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祝酒酣歌醉龙飞渡

2018-05-14秦迪

歌海 2018年4期
关键词:钢琴曲

秦迪

[摘 要]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民歌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体裁多样。钢琴独奏曲《醉龙舟》以广西汉族民歌《招旗》《饮酒》两首为素材进行改编,描写了桂林船工扒龙船的活动场景。本文分别从作品素材、内容的传统典范及结构布局的逻辑表现、节奏灵活的律动转变、音响结构的复杂表现四个方面入手,重在对作曲家邱玉兰钢琴独奏曲《醉龙舟》进行评析,进一步突出广西汉族的风俗特征。

[关键词]广西汉族民歌;钢琴曲;《醉龙舟》

自20世纪30年代作曲家、钢琴家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比赛”伊始,饱含“中国派”风格的艺术佳作脱颖而出,许多作品从此闻名世界,成为当代中国作曲家所珍爱的艺术品种。民歌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各民族生存环境,在作曲家手中将其改编、创作,使其具备了该民族地域性风格特点,进而形成富有该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

20世纪,被称为“中国艺术歌曲倡导者”的赵元任,成为中国音乐界最早收集、改编民歌的音乐家。他极力创造具有民族风味的音乐作品,注重歌词的声调和音韵。他以“中国派”曲调、民间音乐的字词、语调、旋律为基础,并借鉴戏曲的音韵加以发展,进而使词与曲调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更具独特风格。继赵元任以后,大量的民歌被改编成钢琴作品,钢琴这一跟随西方音乐文明传入我国的乐器由此开始在中国慢慢发展开来,我国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大量问世。

民歌的音乐来源于生活,与人们生活紧密结合,各民族之间正是由于处于不同的地域环境,因此造就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多民族国家。广西,这个拥有中国众多少数民族的区域,民歌体裁多样,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体征。因此,对广西民歌的挖掘成为作曲家的“心頭肉”。现如今很多青年作曲家开始着力付诸于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改编,深入挖掘民族性特征,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创作出具有该少数民族鲜明特征的优秀钢琴作品。广西籍青年女作曲家邱玉兰副教授,在历届中国—东盟音乐周上先后推出了钢琴小品佳作《日思夜想》《水上船歌》《月色·海岛·琴声》等,这些作品均出自作曲家2014年出版的《走在山水间——广西民歌风格钢琴曲》,这本钢琴曲集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作品创作资助项目。

这本曲集的素材是作曲家以广西民族版图为线索,在歌海之中采撷十二个民族各具风姿的广西民歌,用现代音乐语汇创作了十二首钢琴独奏曲。各曲以广西各民族人文情愫、民族民间活动、绚丽风光为表现内容,以钢琴宽广的音域和绝美的音色,以及丰富的演奏技巧展示了广西民歌风采,同时又体现出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技法精心雕琢。通过对作品的试听,结合十二首作品的简介,一首《醉龙舟》引起了笔者的注意。这首作品属劳动号子体裁,民歌本身产生于劳动人民生活中,而号子最具节奏个性。

一、素材、内容的传统典范

随着中国新音乐登上历史舞台,如何运用现代音乐语汇体现“中国派”音乐风格的创作之路成为了一代代作曲家追寻的道路。由于中国地域广袤、民族众多,处于不同区域的作曲家在自觉与不自觉中体现出区域音乐文化的深刻烙印。其中广西地域特点独特,少数民族众多,民歌资源丰富,呈现出很多独特的风格特征。可以看出,广西所具有的特定的地理环境影响了广西各少数民族民歌的形成,人们在他们区域范围内,从生产、生活、劳动中创造其“自然”音乐,使得各少数民族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典型特征。因此,可以看出音乐在劳动人民生活中产生出的淳朴、自然的独特性,势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作曲家,而这种天然的优势必然也促动了本土作曲家青睐于将创作的灵感与素材扎根在这片深情的土地,不自觉地担任着对民族民间歌曲的保护和传承,作品中也突显了广西山水之美、山歌之美。

钢琴曲《醉龙舟》一曲即取材于广西桂林桃花江撑船号子。桂林地区山水灵秀,其中桃花江流域有“不是漓江,胜似漓江”的美称,民俗“扒龙船”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伴随着民俗,各类船歌号子世代流传。笔者所关注的《醉龙舟》一曲,属民歌号子的体裁,与人民生活中紧密相联的劳动相关联。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体力劳作过程中所编唱的民歌,主要是为了协调劳动过程中动作的统一性,歌词也常常都用“嘿哈”“哟呵”“呀哈”“呼咳”这种简单的衬词来组织和指挥劳动,目的是为了保证在劳作过程中,能够统一动作,凝聚力量,同时还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精神,鼓舞劳动热情。邱玉兰非常敏锐的抓住了船工号子的特点,有效的运用到《醉龙舟》这首作品中。音乐主题素材主要采用“扒龙船”号子中《招旗》和《饮酒》两首,《招旗》是为龙舟竞赛中两船相遇,双方打头旗手挥旗致意时演唱的;《饮酒》是为两船相遇后双方相互祝酒时边饮边唱。这首作品有着鲜明独特的地域特征,相比其他民歌形式较特殊,因此,这一题材成为《走在山水间》这本独奏钢琴曲集中唯一特殊的一首。

