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茂名市城镇化质量测度及其区域差异分析

2018-05-14陈柳英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4期
关键词:茂名市熵值法

陈柳英

[摘 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区域城镇化进程中更加注重发展质量。以茂名市5个区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城镇化等4个方面,构建了城镇化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研究区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测度。研究发现:2015年茂名市城镇化质量存在地区差异,市辖区的城镇化质量高于县级市;人口城镇化是茂名市城镇化发展的短板;各地区城镇化质量内部各子系统的发展并不协调。

[关键词]城镇化质量;熵值法;空间差异;茂名市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步入了快速发展期。从1978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7.7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6.1%,从表面上看,中国城镇化建设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实质其背后潜藏的诸多矛盾、问题也日益凸显。从历史的进程来说,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个重大的机遇。但是这种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病”,比如“空城”、人口膨胀、能源紧张、交通拥堵、生态环境恶化等,导致城市功能的重复和浪费,进而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健康、理性和可持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把提升城镇化质量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众多学者逐渐把对城镇化的关注重点由“量”轉向“质”,从不同尺度和角度对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界定和综合测度、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类型划分和动力机制等方面;研究尺度涉及全国、省域、市域、县域等;研究方法主要是以综合指标法来进行定量分析,包括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TOPSIS法、聚类分析法等,但由于受研究区级别及发展条件等差异,国内外学者所采用的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也存在差异。

2015年,广东省城镇化率已达到68.71%,远高于全国56.1%的平均水平,然而茂名市的城镇化率却只有40.02%,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年11月,茂名市入选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其城镇化发展潜力巨大。虽然茂名市单一指标下的城镇化率并不高,但其城镇化质量在全省范围内并不算太差。林琳、李冠杰(2014)构建了包含经济绩效、社会发展、环境建设、城镇化效率和城乡统筹等五大方面32个指标的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对2014年广东省21个地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研究,发现茂名市在优异、良好、中度、欠佳四个城镇化质量级别中,属于良好级别。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广东省茂名市5个区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城镇化质量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研究区的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明确各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差距和今后有待改进之处,以期为茂名市城镇化协调、健康的发展提供基本的县域空间发展依据。

2 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

2.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贾琦等(2015)认为针对城镇化质量的测度至少应包括人口、经济、社会、空间(土地)四个维度,只有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始终保持这四大要素的协调发展,才有可能保证城镇化质量的真正提升。参照现有的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并以指标选择的系统性、科学性、完整性和数据的可获取性为原则,本文共选取了24个指标,分别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城镇化等4个方面对茂名市各区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详见表1)。

本文采用的直接数据或间接数据主要引自《茂名统计年鉴·2016》,部分数据来自2015年的茂名市各区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茂南区的人口、面积等统计数据并未包含羊角镇。

2.2 研究方法

采用熵值法对茂名市各区市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能够克服指标变量间信息的重叠和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可反映指标信息熵值的效用价值,得出的权重值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比较适合多元指标间的综合评价分析。

熵值法计算步骤如下:

(1)构建原始指标数据:由m个区市、n项测度指标所形成的原始指标矩阵X,。其中,xij为第i个区市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值。

(2)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对于正向指标,;对于逆向指标,。式中,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和Sj分别为第j项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由于后续计算中运用到了对数,为避免负数所造成的影响,需对标准化后的数值进行平移:,式中Zij是平移之后的数值,A为数据的平移幅度。

(3)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区市占该指标值的比重pij:(i=1,2,…,m;j=1,2,…,n)。

(4)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其中k=1/ln(m),ej≥0。

(5)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dj:dj=1-ej。

(6)计算指标权重wj:(j=1,2,…,n)。

(7)计算第i个区市城镇化质量的综合得分Ui: 。

3 城镇化质量测度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计算步骤,对茂名市2015年5区市、4个子系统24个指标的数据进行相关处理,计算各区市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测度结果表明:茂名市5个区市的城镇化质量存在空间差异,质量最高的是电白区,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0.2125,其次为茂南区、信宜市和高州市,它们的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分别为0.2080、2070、0.2013,排名垫底的化州市城镇化质量得分仅0.1712。

为了进一步分析茂名市内部城镇化质量各子系统的发展特征,以下分别对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城镇化的质量进行测度,由图1可知,除了茂南区的城镇化质量是受经济城镇化影响最大,其余各区市均是社会城镇化对其城镇化质量影响最大。而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则相对较小,它将是茂名市各地未来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重点。

