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代币奖励培养智障学生读书习惯

2018-05-14徐斌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3期
关键词:代币智障督查

徐斌

代币奖励就是用特定的标记物如五角星、小红花等作为奖励手段来强化良好行为的一种行为疗法。它是以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人们的任何习惯都可以通过及时强化来习得。

智障学生认知水平低,学习能力弱。运用代币奖励,强化行为结果,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他们积累知识,提高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代币奖励,培养中度智障学生读书习惯,成效明显,一段时间后,老师不进教室,学生也能自觉读书。

巧设奖励制度,激发读书热情

着眼“强化”,按需设奖

斯金纳认为,如果一个行为受到强化,它就可以得以维持和加强,将来在类似的环境中再次出现此种行为的可能性增加。受到强化的行为一定是得到了加强,而受到奖励的行为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得到加强。

用代币奖励来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就是要通过奖励标记物强化学生读书的正确行为。代币奖励中的标记物是否能起到强化行为的作用,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赋予标记物以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热情。按需设奖,把学生渴望得到的东西,如吃一块巧克力、玩一次游戏、听一首歌等等,与标记物联结在一起,变成可兑换的奖品,那么学生获得标记物就有了意义,奖励就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成为目标行为达成的驱动力,使读书行为得到强化。

锁定目标,以学定奖

代币奖励本质上是操作性行为的强化。教师应根据阶段学习目标,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当前需要强化的目标行为。目标行为应尽可能贴近其最近发展区,学生通过努力就能够获得成功,得到奖励,强化行为。针对智障学生设定的目标行为应适当细分,逐一强化,以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正确行为的体验。例如,读书时要求学生:双手持书,目视文字,坐姿正确,书距适当,发音正确,声音响亮,停顿得当,语气顺畅,表情得当,感情充沛,及时翻页。这么多细分的目标行为,应该根据学情,由易到难来设定,并且在特定阶段锁定特定的几个目标,不能贪多求全,而应逐个巩固,逐步推进。

适时调整,保持活力

代币奖励制度如果一直保持不变,学生的兴趣就会逐渐减弱。适时调整,激发兴趣,才能保持其活力。同一强化物不可能对儿童一直具有强化作用。奖品的设置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随时调整,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想要的奖品,老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以确定由多少标记物来兑换新奖品。兑奖时间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阶段性的情绪行为表现情况来设定,间隔时间太长,学生得不到适时满足,就会懈怠;间隔太短则会牵制较多时间精力,且不利于学生自我意志能力的培养。兑奖形式可以是自主点数,集体兑奖,量多者优选,也可以量身定制,达标即兑,可以由老师主持,也可以定期由班干部主持,还可以不时搞一些受学生欢迎的兑奖活动。总之,根据学生情况的变化,及时将代币机制调整到最适用的状态,才能使其保有活力,始终保持强化效果。

巧抓时间节点,强化正确行为

奖在正确行为刚刚发生之时

有研究证明,当正确行为出现之时,立即给予强化物刺激,就能将行为与强化物刺激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巩固这一行为。而当强化物延时出现,往往强化的目标行为就会变得不够明确。对智障学生的奖励更应当及时。如果正确行为出现后没有及时奖励,又做了其他事情,再给奖励,那么有些智障学生就会搞不清楚奖励到底是与什么行为联结在一起的。因此,标记物应奖在正确行为刚刚发生之时。

奖在不良行为即将出现之时

当学生的正确行为正在持续时,往往会被一些突发情况所干扰。比如,学生在认真读书时,窗外走过几个嬉闹的人,学生就很容易被吸引过去。此时,如果老师能及时给予正确行为以奖励,并表扬其不受干扰,那么大部分学生为了得到奖励,就会忍着不看窗外的情景。一次次强化,读书时不被外物干扰的正确行为就会得到巩固,学生就会逐步养成心无旁骛的读书习惯,甚至班级里捣蛋的学生跑来跑去也影响不了其他人读书。

奖在良好习惯意欲消退之时

学生已经形成的一些良好习惯,时间久了,如果不再奖励,往往会出现消退的现象。当消退现象开始出现时,老师就应该立即奖励那些保持得好的同学。其他学生就会引起注意,调整自己的状态。比如,当学生读书声音变轻时,老师就可以找出那个声音相对响亮的学生加以奖励,其他的学生就会立刻改正。当然,学生改正了,老师就应该立即给予奖励,肯定他们的正确做法。

巧用扶放策略,形成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明确奖励尺度

课堂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比如,学生读完后,老师应该问一问,老师要求有感情朗读,他做得怎么样?能得奖吗?能奖多少?引导学生关注评价,逐渐把握奖励的尺度。事实上,学生参与一段时间后,能较好地进行自主评价,并且能与老师的评价相匹配。他们对于能力弱的学生,也会从多维度去思考和评价他们的进步,给予合适的奖励。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能让学生发现自己和他人的进步,并给予合理的肯定,为读书活动的自动运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规范学生读书流程,形成固定格式

大部分智障学生注意力的转换存在一定问题。相对固定的读书流程有利于学生从一个环节快速进入下一个环节。比如,早读流程可设定为:进教室迅速放好书包,拿出书本坐端正。翻到当前所教的那一课,齐读三遍,然后依次往前读已教过的课文每课一遍。读书时,从题目开始读,读完课文,将课文后面田字格里的生字每个读三遍。铃声响起,负责早读的同学迅速到讲台前征询大家的评价意见并为每个同学颁发相应数量的标记物。形成了固定格式,学生就能清楚什么時候做什么,怎么做,读书习惯就更易养成。

推行教师随机督查,实现自我管理

教是为了不教,读书习惯的培养同样如此,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也应通过逐步推行随机督查慢慢撤除。以学生早读为例,最开始需要老师天天进班,组织学生早读,并用奖励的方式强化学生每一个正确的行为。当学生明确了流程和奖励规则后,老师逐步放手,进而随机督查。先旁听最后几分钟的读书和评价,然后隔天旁听。学生基本能做到了,就可以一周随机督查一两次。当然,对于负责早读的同学,如果几次督查他们都很到位,也要及时给予奖励,巩固他的良好行为,并通过他们,促进全体同学读书习惯的形成,实现早读的自我管理。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代币智障督查
让智障儿童喜爱上美术课
具身体验:培智体育教学的实践
为智障孩子撑起一把青春伞
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明察暗访 国务院大督查直击民生“小”事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央行等七部门叫停各类代币发行融资
代币“清零”
聊城大督查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