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2018-05-14李越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解决方法留守儿童

李越

[摘要]当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突出,随着城市化水平加剧,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城市寻找工作机遇,同时将自己的子女继续留在农村。随着时间的推移,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严峻。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主要包括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两方面,应当从促进农民工回流、改善留守儿童生活环境、加大教育宣传三方面加以解决。

[关键词]留守儿童;情况分析;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已有文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教育“问题”的原因: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要承担家庭中的生产和劳动,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致使学习时间缩短;祖辈监护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对教育认识程度低;家长与子女长时间的分离致使子女在心理、性格、行为等方面有不良的表现,影响了学业的进步;“读书无用论”严重影响了农村青少年学习的欲望,辍学潮又加剧了其对学习的厌恶;农村地区的偏远贫苦导致教育资源贫乏等。但在具体如何解决或改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都尚还缺乏更为深入的探讨,这可以从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和改善问题的方式上逐步分析。

1 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分析

2012年9月,教务部公布留守儿童增加至2200万人,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这些留守儿童都远离父母,无论在教育、心理、健康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想要初步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1 校园教育

据研究者指出,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和农村非留守儿童相比,从初中开始就出现了大量的辍学,无法完成法定的义务教育。

进入校园教育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减少。受到父母长辈及同龄人外出打工的影响,校园教育中的留守儿童倾向于外出打工而非继续学业,由此成为了新一代的民工,由此循环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教育上根本得不到保证,受教育机会少所以文化水平、素质就不会太高,犯罪率也会由此变得高一些,所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非常关键的。

虽然父母外出打工所赚的钱可以负担留守儿童的教育费用,但城乡教育的巨大差异使农村儿童教育资源处于劣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严重不足。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尤为严重,段成荣和杨舸基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高达20%的农村留守儿童无法顺利读完高中。在应上高中的农村留守儿童中,20%的人已经结束了教育;另外80%的人虽然有机会继续学习,但他们受教育延迟的现象十分突出。处于教育延迟状况的学生虽然还有机会受到教育,但往往在学业进度上呈现落后现象,这便是辍学的高风险群体。

1.2 家庭教育

父母长期不在儿童身边,与正常的孩子相比,留守儿童只有亲戚或者祖父祖母照顾,家庭氛围沉闷,无法感受到父母之间爱的温馨,不会与人亲密相处、胆小自卑,积极情绪较少,情绪适应状况整体上较差。“积极心理学认为,人性中的美德与力量等积极方面能帮助身处困境中的人们过上相对满意、有尊严的生活,从而有效地缓解、抵消甚至消除了困境给人们带来的各种困扰。”而留守儿童恰恰因为父爱、母爱的缺失,缺少这种积极的力量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境和心理压力。父母在儿童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是认知上的引导,儿童在对事物的看法上不具备完整、正确的认知,需要父母来加以教导、灌输。如果缺乏了这种引导,就会导致孩子是非不分、肆意妄为,最终不得不承担一些恶果。然而,在另一方面,不好的结果发生时,父母所能提供的情感上的慰籍又一次缺席了,这将直接导致留守儿童消极、悲观、对事物的看法偏激、易冲动、胆小懦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负面消极的心理在留守儿童心中不断累加,导致了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当儿童发育到青春期之后,人格逐渐趋于稳定,童年中的很多因父母缺席而导致的消极影响将永久性的嵌入孩子的人格之中,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另外,留守儿童处于青春期、人格发展时期,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由于缺乏父母正确的教育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在没有道德约束力的前提下,社会的负能量可能对留守儿童造成消极的影响。最高人民法院的資料显示,自2000年以来,中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其中“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2 留守儿童问题的改善方式

2.1 鼓励创业,促进民工回流

在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下,地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急剧短缺,农村的经济发展滞后,务农所获得的收益不能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许多农民在外打工多年,开阔了眼界,学习了新的技术,接受了新的城市观念,创业热情饱满,其中不乏大量优秀人才已经回流乡村,开始创业。政府应该抓住这种潮流,出台相关政策,保持住这部分优秀人才的创业热情,引导其他民工学习技术,开阔眼界,回乡创业。

2.2 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

这里包括居住条件、教育条件等。赋予留守儿童和随迁儿童教育公平、生存公平,保障基本生活条件,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兴建希望小学、希望中学,降低教育成本。不仅要在物质上,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留守儿童,加大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活动。学校、社会、政府要协同合作,让留守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2.3 加大教育宣传

政府应当加大教育的宣传力度,普及教育知识,动员家长认识、了解教育的重要性,消除一些农村地区“上学无用”的观念,鼓励学生接受教育。提高监护人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人们了解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吴帆,杨伟伟.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成长环境的缺失与重构—基于抗逆力理论视角的分析[J].人口研究,2011,35(6):90-99.

[2] 段成荣,吕丽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12(3):13-29.

[3] 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21-327.

[4] 刘祖强,谭淼.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与前瞻[J].教育导刊,2006(6):62-64.

[5] 沈洋,曹凯.最高法称中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3%[EB/OL].新华网,2007-09-19.

[6] 薛海平,等.课外补习对义务教育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12(3):50-62.

猜你喜欢

解决方法留守儿童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农村移动网络覆盖探讨
针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