3.1 人口城镇化

较高的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66.81%)和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76.52%)使得茂南区在人口城镇化质量上处于首位,但就城镇人口密度来说,茂南区的城镇人口密度并不高(5487人/km2),仅高于信宜市而排在第四。茂南区以外的4个区市,城鎮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均不超过4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而且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也均低于50%,也就是说当前茂名市社会从业人员主要还是分布于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足,这是限制茂名市人口城镇化质量的关键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也不难理解:农业是茂名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而在第二产业中,石化产业是茂名的支柱产业,然而石化产业也主要是靠茂名石化公司这家大型央企作支撑,吸纳本地就业能力十分有限。相较之下,茂名的地方工业就更凸显薄弱。与此同时,茂名的第三产业尚处在传统、稀少的状态,因为其第三产业主要是为第一、第二产业及其集聚的人口配套而生的,茂名市第一、二产业的发展状况就决定了第三产业的这种状态,其吸纳就业的能力也必然不强。总体而言,三次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茂名本地人口就业受限,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从而造成茂名常住人口远低于户籍人口。

3.2 经济城镇化

由图1可以看出,经济城镇化质量得分较高的是两个市辖区:茂南区(0.0689)和电白区(0.0581),其地均GDP、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以及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均位于前两名,其次是信宜市,经济城镇化质量得分0.0481,这得益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以及单位GDP能耗水平,说明信宜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消费和商业活跃程度都发展得不错,而且能源利用效率比较好(略低于化州市而排第二),而排名靠后的两名分别是化州市(0.0422)和高州市(0.0418),这两个县级市的经济发展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3 社会城镇化

茂名市的社会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置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导致社会城镇化质量的排名发生了较大变化:高州市凭借着良好的基础教育、医疗配置、居民储蓄余额以及城市污水处理率等,社会城镇化质量得分第一(0.1063),信宜市(0.0965)紧跟其后,电白区、化州市依次排在第三和第四,而茂南区因较低水平的中小学在校生数、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以及较高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仅得0.0585排在末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茂南区以外的4个区市,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均不到1辆(见表2),说明整体公共交通设施的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此外,茂名市市辖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的首位度不高,存在着吸引力不够的问题。

3.4 空间城镇化

茂南区和电白区作为茂名市市辖区,其建成区面积、人均道路面积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都要高于其他县市,空间城镇化质量分别处于第一和第二。高州市因其极低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39km2/人)和较低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而得分最低,说明在未来高州市的空间城镇化建设中,城市公共绿化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4 结论与讨论

基于实证分析,文本得到以下结论:(1)2015年茂名市各区市的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电白区最高,茂南区次之,化州市最低,即市辖区高于县级市。(2)城镇化质量内部各子系统方面:对茂南区而言,经济城镇化对其城镇化质量影响最大,其他地区城镇化质量则是受社会城镇化的影响最大。人口城镇化方面,茂南区得分最高,信宜市得分最低;经济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排名一致,均是茂南区得分最高而高州市得分最低;社会城镇化方面,高州市的社会城镇化质量第一,茂南区垫底。

由以上结论,我们可以看到茂名市城镇化进程中各地区发展不够平衡,人口、经济、社会和空间四大方面的城镇化发展并不协调,其中人口城镇化是茂名市城镇化发展的短板,未来如何提高各区市对农业人口的吸引和接纳能力,应是重点思考的问题。另外,城镇化质量较高的地区发展也是不全面的,在经济可持续、教育医疗和城乡统筹等方面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这说明茂名市城镇化进程中还有许多关注和投入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弥补短缺,实现城镇化质量的全面提升。

本文利用熵值法分析了茂名市5个区市的城镇化质量,得出的结论对于其城镇化的发展规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一个区域的城镇化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涉及诸多因素的过程,本文仅从人口、经济、社会以及空间这4个方面对研究区进行了初步探讨,指标体系的构建还缺乏城镇化的管理质量、社会安全质量等更加深层的内容。此外,本文只是分析了茂名市一年(2015年)的城镇化状况,欠缺对其发展变化角度的分析,影响了结论的深度和意义。对于以上问题,将在今后的研究作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叶裕民.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07).

[2] 韩增林,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J].地理研究,2009(06).

[3] 欧向军,甄峰,叶磊,等.江苏省城市化质量的区域差异时空分析[J].人文地理,2012(05).

[4] 杨璐璐.中部六省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基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分析[J].经济地理,2015(01).

[5] 何孝沛,梁阁,丁志伟,等.河南省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5(02).

[6] 贾琦,运迎霞.京津冀都市圈城镇化质量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03).

[7] 杨新刚,张守文,强群莉.安徽省县域城镇化质量的时空演变[J].经济地理,2016(04).

[8]黄亚平,单卓然.山区型县市城镇化质量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城市规划,2015(04).

[9] 林琳,李冠杰.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质量空间分异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8(01).

猜你喜欢

茂名市熵值法
弟弟是个胆小鬼
我的弟弟
用“一……就……”造句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绩效研究
灰色关联模型在白酒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及熵值法结合的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