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传统中找突破在继承里寻创新

2018-05-14李哲铭

歌海 2018年4期
关键词:继承音乐会中国

李哲铭

[摘 要]2018年5月29日至6月3日,第七届中国—东盟音乐周在广西南宁市广西艺术学院成功召开。此次来访国家(地区)27个,来访音乐家三百余人,中外演出团体20余个,本届音乐周菲律宾首次担任主题国。中国—东盟音乐周始终秉持着立足传统、面向世界的理念,将优秀音乐作品推广于世,将当下音乐学术前沿理念传播于众。

[关键词]中国—东盟音乐周;音乐会;论坛;继承;创新

2018年5月29日,由中国广西艺术学院主办,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承办的第七届中国—东盟音乐周正式开幕,蔡昌卓、郑军里任组织委员会主席,钟峻程任艺术总监。此次来访国家(地区)27个,来访音乐家近300人,中外演出团体23个。本届音乐周共举行21场音乐会、3场高峰论坛、1场钢琴独奏作品比赛、1场当代音乐评论比赛、1场中国—东盟音乐家联盟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和5场大师班讲座。本届音乐周还特别准备了主题国(菲律宾)民族乐器展,展出菲律宾传统乐器17个种类,多达40余件。乐器展将乐器实物与音响形态相结合,不仅有乐器的演奏音色录音与视频,还有如何制作乐器的图片步骤展示。主题国的设立,旨在更深入地了解各个国家的音乐,对菲律宾与中国间的音乐文化交流有很大的益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音乐周开幕之前,中国—东盟音乐周与上海当代音乐周联合申报成功,获得了2021年世界新音乐节的举办权。世界新音乐节被誉为当代音乐界的“奥林匹克”,此次两大音乐盛事的联合,发挥了各音乐平台的优势与特色,为来自全世界的音乐家提供新的创作与研究视角,有助于提升中国—东盟音乐周的影响力,也是对当前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发展的一次肯定。

一、 音乐会——形式多样、精彩纷呈

(一)大型交响音乐会与民族管弦音乐会

2018中国—东盟音乐周开幕式在广西艺术中心音乐厅举办,由越南国家交响乐团演奏,本名澈次(日本)担任指挥。在开幕式交响音乐会前,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国际现代音乐协会主席Swinnen Peter Agnes A等人进行了致辞,广西艺术学院副校长侯道辉宣布中国—东盟音乐周正式开幕。

作为开幕式音乐会的开场节目,菲律宾大学音乐学院与广西艺术学院共同合作的演出刚入场就迎来了阵阵喝彩。身着各自传统服饰的演员们将菲律宾传统音乐与广西民间的山歌巧妙结合,欣赏之余并没有觉得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隔阂,反而两者间达到了较为完美的融合。这种不同音乐之间的碰撞体现出东盟音乐周的特点,即力图在多元文化间找到和谐的平衡点。开场之后,正式进入交响乐作品音乐会。本场共演出七部作品,首先是林戈尔作曲的《风花雪雨Ⅲ碧蓝洱海》,音乐描绘出大自然间的美景,洱海的碧蓝、苍山的挺峻,为听众勾勒出了美妙的图画;越南作曲家Do Hong Quan所作的《稻米小鼓》短小精悍,这本是一种农民在收获季节快乐歌唱的形式,经作曲家吸纳、升华,展现出越南传统音乐鲜明的特色;陈丹布的交响舞剧组曲《情殇》传达出封建压迫下女人为追求爱情自由而不怕自我毁灭的精神;陈怡(美国)所作的《动势》象征了对社会前景的向往与憧憬;高为杰的《白马印象》(Ⅲ)描绘出四川白马地区的景象;温德青(瑞士)所作的《破晓》使用交响音画般的质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本场最后一曲是由钟峻程教授作曲的《第八交响曲 尘Ⅲ》,其延续了《尘Ⅰ》的理念,将个体与群体的物质本源和精神层面的相互关系作为音乐表达的永恒。