二、结构布局的逻辑表现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因为一首作品中具体的音乐内容与另外一首作品绝对不相同。作曲家在进行创作时,每一部作品都依附于作品背景内容,又结合对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特征进行创作。曲式结构作为一种音乐思维方式,在作曲家的意识里占据重要的位置,作曲家除了要考虑材料的背景、风格特征等基础因素外,对于作品的结构布局也会提前构想。

这首《醉龙舟》为再现的三部曲式,体现了呈示、发展、再现的结构特征。邱玉兰在改编时并不是全部引用原材料的内容,而是截取了原材料的主题动机进行改编,同时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在不改变原始材料的基础上对主题进行加花、变奏,使主题通过不同的变形得到多方面的发挥。比如主部材料中,作曲家将主题运用了三次,每次都与原材料有对比,使作品的内容更加充实。乐曲的首部运用《招旗》的主题音调,乐曲一开场就是连续的锣鼓点,热烈的气氛不断的增强,主题乐段出现。(见谱例1)

从谱例1可以看出作曲家对该曲结构布局的逻辑性是如何体现的。首先主题乐段中,钢琴中高音区用强烈的不协和和弦奏出该音调,音程叠置的和弦增加了音响的厚度,使材料在发展过程中,让人们联想到龙舟竞技的紧张场面。紧接着主题动机不断变化并与低音区积极紧凑的固定音型交替进行,而第二段材料是主题动机的变化发展,改变了主题音调强拍的形态,但节奏型不变,虽然看起来是新材料,但第二段的材料以及发展的逻辑性都来自于第一段。从这两段材料对比来看,遵循了曲式发展的逻辑性特征,同时又用连续的柱式和弦加强音响效果,烘托紧张的气氛,表现了龙舟竞赛上锣鼓喧天的火热场面。首部结束后,乐谱中衔接了较长篇幅的华彩乐段,为一种场景的描写手法,这是西方钢琴小品中的常见的手法。

乐曲中部材料运用了《饮酒》的主题音调,引入新材料的同时,主题旋律保留了龙船号子中极富特色的假声唱腔,旋律在演奏者的左右手遥相呼应,带有洒脱诙谐之气,表现了河面相遇龙船手们边喝酒边引吭高歌的激动与兴奋之情。而中部第二段材料是一种变奏的作曲技法,斜向下行的声部运动与构成首部主题材料的斜向上行的声部运动形成线性相反的逻辑结构。(见谱例2、谱例3)

首部主题材料的发展是柱式和弦级进上行,伴奏声部采用四个声部音程叠置,加强了音响的厚度,表现出龙舟赛场锣鼓喧天的紧张气氛。而中部第二段材料的主旋律移到下方,材料的发展是单声部级进下行,这两段材料在结构上形成鲜明对比,但在材料发展过程中遵循结构的逻辑性特征。乐曲的第三部分稍加变化再现第一主题,表现龙船手们相互祝酒之后重新投入到激烈的龙舟竞赛中,再次以饱满顽强的精神、不可阻挡的气势轰轰烈烈前行的景象。

作曲家通过对这部作品曲式结构上的合理编排,加上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将中国地方民俗的活动用专业的作曲技法理论呈现在钢琴这门西方乐器之上,通过音程的组合、节奏、音响、力度等方面,将那种紧张、激动的情绪融入到这部作品中,仿佛使聆听者置身于这场龙舟竞赛的现场。

三、节奏灵活的律动转变

繁复的节奏布置使钢琴作品的组织更加立体化,体现作品所反映的背景内容也更加形象化。《醉龙舟》这首作品节奏丰富且多变,再加上民歌自身的特点成为作曲家创作的核心,并有效的运用到作品中,增加了其创作性。

《醉龙舟》作曲家选自桂林船工号子的题材,首部材料的节奏是明确可感的,乐曲一进入就是连续四小节的震音,用以模仿赛龙舟之前指挥员短促有力地锣鼓声,以此激发桨手们的士气,力度为ff, 将这种紧张的气氛进行烘托,预示着桨手们在龙舟竞赛前的准备工作。随着节奏的紧密,热烈而急促的竞赛拉开帷幕。这一部分作曲家并没有直接将主题材料直接引入,而是通过作曲技法及音乐术语,结合作品背景内容,合乎常理地遵循龙舟竞技的场景,用一种导向性的形式引出主题材料。

