

以茶叶贸易为例,运至澳门之茶大都是西江及珠江流域所产粤茶,且大部分运至澳门始行焙制,而“由西江和珠江运来的茶叶和丝绸,如能及时提供有关证明文件者,则免征任何税饷”,另外1887年6月4日拱北关制订的《民船管理暂行章程》中规定往来港澳之间的民船“所载货物免纳关税和厘金”,因此大量粤茶运达澳门后转口香港。1871年仅从澳门用洋船运往香港的茶叶约14,551担,占当年运往澳门茶叶总数的75%。1887年拱北关与九龙关同时设立,自此华南两大门户港、澳之间的贸易往来才有较为详实的记载。笔者据《中国旧海关史料》统计,从1887年至1904年港澳间的茶叶贸易往来不断,但从澳门运往香港的茶叶种类和数量都远多过从香港到澳门,1887年从澳门运至香港的茶叶达6,010担,而从香港运至澳门的茶叶仅532担,相差11余倍。大量的茶叶从澳门运至香港,进而由香港转口至欧洲各国及南洋地区,澳门成为香港的土货供应中心。

除香港外,1876年及1877年琼州、北海被相继开放为通商口岸。1897年西江流域开放,允许外国轮船航行,沿岸的三水、江门各埠于1898年、1904年先后开放为通商口岸。以前由三水运至澳门再转运香港的茶叶,转而直接运往香港。其中江门开埠对澳門贸易的影响最为深刻。江门位于西江左岸,距澳门仅45英里。高州、廉州等下四府的货物在运抵澳门之前,也可进泊江门。由于江门商务发达,“只要船到,银行即愿意预付贷款,承销商可以迅速卸货,并购买回程货物,这样结果当年就可以运载更多的货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于是,每年西海岸的大部分贸易都不再集中澳门,而是转向江门”。而澳门则没有银行垫付到港华船的贷款,这就对澳门贸易极为不利。因此江门逐渐成为下四府货物总汇之区。商人将茶叶直接从江门运至香港而不再运往澳门转口,致使澳门的商务更加不振。其作为粤西中转港的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1904年由于江门开埠,由拱北运至澳门的茶叶比上年减少3000多担,而且首次降低至1万担以下,而同年由江门出口红茶比上年增加1,806担。随后,由拱北出口至澳门的茶叶数量并不稳定,与江门茶叶贸易的发展呈现出此消彼长的上下波动的态势,如1905年与1906年从江门出口之红茶分别比上年减少,而拱北关出口至澳门的红茶却有所增长。1907年江门出口红茶比上年增加2,439担,而拱北关出口至澳门的红茶却比上年减少682担。这表明江门开埠对于澳门茶叶贸易具有分流作用,加大了澳门贸易地位的不稳定性。

1899年法国强占广州湾并将其开放为通商口岸之后,“香港开往广州湾的载货轮船数则逐渐增加,此类轮船正在逐渐夺走华船的载货业务,因为悬挂外国旗可以免交华船无法免交的各种税费”。而下四府商人为减免税厘多将茶叶运往广州湾,“取道西边海滨,藉免税厘”。商人趋利遂多将下四府之土货由广州湾直接运往香港,而不再先运至澳门后转运香港。故澳门的贸易地位进一步下降,加速了茶叶贸易的衰落。

2.2 粤港两地重大政治事件及政策的变化对澳门茶叶贸易的影响

粤港澳之间具有共生关系,但凡该地域的重大政治事件及政府政策变化对澳门的贸易变迁及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茶叶贸易亦不例外。

1889年10月,两广总督张之洞下令停征“巡辑经费”,并减征粤省产茶厘金三成,较为优惠的政策致使该年后半年贸易倍加畅旺。该年由拱北关运至澳门茶叶共计39,841担。而1890年夏天又复抽巡辑经费,并更名为“台炮经费”。致使该年后半年贸易大为减少,而茶叶贸易亦日益减色。是年由拱北关运至澳门之茶叶比上年减少8,367担。

1925年省港大罢工爆发,香港与粤省的贸易联系被切断,致使澳门来往粤港的贸易迅速繁盛。1925年由拱北运至澳门的茶叶达3,508担,比上年增加1,680担;1926年则增至5,238担,比1925年又增加1,730担。