越南国家交响乐团第二场交响音乐会以越南作曲家作品为主,穿插中国作曲家陈丹布、钟峻程的两部作品。越南作曲家Hoang Cuong所作的《世纪之春》、Do Hong Quan作曲的《对话》《越南狂想曲》、Tran Trong Hung的《重返奠边》等作品将越南本土音乐风格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展现出越南独特的音乐文化。陈丹布的交响舞剧组曲《情殇》、钟峻程的《大汉海路》歌剧序曲在展现出高超的创作水准外,依然保存着浓烈的东方底蕴。此次与越南国家交响乐团珠联璧合,呈现出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音乐会。交响乐作品音乐会由广西交响乐团与广西艺术学院交响乐团联袂演奏,蔡央担任指挥,演出了包括中国作曲家陈威、李勋、吕军辉、秦文琛、刘灏、丁铃、陆培的作品,美国作曲家Mathew Rosenblum与西班牙作曲家Fabian Panisello也带来了各自的作品。

闭幕式民族管弦乐作品由刘顺执棒,本场音乐会既有取材自本土传统音乐素材而作的曲目,例如陈明志的《天地乐舞》、房晓敏《客风》、赵俊毅(马来西亚)《甘榜乡情》、钟啟荣(马来西亚)《寻风》、周龙(美国)《霸王卸甲》;也有从中国古典诗词汲取内蕴的曲目,如吕军辉的《花容雲裳》;还有深刻表现中国民族乐器间音色特质,如郭元所作的《蝴蝶扇动翅膀Ⅱ》。

(二)形式各异的室内乐音乐会

东盟音乐周室内乐演奏共12场,这些音乐会虽形式不一,曲目风格各异,但都带来了高水准的演奏,秉持着彰显中国与东南亚区域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的宗旨,与国际对接,面向大众,面向世界。

室内乐演奏大致共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以西方乐器演奏为主的现代音乐会,代表乐团如莫斯科现代室内乐团、越南Gladia弦乐四重奏、卢森堡室内乐团、美国AWS小交响乐团。他们多是活跃于国际舞台,致力于演奏、推广当代音乐的室内乐团,本次音乐周這些乐团用高超的技艺,到位的情感表现给观众带来一场场盛宴。美国AWS小交响乐团以独特的舞台魅力征服了全场观众,所带来的作品也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欢呼。《逃离威斯康辛》由乐团首席小提琴作曲,具有鲜明的美国风格;周龙的《钟鼓楼》、邱庞阳洋《敢壮颂》、温德青《泼墨一》、钟峻程的《疾风》等作品依次上演,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因素交织在前卫的作曲技法中,充满匠气却又不失动听。

其二是中国民族乐器演奏为主的民族室内乐音乐会,乐团如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室内乐团、广西艺术学院漓江室内乐团、星海音乐学院岭南民族室内乐团、竹韵小集乐团。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室内乐团将传统乐器与电子音乐结合,运用了视觉的动画效果,使音乐会可听、可看、可感。这些乐团始终秉着弘扬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探索现代音乐创作与演奏理念,使民族音乐焕发活力。

其三是东南亚各国及日本传统乐器演奏为主的室内乐音乐会,演奏乐团例如菲律宾大学音乐学院TUGM&Padayon Rondalla乐团、马来西亚北纬10室内乐团、缅甸围锣围鼓与日本传统乐器音乐会。这些乐团呈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其中主题国菲律宾带来了印象深刻的表演,音乐会将菲律宾不同地理空间的音乐文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将观众带回了太平洋的美丽岛国。其他两场室内乐音乐会同样带来了精彩的演出。

