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滋养生命成长
2018-05-14陈雪珍
陈雪珍
【摘要】阅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对成长中孩子的审美情趣、文学修养、人格形成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远远不足。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书中汲取到成长养分,我们必须推进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天地,让孩子插上阅读翅膀,提升人文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心灵的成长、人格的形成,都离不开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应该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一个人如果热爱读书,他就能从书中得到文化的滋养,找到人生的榜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笔者发现,农村小学的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他们几乎不进行课外阅读,知识宽度和广度都十分有限。因此,加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刻不容緩。如何让农村孩子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甚至爱上阅读呢?
一、创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一)创设书香校园
1.充分利用宣传栏。学校的宣传栏是最吸引孩子的地方,把孩子的优秀作品,如征文、好书推荐、阅读小报等在宣传栏里展出,肯定他们的阅读成果。
2.打造学校文化。学校的楼道、走廊、操场,是孩子们常活动的地方,充分利用这些场所,在这些场所打造文化墙,墙上随处可见经典故事、名言警句、古诗词等,让孩子们走到哪里,读到哪里。
3.共享图书。学校开放图书室,设立阅览室,让孩子们有书可读,有场所可读。每个教室设图书交换站,学生之间互换着书读。
(二)构建书香家庭
1.学校指导。学校发出“构建书香家庭”倡议书,专门开设读书专题讲座,介绍读书的好处,对读什么书、怎样读进行指导。
2.创造环境。孩子在家里要有专门学习的地方,在学习的时候,家长做到不看电视,不玩手机、电脑。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放些舒缓轻柔的音乐,构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3.亲子共读。学校制订亲子共读经典计划,帮家长确定亲子共读的书目,要做到跟踪落实。要求家长做到: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周同背一首古诗,每月共读一本书。每共读完一本书籍,要及时与孩子交流读后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开展好书推荐活动。为了让学生读到更贴近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的书籍,班级定期开展好书推荐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
2.举行故事会比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会读到很多精彩的故 事,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教师创造平台,举行故事会比赛,评选“故事大王”。通过活动,学生不仅增加知识面,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更浓厚了。
3.定期举行阅读交流会。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布置共读一本书的任务。选择他们共同喜欢的书籍,如《窗边的小豆豆》《青铜葵花》等,布置利用两周的时间读完。学生读完后,教师专门开设一堂阅读交流课,对共读后的感受进行交流分享。“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利用这样的阅读交流会,不仅激发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4.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评。读书笔记是学生的阅读成果,举办读书笔记展评,是对孩子阅读的检阅,更是一种鼓励。首先,评价的内容可以多样化:可以对作品的主题、情节等谈体会,也可对作品人物说看法;其次,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既可以师评,也可以学生互评。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修改读书心得,在班内展出优秀的读书笔记。
二、植根课堂,扩展阅读天地
(一)针对主题,补充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一般是一单元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的。如人教版十一册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等课文,与地球环境有关。教师可以搜集《不幸的地球》《田野中哭声》等相关的文章来进行补充性的阅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习“节选”,扩读名著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从名著中节选出来的,教学此类课文,可以进行拓展阅读。比如学习《草船借箭》,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利用诸葛亮这个神奇人物,吊足学生的胃口,激起学生对阅读《三国演义》的欲望。
(三)利用文本,走近名家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选择一些名家的作品,我们可以通过一篇文章的学习,带动学生的课外阅读。例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班级可以组织开展“走近鲁迅”的阅读活动,引领学生拓展阅读鲁迅的《故乡》《呐喊》等系列书籍,带领学生走进鲁迅的世界,从而对鲁迅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三、传授读法,插上阅读翅膀
(一)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在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同时,对孩子的阅读方法、要求、技巧等加以具体的指导,授之以渔。
1.速读。有些文章篇幅长、故事性强,我们只需把握故事的情节时,可指导学生用扫描的方法,做到一目十行,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能力。
2.品读。一些文学作品语言精美、蕴含哲理,需要学生细细品 味,感悟语言的魅力,这就要品读。一般品读方法有四种:一是抓住关键字词;二是联系上下文;三是展开想象;四是联系生活。在阅读中教给孩子这些方法,训练品读能力,提高孩子的语言鉴赏 能力。
3.略读。这是一种粗略的阅读方法。它可以随便翻翻,略知大意;也可只抓住某个片段,弄清主要观点。
4.识记读。一些知识性较强的科普性读物,它需要学生吸收各个知识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就可以用这种方式。
当然,阅读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选读、泛读、跳读等,不同的作品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对阅读笔记的指导
1.批注。学生在阅读时,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用波浪线画出来,多读几遍,细细品味;遇到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可以在旁边作批注,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摘抄。每个学生准备一本《好书拾贝》本子,把文章的好词好句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进行积累。
3.心得。心得就是读后感,可以分析故事情节,可以评价书中人物,也可以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迪。
4.缩写。训练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梗概,或提炼成提纲,便于整体感知。
四、美文诵读,提升人文素养
美文诵读是语文积累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诵读经典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利用晨读时间,把适合学生积累的经典名言名句、诗歌、古诗文、散文等,让学生美美地诵读,在美的享受中提高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二)诵读展示
定期举行诵读展示活动,比比谁读得好,谁背得多,评选“诵读小明星”,给予奖励。有了这些激励,学生的诵读兴趣就更浓了,积极性也更高了。一学期下来,学生们积累了大量的美文,语感增强了,语言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热爱读书的人,知识不会老化;善于读书的人,才思不会枯竭。农村小学的孩子,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引领,引领他们走进阅读的天地,感受到“读书之乐乐无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让阅读滋养生命成长,让阅读点亮人生。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 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