第一部分作曲家引用原作曲材料《招旗》中的主题音调,节拍为5/8拍,在改编时追随作品背景内容中龙舟竞技活动的进行来发展。当主题材料第三次出现时,节拍迅速改为7/8拍,节奏模仿锣鼓击槌点,持续了两小节又迅速改为3/8。作曲家在这一段灵活地改变节拍,速度为果断有力的快板,随着龙舟节奏的步伐,使龙舟竞技的紧张度伸缩有致,将这种热烈的情绪逐渐上推,使材料的发展更为丰满,对内容的表现更加充实。邱老师对这种节奏型的处理更加明晰、朴素动人,结合现实活动中的场景制造出急促、紧张的气氛,在一定程度上也抓住了聆听者的内心,仿佛龙舟竞赛的场面浮现在听者脑海中。

这一部分作曲家引用原材料《饮酒》的主题音调,将原民歌的6/8拍改为3/8拍,主题旋律保留了龙船号子中极富特色的假声唱腔。乐曲速度为活泼的快板,旋律线条用连续五组半音琶音级进上行,且每组后几个音标记高八度的音乐表现手段,旋律在演奏者的左右手遥相呼应,带有洒脱诙谐之气,表现出河面相遇的龙船手们边喝酒边引吭高歌的激动与兴奋之情。

作曲家在作品进行的节奏设计中颇费心思,以原生民歌的基本节奏为主,进行丰富和变化。虽然节奏在不断的转换,但并没有改变基本节奏所应呈现的感觉,也就是说没有失去龙舟竞技活动中所应体现出的节奏感,因此,她对这种复杂多变的节奏及其所蕴涵的内部冲击力有着充分的认识。

四、音响结构的复杂表现

回首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历程,作曲家更多地注重旋律的表现,而当我们认真地审视这些钢琴作品时,作品分析者一般都从技术层面上更多地注重對速度、节奏、旋律等因素的分析,并展开介绍这些因素对整部作品材料发展上的渲染,为作品增添色彩。这种音乐的色彩感带有分析者的主观情感,分析起来对作品的描述就更加具体。《醉龙舟》这首作品从整体发展来看,作曲家的创作理念始终没有脱离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中赛龙舟的场景。结合赛龙舟活动,作曲家对作品音响结构的把控一直处于紧张、喧嚣的气氛当中;在改编过程中,音程的合理组合以模仿锣鼓为主题,以复调的对位、和弦叠置等技法,左右手不断交替的表现来体现和声的音响效果。(见谱例4)

首先,从首部主题材料的发展来看,作曲家以四度叠置构成外音形成七度和弦的和声,使叠置和弦在左右手交替下不断来回转移,速度较快,产生强烈的张力,形成立体化的节奏布置,且不断推进材料的发展,这种不协和的作曲技法体现出船工号子热烈奔放、激动人心的音响效果;其次,作曲家以七度和弦的音响厚度和对力度的强调,又结合民俗活动龙舟竞技所体现出的敲锣打鼓的节奏特点以及在速度上的适度要求,将最具体现船工号子特点的节奏型全部融合在《醉龙舟》这部作品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材料的音效感;用四度叠置来模仿锣鼓声,表现锣鼓喧天的龙舟竞赛的热烈场景,使其更具象化:一方面展现赛龙舟桨手们同心协力、协调统一划桨的冲劲;另一方面展现出作曲家运用作曲技术理论,将体现中国传统民乐音乐感用钢琴这门西方乐器演奏出来。

从《醉龙舟》的谱例来看,作曲家采用连续的平行四度的和声音响技法贯穿整部作品,这种独特的技法虽然在作品中大篇章的运用,但她的这种创作、改编理念大胆、创新,又不空洞、乏味,也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

五、结语

作曲家邱玉兰有着扎实的作曲技术功底和对于家乡山水间音乐风情的珍爱之心。《走在山水间》这部钢琴系列作品集本着挖掘广西本土音乐素材,以器乐化的音乐语言将原生态民歌旋律进行发展和改编,力求从多个侧面来体现广西民歌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展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精神风貌。她站在自己专业的角度对家乡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这种理念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正如作曲家自序所说的那样:“生于歌海是我的荣耀,站立于民歌资源无比丰厚的沃土之上,创作以广西民歌为素材的音乐作品,是我的心愿也是我的责任。”期待邱玉兰老师的作品再创佳绩,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供大家欣赏。

猜你喜欢

钢琴曲
夜的钢琴曲(六)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