由广西艺术学院教授华山带领的合唱团倾情奉献了15首作品,不仅有传统的曲目,还有包括陆在易、陆培等知名作曲家所作的合唱曲目。广西艺术学院合唱团精湛的演唱配合华山教授的指挥,将美妙的音乐传达至听众,引来阵阵喝彩。此外,法国长笛演奏家杜尚、壮家姐妹谢亚鸥、谢亚双子的“双姊黑白”钢琴二重奏也带来了高水平的演奏。

二、 高峰论坛——思想碰撞、交融

三场高峰论坛同样精彩纷呈。涉面之广、剖析之深是这次论坛最大的特色,各位学者专家的思想、见解在学术报告厅中碰撞融合。高峰论坛持续三天,从5月30日到6月1日,共计出席24位专家。

叶小纲在第一场论坛中首先发言,他对于当代新作品及其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着重提到了新作品应具备创新性,应该经得起检验,需从观众、专家、市场三方面来考虑作品创作,这样才能保持生命力。其次,创作新作品应该反映当下,从当下热点寻找话题。而对于作曲家,他也提到了当下创作者应该具备“赤子之心”“高格之心”“超卓之心”,对待作品应真诚、精细,并不断超越。来自西班牙的作曲家Panisello从时间、和声、声空间系统以及曲式四方面阐述了他所理解的音乐语言技巧,并形成了一独特的作曲技法体系,对于当代作曲家有借鉴作用;广西艺术学院党委书记蔡昌卓讲述了自己与东盟之间的渊源与展望;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林戈尔发表了主题为《关于音乐产业发展的思考》的演讲,主题围绕着音乐产业的资源认识、资源开发、音乐产品的产业化运营及“川音”具有的优势四个方面来阐述;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钱仁平从《丝路追梦》的音乐创作切入,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围绕传统文化进行当代音乐创作;越南作曲家Do Hong Quan大致介绍了越南音乐发展的状况,列举了中越之间音乐文化的交流情况,并强调两国之间已经缩小了文化艺术交流的地理跨度,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也愈发减弱;最后,国际现代音乐协会(ISCM)主席Swinnen Peter Agnes A发言, Peter先生不仅回顾了ISCM创办的初衷,还强调了这一协会在全球当代音乐发展中所发挥的深刻作用。

第二场论坛为音乐周主题国菲律宾专场,来自菲律宾的五位学者分别就本国的音乐文化由浅入深地进行了阐述。本次音乐周设立主题国的初衷,就是为了更详实具体的了解每个国家的音乐。Verne dela Pena教授总体说明了菲律宾音乐的特点,并将本国的音乐文化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城市音乐文化,即美国及当代音乐的影响,例如音乐会音乐、流行音乐等;第二类为民间低地音乐文化 ,这是受400余年西班牙统治,基督教文化的深层影响而形成的;第三类是菲律宾音乐最核心的文化内涵组成,即亚洲音乐文化。接下来Pena教授详细的介绍了本土音乐的特点以及南北方不同的差异,与此同时,菲律宾大学的学生们也使用传统乐器进行了短暂且精彩的演奏。菲律宾的四位学者分别就西班牙统治下的音乐、当代菲律宾的创作手法、本国传统音乐与现代创作间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的演讲。

