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每天有三个错觉

2018-05-14赵宪宇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3期
关键词:错觉规律皮肤

赵宪宇,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育杂文作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数百篇文章发表,做过数百场教育教学讲座,主要著作有《教育的痛和痒》《教育的忏悔》《教育的错觉》《教育的觉醒》等。

过去,老话说人一天有三迷。迷,就是迷糊,一天三个迷糊不算多。

心理学家会告诉你,如果你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那么,迷糊,一般就是常说的错觉。小毛小事比如,骑驴找驴,对着丈夫叫儿子等等。

紧张的时候有迷糊,杯弓蛇影、草木皆兵,就是迷糊,就是错觉。还有风声鹤唳,只是前面的是视错觉,后面的为听错觉。

饿的时候有错觉,望梅止渴、画饼充饥都是,属于味错觉。理想不在眼前的时候,容易做梦,容易出现迷糊,这时候,错覺略显美好,并且,多在触错觉。

朱自清说浙江仙岩山梅雨潭的绿,“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看见水,看见一种颜色,居然想到了摸过的皮肤。白居易也是错觉大师,他在《长恨歌》里写杨贵妃“温泉水滑洗凝脂”,说人家洗澡是洗凝脂,皮肤像树上的黏胶琥珀那样,就是肤如凝脂。

看得出来,除非紧张,我们一般的迷糊错觉,都偏向好的一面,所以,我们一般都允许或者享受着一天三迷的程度与数量。因为错觉诱人,所以层出不穷。

并且,一天允许三次迷糊,也有很多依据。

想说话,先憋着,别急着说。先三缄其口,再说就能名正言顺,反之,就是祸从口出。

你把银行卡密码三次输错后,就会被锁死。再一再二再三之后就没有第四次了。三思而行,第四次还错的话,那就不是错觉,不是假迷糊了。

所以,尼采说重要的话说三遍。

下棋,让你先走三步,交手,让你先出三招,交往,让你三尺,交战,先退避三舍,如果再下昏招,那就不可救药了。

连鸡也懂得这个规律,鸡叫三遍还不起床,那就是装睡赖床假寐。

这些都是基于我们一般一天三次迷糊而产生的论据。

小的方面如此,如果延长时间和拓展空间,也有这个规律的影子。

过去很多人只上三年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就成大师了,齐白石、高尔基、高玉宝、顾城、马三立、沈从文等等,不需要第四年了。

做学问,据说也有三步走,三个境界。做教师,有三个步骤,叫三年达标。意思就是前三年你可以迷糊,第四年你该明白了吧。一节课,也允许学生三次迷糊,如读书课,老师一般会设计成这样的程序:一读懂,二读通,三读顺,下面就能不糊涂了,所以四读理或者美。假如聪明的孩子不犯错觉,一开始就读出美来了,有的老师就不知所措,只好无奈地告诉学生,现在还不是读出美的时间点。

老师是按照学生的几次迷糊和错认来设计教学的。

再延伸到其他领域来看,我们似乎就不迷糊了。一见钟情,多为错觉。一剑封喉,多为假想,一语杀死,多为广告。

注定一日至少有三次迷糊,否则,怎么会有圣人的吾日三省呢。

错觉确实不是错。谁没有认错人,谁没有认错字,人没有做错事。早晨起来一只脚穿着夫人的鞋子出门,中午出门头撞了树,晚上把怀表当成鸡蛋煮。不在一天内发生,就在一个人身上发生。一个凡人闯到这样的境界,算是昏庸,但要是科学家就会被传为美谈。

很多情况下,我们不是一种感官的迷糊与错觉,而是因为心理的一种投入与专注。

人生,也许就是一种错觉。

我们力图找到人生的规律和真谛,实际上,我们找到的很多都是错觉。有人统计我们认识的世界只有百分之五的正确性,所以,很多语文教师讲意境的时候,就说,我们看到的河流,其实不是河流,是人生。所以有人就提炼出了这样的所谓真理,初看,山是山,再看,山不是山,再再看,山仍然是山,但已不是初看的山。所以,我们每天都觉得今是而昨非,所以,我们每天都是在改革和否定中前行。

猜你喜欢

错觉规律皮肤
皮肤再生之迷
错觉极限
找规律
巧解规律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
找规律
有趣的错觉逗图
有趣的错觉逗图
水的“皮肤”变魔术
《氮和磷》中的一般与特殊