抗战初期,香港成为中国战略物资转运的重要港口,而从内陆运往澳门之茶叶也迅速增加。1937年从中国海关直接运至澳门的茶叶1,074公担,其中从拱北关运往澳门茶叶144公担,从粤海关运至澳门215公担;1938年则分别上升为1,920公担、745公担、733公担。

广州沦陷后,穗港交通被切断,但港澳交通仍能维持,大批货物乃自香港运往澳门,然后再假手民船、舢板及汽车等转运内地,于是澳门成为粤港交通联系的纽带和战时中外贸易的重要中转站。1939年由澳门进口茶叶达7,571公斤,价值3,525法币。而1938年则只有51公斤,价值12元法币。同时由于“在香港的价目比较昂贵,每担港币七八十元,因此人们多运销香港。出口路线是由棠下(新会属)以电扒运至澳门,再转到香港。”因此,由内陆其他地区出口至澳门的茶叶也所有增长。1939年由海关出口至澳门之茶叶达4,972公担,而由拱北关运至澳门之茶叶亦达3,813公担,分别比上年增加了3千多公担。

2.3 茶叶价格的变动对澳门茶叶贸易地位的影响

香港开埠前,澳门作为广州的外港,不仅是货物集散地,更是远东国际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因此其唯一性奠定了澳门无可比拟的优势地位。香港开埠后,其天然的深水海港及英国统治者积极的政策,使香港的贸易地位与日俱增。与此伴生的是港、澳成为对华贸易竞争者。商人除看重航运条件、政策优惠之外,最能起到诱惑作用的也就是低廉的价格、优厚的利润。

那么对于澳门茶叶来讲,其价格究竟如何?与香港茶叶相比如何?商人能从中获取多少利润?

1871年广东省出口茶叶总量为137270担,约值3529712元(墨西哥元),平均每担25.71元;其中从澳门用洋船运往香港的茶叶约14551担,约值582040元,平均每担40元;而从澳门用远洋船直接运往欧洲约19299担,约值443877元,平均每担23元。是年粤省功夫茶最低价为每担18.05元,最高价为每担35.42元。当然价格的高低与其茶质的好坏是成正比的,但是从上述数据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澳门运往香港的茶叶价格最高,达每担40元,说明香港茶叶的交易价格较高,而港澳之间货轮运输的运费也较为低廉,如50斤一箱的茶叶洋船之运费为0.08海关两,华船则只有0.04海关两。因此对于茶叶行商来说香港比澳门有更大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多的茶商直接将茶叶运往香港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价格因素影响澳门茶叶贸易之外,澳门本土焙制茶叶之质量不佳也是因素之一。从内地运至澳门的茶叶有一半是焙制过的,另一半则未经焙制运来澳门。“这是澳门茶商工会的行动造成的,他们坚持留下一半茶叶运到澳门焙制,以便保证雇佣较多的苦力”。另外,粤省征收出口茶税每担银2两5钱,也使得商人愿意避重就轻,纷纷改将茶叶运至澳门焙制,装箱转运外洋。但是运至澳门焙制在给商人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出现了问题,即未经焙制而运来的这一半茶叶运到澳门时,一般都发酵和发热而霉变,制成茶叶后质味俱逊,而不如内地烘焙之质佳。除此之外,随着粤省出口茶税减至1两2钱5分,“粤桓所费更廉也”,商人遂纷纷改由粤省焙制包装,直接运销出口。1889年出口澳门之茶由内地焙制者不过七分之一,1890年则增至四分之一,至1891年则已居其半。

综上所述,清末华茶贸易急剧衰落,但澳门作为粤西重要中转港口仍有较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为大量茶叶通过澳门转运香港,在华茶贸易总体衰落的境况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粤茶贸易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香港的转口贸易。但香港开埠及繁荣后,澳门则转为粤西海岸及西江沿岸进出口贸易的首要中转港,然而这個地位也随着琼州、北海、三水、江门及广州湾等地的开埠而逐渐消失。同时,受粤港两地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澳门的茶叶贸易日渐式微。

[参考文献]

[1] 莫世祥,虞和平,陈奕平.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M].澳门:澳门基金会出版,1998.

[2] 郑德华.“一口通商”与“澳门航道”[J].学术研究,1999(12).

[3]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料(1840-1895)·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

猜你喜欢

粤港澳澳门
遇见澳门
南川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旅游推介
解码粤港澳大湾区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解码粤港澳大湾区
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了“计划表”
新机遇,新飞越
澳门回归日
99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