楚卓老师演讲主题是关于菲律宾华人的南音社团,她阐述了在菲华人的历史现状,并详细梳理了南音社团的成立与流变;韩宝强教授的演讲强调了每个地区的音乐都是与自然环境紧密相关的,围绕着菲律宾乐器展,韩教授进一步说明了乐器音响与地理环境之间所具有的关联性。付晓东教授则从宏观的文化方面入手,对东方主义与东方音乐进行了解读,并总结出六条对于东方主义的反思,这对于更好地理解东方音乐、创作出具有影响力的本土音乐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最后一场论坛中,四位作曲家分别介绍了各自的作曲理念:来自日本的中村典子试图在作曲中将图形与乐音之间找到途径,从而表达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状态;香港作曲家黄学扬介绍了香港作品中所糅合的中华文化之因素,如中国文学、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中国习俗文化等,紧接着介绍了他的一些创作思想;马来西亚作曲家赵俊毅具体讲解了他的作品《甘榜乡情》中所运用的马来西亚本土音乐素材,分别从旋律、织体、配器展开;以色列作曲家Alona Epshtein谈论了在作曲当中,非乐音组件参与作曲工具的重要性。这些作曲家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将各自的传统音乐文化融入了创作之中,这也是当今音乐创作保持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马来西亚的教育家洛丽芳阐述了其多年来总结的教育理念;来自印度尼西亚的作曲家Otto Sidharta用音频与视频生动地展示了多样丰富的印尼音乐;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白翎对于《中国民族五声性调式音阶偏音训练与视唱》教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宋瑾从中国著名古琴美学著作《谿山琴况》二十四况中的“自况”谈起,详述了“自况”的六个规范:食道、身道、衣道、水道、香道、琴道,从古琴中找到了个人修身养性的方法。最后一个发言的是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教授,主题为《个人风格在音乐创作中的意义与价值》。他从本次讲题的由来、根本目的、个人风格达成的标准、形成机制与反思几个方面开始论述,接着从西方音乐历史切入,最终着眼于当下音乐创作,演讲宏观但不失具体,表述条理清晰,由本课题延伸出来的几点反思也值得继续深入探讨。

三、 作曲与评论比赛——推介出新

在本次音乐周的作曲比赛中,优秀作品频出,其中不乏年轻学子,他们在比赛中崭露头角,为当下的音乐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此次参赛作品共52部,专家评审团评审出19部作品,其中二等奖2名(一等奖空缺),分别是何枝恒、蒋牧辰;三等奖7名,分别是杨金鹏、吴凡等;优秀奖10名。这些获奖作品均由作曲者本人及广西艺术学院教师倾情演绎。作曲比赛旨在发现和培养青年作曲人才,源源不断的思想力与创造力是当下中国音乐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因,也进一步加强了国际音乐文化交流。

当代音乐评论比赛至今已举办三届,该评选始终以推动中国当代音乐评论发展为己任,以促进更广泛的音乐文化传播为目标。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评选出二等奖2名(一等奖空缺),分别是福建师范大学黄宗权、上海音乐学院熊至尧;三等奖4名,分别是首都师范大学刘鹏、贵州财经大学李杰、广西艺术学院赵雪吟、南京艺术学院冯灿;优秀奖6名。在最后的总结陈述中,比赛评委主任杨燕迪首先肯定了这届音乐评论比赛参赛选手的优秀之处,其后也提出了三点建议:1. 在音乐评论中,视野应该更加宏观,要适当的转向音乐现象、思潮的评述,取样广泛;2. 辨析清楚音乐分析与音乐评论的异同;3. 在写作中要注重格式的正規与文字表述的严谨。

东盟音乐周举办作曲、评论比赛,就是为了推介出新:优秀新作品的出现以及音乐评论的新角度、新视野是当下中国音乐事业蓬勃发展的写照,也是音乐周提供这一平台的目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的作曲、评论比赛会越办越好,越办水准越高。

四、结语

中国—东盟音乐周既有继承,也有创新。继承的是热忱的初心:一如既往地提供一个多元互融的平台,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结合,民族与世界融通”,一场场音乐在短暂的一周中陆续上演,精品必然留下深远的回响。创新不仅是指具体的改变(例如首次设立主题国),从客观上讲更是指创新的态度,无论是音乐作品中创新的思维与技法,还是音乐评论比赛中创新的角度与观点,这都是使音乐周越走越远、常办常新所必不可缺的。

经过多届的发展,中国—东盟音乐周已经成为国内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音乐文化盛会,相信借着此次成功申办世界新音乐节的契机,音乐周在不久的将来会更加成熟,也继续为推广当代音乐、促进顶尖级当代音乐的创作和演出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继承音乐会中国
失败的音乐会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森林里的音乐会
新年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